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紀年 干支乙亥 公元435年

输入历史事件:

南北朝紀年 干支乙亥 公元435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都 廟號 谥號 建元 年號年次 辅政者 備 注
③劉義隆 建康 太祖 文帝 1 元嘉12年  
北魏 ③拓跋燾 平城  太武 6 4太延元年  正月甲申改元
北凉 ③沮渠牧犍(茂虔) 姑臧  哀王 1 永(承)和3年  盧水胡人
北燕 ③馮弘 龍城  昭成 1 太興5年  
  [程道養]    1 [泰始]1年  
  [趙廣] 益州    4年  
仇池氐 (13)楊難當 武都    6年  
柔然 ④吳提     6年  
吐谷渾 ⑩慕璝     11年  青海

月 曆 表(建 寅)

5148—354—1880339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15     (5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14
16      (2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13
17 (5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12
18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11
19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11
20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9
21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8
22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7
23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6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4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5
25 十一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4
26 十二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2

大事記

正月,北燕稱藩於宋,宋封為燕王,稱之為黄龍國。魏改元太延。三月,北燕獻於魏。四月,北燕請援於宋。五月,龜玆、疏勒、烏孫、悦般、渴槃陀、鄯善、鄢耆、車師、粟特等國獻於魏,魏使二十人入西域,為柔然所阻,折還。六月,高句麗王琏獻於魏。魏攻北燕,大掠而還。師子國獻於宋。七月,闍婆、娑達、扶南獻於宋。九月,蜀郡張尋起事。十一月,北燕馮弘遣使請迎高句麗。宋應丹陽尹肖摹之請限制造塔寺及鑄銅佛像。魏減吐没骨。宋禁擅造寺塔,又淘汰沙門,罷道者敷百人。




彦琮奉敕撰《众经目录》。
许善心加摄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
高智周(602—683)生。
薛道衡出为襄州总管。
刘炫上表谏废国子等学,又作《抚夷论》。
王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不见用,还乡教读。
薛收已解为文。
隋文帝卒,年六十四。
皇太子杨广即皇帝位,是为隋炀帝。
杨素平汉王叛乱,炀帝手诏劳之。
尹式(?—603)卒。
式集》五卷。
王頍(551—604)卒,年五十四。
壬子,陈叔宝(553—604)卒,年五十二,其妻沈氏为撰哀辞。
癸丑,炀帝作《营东都诏》。
炀帝赋诗赐牛弘。
柳䛒拜秘书监,受命诠次西京嘉则殿图书。
潘徽受诏与陆从典等助杨素撰《魏书》。
王绩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以谈吐为众所服。
灵裕(518—605)赋临终诗二首,卒,年八十八。
姚察为太子内舍人。
炀帝自制《水调歌》。
丙子,诏尊师重道,敦奖名教。
炀帝幸江都,渡淮赋诗,虞世南等应制奉和。
帝《泛龙舟》亦当本次行幸途中所作。
柳䛒(537—605)卒,年六十九。
炀帝作《神伤赋》以悼宣华夫人。
薛道衡转番州刺史,杨素有诗赠之;道衡赴任途中,有诗作。
许善心转礼部侍郎,荐儒者徐文远等为学官,共博士褚亮议七庙之礼,后为宇文述所谮,左迁给事郎。
王冑为著作佐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