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丁卯 公元前534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丁卯 公元前534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周 姬貴 洛邑  景王  11  
曲阜  昭公  8  
杵臼 營丘  景公  14 晏嬰 
新田  平公  24  
   哀公  3  
  靈王  7  
商丘  平公  42  
 衞 帝丘  靈公   襄公子
宛丘  哀公  35  自殺
上蔡  靈侯  9  
陶丘  武公  21  
新鄭  簡公  32 子產 
   悼公  2  
餘祭    14  
 鬰 淳于  平公  2  
穿  莊公  7  
  悼公  5  
  悼公  13  
去疾  著邱公  7  
  獻公  45  
     494  

月曆表(建子)               4180—384—1526740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7
38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5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7
40 (3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5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5
42    (3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3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3
44       (3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1
4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31
46   (3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29
47 十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29
48 十二      (3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27

大事記

三月,陳哀公弟招作亂。哀公寵公子留。三月,公子招殺太子偃師而立公子留。四月,哀公自縊。楚人乘陳亂,滅陳。十月,楚初滅陳,執陳公子招,弭兵盟約受到破壞。晉築虒祁宫。魯昭公如楚,賀章華臺,楚留之。




梁焘(1034一l097)卒。
刘挚(1030—l097)卒。
黄庭坚移戎州。
敕江宁府即以道士刘混康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
两浙旱饥,诏命以粟赈贷。
宋朝进行全国人口统计。
张耒谪监黄州酒税矾务。
黄庭坚本年所作文,以《与洪甥驹父》较著名。
秦观四十九岁。
陈师道本年作诗极多,有《寄邓州杜侍郎(兹)》、《寄提刑李学士》、《寄杜择之》、《次韵晁无歝春怀》、《寄晁无歝》、《别宝讲主》、《还里》、《答魏衍黄预勉予作诗》、《老柏三首并序》、《魏衍见过》、《次韵萤火》、《次韵夏日江村》、《次韵观月》、《次韵夏日》、《夏日有怀》、《送杜择之》、《杨夫人挽词》、《柏山》、《答颜生》、《送刘主簿(义仲)》、《触目》、《晚望》、《送高推官》、《和黄预感秋》、《和颜生同游南山》、《僧慧僧和同往南山》、《柏》、《谢端砚》、《捕狼》。
其中,以下诗篇比较著名:《后山诗注》卷六《寄晁无歝》:“稍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病。
同卷,《次韵夏日》:“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
朱松(1097—1143)生。
李格非本年为礼部员外郎。
传国玉玺成闹剧,改元元符有因由。
今《纲目》大书‘元符元年春正月,得秦玺于咸阳’者,所以深著蔡京愚惑哲宗之罪也。
辽徙阻卜贫民于山前,以改善其生活环境。
宋攻夏于塞外,宋筑兴平城。
二十日,苏辙六十岁生日,兄苏轼以沉香山子寄弟苏辙,并作《沉香山子赋》,见《苏轼文集》卷一。
三月三日,上巳日,苏轼作诗写海南风情。
苏轼作《众妙堂记》。
癸酉(二十四日),苏辙移循州安置。
秦观在横州,赋《醉乡春》抒怀。
李清照本年十五岁。
章惇等进《神宗帝纪》。
宋诏学官增习两经。
宋朝改元元符。
夏人败于宋,遣使求援于辽。
宋遣官分至鄘延、泾原、河东、熙河按验所筑城寨。
翰林学士承旨蔡京等上《常平、免役敕令格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