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晉紀年 干支庚戌 公元290年

输入历史事件:

晉紀年 干支庚戌 公元290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晉朝 ①司馬炎 洛陽 世祖 4 4太熙元年  正月,改元
②司馬衷 洛陽  10 1永熙元年 楊駿 四月己酉改元
鮮卑 ③拓跋綽 盛樂    4年  
鐵弗匈奴 ①誥升爰 朔方    19年  
仇池氐 ①楊茂搜 成縣西    22年  甘肅
慕容鮮卑 ①慕容廆     6年  
高句麗 (13)藥盧 丸都城    21年  吉林
吐谷渾 ①吐谷渾     6年  青海

月 曆 表(建 寅)

5003—384—1827391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15   (5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25
16    (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7
17      (5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26
18 (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25
19  (5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24
     (2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23
20     (5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22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1       (2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20
22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20
23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18
24    (53) 2 3 4 5 6 7 8 9 10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18
25 十一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6
26 十二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15

大事記

正月,改元。二月,束夷七國朝獻。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卒,皇太子衷嗣位,是為孝惠皇帝,是個呆頭呆腦的傻皇帝,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為太傅輔政,獨攬大權。改元永熙,以妃賈南風為皇后。十月,以匈奴劉淵為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是年,出现立式水輪,遂有用水力带動輪錘操作的杵(據《自然·科學史》,按:應是三國時期勞動人民所發明而由魏國張既所推廣的“水碓”。)




州,可知其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当在本年四月至十二月间。
李隆基(685—762)生。
沈佺期与元万顷赋诗唱和。
陈子昂书言军国利害事。
孟利贞(?—685?)卒。
民间唱《苾孥儿歌》邪曲。
宋之问与田游岩赋诗唱和。
杨炯在梓州司法参军任,作文祭郪县令陆某。
十四日,新罗王遣使请《礼记》并杂文章。
戊申,武后命铸铜匦,听臣民投献赋颂表疏,由是盛开告密之门。
陈子昂从左补阙乔知之北征,至陇山,有诗赠赵贞固,至张掖,赋诗与知之、王无竞唱和。
王无竞学士》诗。
陈子昂从军至同城、居延海,作《感遇》其三等诗文多首。
陈子昂南归,乔知之赋诗送之。
孙过庭撰成《书谱》两卷。
沈佺期赋《古意》呈乔知之。
刘祎之(631—687)卒,年五十七。
陈子昂自洛还蜀,至散关,赋诗答乔知之。
陈子昂在蜀,作《感遇》诗以讽讨生羌之役。
都督府所统诸州,皆西山羌也。
宋璟作《梅花赋》及《长松篇》诗。
郎余令(?—687?)撰《隋书》未成而卒,郑倍赋诗哭之。
彦悰为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笺,并序之。
师传序》:“《传》本五卷,魏国西寺前沙门慧立所述。
李峤因洛水出“宝图”事献《皇符》,有识者讥之。
崔融奉敕撰《洛图颂》,奏上。
杨炯在梓州,撰惠义寺重阁铭,后归洛阳。
陈子昂在麟台正字任,上书谏武后滥用刑罚,又上书谏讨生羌。
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陈子昂代陈嘉言上奉和武后诗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