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中華民國紀年 干支庚申 公元1920年

输入历史事件:

中華民國紀年 干支庚申 公元1920年

中華民國9年 
北京,中華民國政府大總統
國務總理
國務總理(代)
國務署理
徐世昌
靳雲鹏(——7月2日免職)
薩鎮冰(5月14日——8月9日,一說7—8月)
靳雲鹏(8月9日——)

月 曆 表

6633—354—2422728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歷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4 夏歷十二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回歷5月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藏歷十二月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 1 1 2 3 4 5 6 8 9 10  
  公歷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5 夏歷正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5) 2 3 4 5 6 7 8 9 10        
  回歷6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陽金猴年 藏歷一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歷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6 夏歷二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回歷7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藏歷二月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歷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7 夏歷三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回歷8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藏歷三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公歷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8 夏歷四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歷9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藏歷四月       14 15 16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公歷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 夏歷五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回歷10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藏歷五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8 9 10 11 11 12 13 14     
  公歷7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 夏歷六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歷11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藏歷六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公歷8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1 夏歷七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回歷12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藏歷七月 17 18 19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3 4 5 6 7 8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公歷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2 夏歷八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39年 回歷1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藏歷八月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公歷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3 夏歷九月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歷2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藏歷九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0 1 2 3 4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公歷1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4 夏歷十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回歷3月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藏歷十月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公歷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5 夏歷十一月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回歷4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藏歷十一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大事記

1月19日,駐京日使向北京政府提出山東問題直接交涉照會。20日周恩來主編《覺悟》。2月,為山東問題,天津、北京民衆走上街頭。3月,共產國際代表維辛斯基來中國。31日,李大釗等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4月,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在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5月14日,北京政府國務總理靳雲鵬辭職,薩鎮冰暫兼代國務總理。6月2日,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在上海聯名發表宣言,否認廣州軍政府,主張恢復南北和談。7月8日,段祺瑞入京召開軍事會議,自任總司令,討伐曹、吳。12日,曹錕、張作霖通電討段。8月1日,吳佩孚通電全國,主張召開國民大會解決時局。9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毛澤東在湖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0月2日,北京政府抗議日本政府派兵入境。11月29日,孫中山等重組軍政府。12月1日,孫中山、唐紹儀等通電宣布軍政府建設方針。




姚铉以大中祥符四年集《唐文粹》,其序有云:“况今历代坟籍,略无亡逸。
《昭明文选》,唐初最尚也,曰:“《文选》烂,秀才半。
《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铉编。
甲午(十四日),诏从翰林学士杨亿等所请,选官笺注御制文集,仍令宰相等参详。
丙申(十六日),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寇准为太子太傅、莱国公。
二十二日,帝御崇政殿,试礼部下第特奏名举人李宗孟已下一百五十五人。
庚戌朔(一日),吕夷简等还自东、西川。
癸亥(十四日),上对参知政事李廸、兵部尚书冯拯、翰林学士钱惟演于滋福殿。
丙寅(十七日),以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李廸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平章事,兵部尚书冯拯为枢密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戊辰(十九日),判杭州王钦若酒榷、增羡、狱空,诏奖之。
庚午(二十一日),以枢密使、吏部尚书丁谓平章事。
丁丑(二十八日),太子太傅寇准降授太常卿、知相州,翰林学士盛度、枢密直学士王曙并落职,度知光州,曙知汝州。
甲申(五日),徙知相州、太常卿寇准知安州。
乙酉(六日),以枢密副使任中正、礼部侍郎王曾并参知政事,翰林学士钱惟演为枢密副使。
壬寅(二十三日),太常卿、知安州寇准坐朱能叛,再贬道州司马。
二十六日,释智圆自序《病课集》。
吾以病中所得,病差而写出,谓之“病课”,不亦宜邪?然而辞语鄙野,旨趣漫浪,或宗乎周孔,或涉乎老庄,或归于释氏,于其道不能纯矣。
崔遵度卒,67岁。
著有:《琴笺》一卷(《宋史•艺文志一》)、《崔遵度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晏殊拜翰林学士。
己酉(一日),以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知开封府王随为给事中、知杭州,会灵观判官、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吕夷简为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钱塘林逋亦著高节,以诗名当世,名公多与之游。
辛酉(十三日),命知制诰宋绶为契丹国主生辰使。
二十三日,翰林学士刘筠等试到诸州、军续解进士姚随等十九人,奉职周普等二十九人,借职何从易等八人,当授诸州长史、司马,特补借职。
壬申(二十四日),太子太保王钦若自杭州来朝,令入赴内殿起居。
己丑(十二日),以前起居郎、直史馆陈尧佐免持服,知滑州。
壬辰(十五日),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仍令日赴资善堂,侍皇太子讲读。
癸丑(六日),对辅臣及王钦若于宣和门,赐御制《会灵观铭》石本各一。
乙卯(八日),修尚书省,命龙图阁学士陈尧咨总其事。
上御龙图阁,召近臣观圣制文论、歌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