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漢紀年 干支壬午 公元22年

输入历史事件:

漢紀年 干支壬午 公元22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號 謚號 建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新 朝 王 莽 長安   3 3地皇3年  
〔綠林軍〕 〔王匡 王鳳〕     6年  
〔赤眉軍〕 〔樊崇〕     5年  
〔銅馬〕      6年  河北
匈 奴 (19)呼都而尸道皋     4年  
高句麗 ③無 恤 國内城    5年  

月曆表(建丑)               4735—384—1729498


干支
序数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38 十二     (2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9
39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1
40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19
41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19
42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17
43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17
44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15
45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14
46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14
47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12
48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12
49 十一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0
50 十二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9

大事記

綠林軍分為兩支,王常、成丹引一部西行,號下江兵;王鳳、王匡、馬武等北行,號新市兵。新市兵攻随(湖北随縣),平林人陳牧等起兵響應,號平林兵。二月,樊崇軍擊殺景尚。王莽又派遣廉丹率精兵十餘萬人擊樊崇軍。樊崇軍用赤色涂眉,作為起義軍記號,從此被稱為赤眉軍。赤眉軍擊敗廉丹於成昌,人數增至敷十萬,勢力擴展到黄河南北兩大平原。劉秀兄弟起兵反王莽。劉縯自稱柱天都部(都統),與新市、平林兵合為一軍。三年來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




春,鲁隐公到宋、鲁交界之棠地观看上巳节中男女相会之场面,臧僖伯陈辞进谏,隐公不听。
关于“矢鱼”,《左传》、《公羊》、《穀梁》均以为非礼,但具体指何事,则众说纷纭。
棠为春秋时期鲁、宋交界之地,济水所经,为男女游观之地。
《春秋·庄公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齐……公如齐观社。
臧僖伯为鲁臧孙氏之先,鲁孝公之子,又称公子滔。
九月,鲁隐公为惠公母仲子筑宫,行祭礼,舞《万》,献六佾。
五月,鲁、齐盟于艾。
东都之人作《兔爱》,悯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君子不乐其生。
七月庚午,宋、齐、卫盟于瓦屋。
九月辛卯,鲁隐公及莒人入盟于浮来。
十二月,鲁公孙无骇卒,羽父为之请谥与族,鲁隐公赐以展氏,大夫众仲论赐族之制。
羽父,即隐公四年之公子翚,为鲁国宗室。
又按,谥,即贵族死后依其人之行事而为之赐以相应之称呼之礼俗,为古代文化制度之一种。
春,滕侯、薛侯争行礼先后,论理于鲁隐公。
薛,鲁国薛县。
五月甲辰,郑庄公将伐许,依军礼授兵于祖庙。
七月,鲁隐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郑颖考叔死于伐许之役,庄公使人用豕及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
《诗·小雅·何人斯》曰:“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君子以“恕”道论周桓王失郑之由。
息侯伐郑,郑伯与之战于境,息师大败而还。
春,鲁桓公即位。
四月丁未,郑庄公、鲁桓公盟于越。
四月,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
九月,鲁桓公及戎盟于唐。
冬,鲁桓公从唐归来,依礼因祝史告于祖庙。
正月,鲁桓公会齐僖公于嬴,成婚于齐。
夏,齐僖公、卫宣公会于蒲。
鲁国举行大雩之祭,以祈谷。
东周贵族作《葛蕌》,表达家族离散、求助不得的悲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