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紀年 干支辛未 公元611年

输入历史事件:

隋紀年 干支辛未 公元611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號 謚號 建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②楊廣 洛陽 世祖 煬(明) 1 大業7年  
  〔王薄〕 山東長白山    元年  反隋
  〔寶建德〕 樂壽    元年  反隋
  〔翟讓、李密〕 滑縣    元年  反隋
高昌 ⑧麴伯雅 交河   1 延和10年  在吐魯番西
吐谷渾 (17)伏允可汗 伏俟城    14年  居青海避黨項
突厥 ⑨始畢可汗     2年  北疆
西突厥 ③處羅可汗     9年  朝隋被留
④射匱可汗 三彌山    元年  族人擁立
  〔高士逹〕 清河郡    元年  今河北南宫東南

月 曆 表(建 寅)

5324—354—1944627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7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9
28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17
29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17
30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15
31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15
32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13
33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12
34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11
35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10
36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9
37 十一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8
38 十二 (4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6

大事記

二月,徵天下兵會涿郡,於東萊海口造船備征高麗。百濟遣使奉獻。四月,煬帝至涿郡。七月,山東、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民相賣為奴婢。十二月,西突厥處羅可汗為射匱所攻,則奔高昌,遂來朝。是歲,因擬擊高麗,調兵遣將征糧,舉國騷動,民不聊生,紛紛起義。鄒平民王薄據長白山,號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號召。平原民劉霸道據豆子,號阿舅。漳南民孫安祖據高鷄泊,號將軍。脩人高土達據青河,號東海公,以漳南建德為司兵。 又有鄃人張金稱據河曲,河問格謙號燕王,勃海孫宣雅號齊王,東郡法曹、韋城翟讓與單雄信、徐世勣等據瓦崗,外黄王當仁、濟陽王伯當、雍兵李公逸、韋城周文舉以及不知名者紛紛起義。




李寻荐左道夏贺良待诏黄门。
改元太初元将,哀帝易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
李寻坐夏贺良妄言天命事,减死一等,徙敦煌郡。
复元建平。
唐林迁尚书仆射。
息夫躬谋告东平王云,摧为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
陈汤或于此年卒,年约七十一(前74?—前4?)。
刘歆约四十一岁,复转涿郡太守,历三郡守。
息夫躬以告东平王封为列侯。
息夫躬封为宜陵侯。
息夫躬上疏,诋公卿大臣;上言广灌溉之利,受命持节领护三辅都水。
鲍宣上书,称息夫躬“辩足以移众,强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或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退”。
扬雄作《谏勿许单于朝书》,得哀帝赐帛五十匹,黄金十斤。
息夫躬作《奏间匈奴、乌孙》,《建言厌应变异》。
扬雄五十一岁,作《太玄》。
扬雄复作《解嘲》。
扬雄又作《太玄赋》。
桓谭二十一岁,进说傅晏避祸之道。
杜邺以病免官。
唐林坐司隶孙宝事左迁为敦煌鱼泽障候。
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
杜邺举方正直言,《上日食对》。
丞相王嘉等奏息夫躬罪过。
息夫躬免官,遣就国。
鲍宣复上书,谓息夫躬“不宜居国”,应免之。
杜邺病,自作《墓石文》,卒(? —前2)。
扬雄五十二岁,或于此年丧一子,送丧归蜀;作《解难》。
刘歆约四十三岁,以病免官,复为安定属国都尉。
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日授浮屠经。
桓谭奏书于董贤,说以辅国救身之术。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