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丙午 公元前555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丙午 公元前555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周 姬泄心 洛邑  靈王  17  
曲阜  襄公  18 季武子 
營丘  靈公  27  
新田  平公  3  
  景公  22  
  康王  5  
商丘  平公  21  
 衞 帝丘  殤公  4  
宛丘  哀公  14  
上蔡  景侯  37  
負芻 陶丘  成公  23  卒於軍中
新鄭  簡公  11  
   武公  19  

續表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政者 備 注
諸樊    6  
緣陵  孝公  12  
  悼公   宣公子
  成公  20  
姜寧  靈公  37  
密州  黎比公  22  
  獻公  24  
     473  
     473  

月曆表(建子)               4159—384—1519062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30
26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8
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27
28  (3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2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27
29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26
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25
31 (3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24
3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23
33    (3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21
3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21
35 十一       (3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19
36 十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19

大事記

秋,齊攻魯。十月,晉會魯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攻齊,以其侵魯,戰於平陰,齊大敗,都城營丘被圍。楚乘諸侯攻齊,乃侵鄭,楚師多凍,役徒幾盡。




荣肇卒。
或以为王实甫《西厢记》作于大德三年至大德十一年间。
陈谟生。
盛如梓官嘉定州儒学教授。
宋远生活于至元、大德间。
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成于大德年间。
赵公辅为元贞、大德间人。
范居中妹以才名征赴大都,居中亦随其北行。
郑廷玉大德间尚在世。
与郑廷玉同时者,有李寿卿、纪君祥。
武宗至大元年至文宗至顺三年共25年。
袁桷《送陈山长序》:数十年来,朱文公之说行祠宇,遍东南,各以《四书》为标准,毫杪擿抉,于其所不必疑者而疑之,口诵心臆,孩提之童,皆大言以欺世。
袁桷《书陆淳春秋纂例后》:近世《春秋》家,立褒贬于字义,茫不知尽性之理。
许有壬《林春野文集序》:贡举未行,士之力学者,积厚资深,发而为文章,决江河,泾沟池,至即盈溢。
吴师道《答傅子建书》:今科举之制,先之以《四书》、《五经》,传注主某氏某氏,所以明义理、正学术;次之以赋诏、诰表,欲其为古文章;终之以策,观其器识。
吴莱《石塘先生胡氏文抄后序》:乡(向)予尝见永康先生胡公钱塘寓舍,每叹古今道术之异。
王祎(袆)《赠陈伯柔序》:有元以来,大江之西有二大儒焉,曰吴文正公、虞文靖公。
贝琼《送危于忄宪赴安庆教授序》:谈者称江西多豪杰之士,文章自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曾文定公为天下所宗,不啻山之于岳,水之于海矣。
贝琼《潜溪先生宋公文集序》:文章经国之要也,岂直一艺而已哉?而与时升降,其变不一。
吴澄《李宗明诗跋》:予在乡与丰城诸诗人游,宪使陈公远矣。
袁桷《李景山鸠巢编后序》:桷过永嘉张宗鲁书塾,庋河间李景山氏手校朱子《诗传》谨视之,旁行侧注,朱墨定窜精善,心慕焉。
袁桷《曹邦衡教授诗文序》:大江以南,地为荆扬,郡不过百十,其言语、风俗、起居、饮食之异,邈不相近。
欧阳玄《李宏谟诗序》:宋讫科举废,士多学诗,而前五十年所传士大夫诗,多未脱时文故习。
欧阳玄《萧同可诗序》:诗自汉魏以下,莫盛于唐宋。
欧阳玄《罗舜美诗序》:江西诗在宋东都时,宗黄太史,号江西诗派,然不皆江西人也。
欧阳玄《梅南诗序》:诗得于性情者为上,得之于学问者次之;不期工者为工,求工而得工者次之。
刘诜《与揭曼硕学士》:古今文章,甚不一矣。
《研北杂志》卷下:虞伯生学士评诗,谓杨仲弘如百战健儿,范德机似唐临晋帖,揭曼硕似三日新妇,而自谓汉法吏师。
傅若金《赠魏仲章论诗序》:独尝远游,于先辈之以文章名天下而及见之者,邹人范先生、蜀郡虞公、浚仪马中丞,其机轴不同,要皆杰然不可及者也。
陈基《程礼部文集序》:文岂易言哉?国家混一百年,能言之士,莫不各以其所长,驰骋上下,以鸣太平之休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