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东汉会要 宋 徐天麟

20-東漢會要卷十九
  東漢會要卷十九

  宋 徐天麟 撰

  職官一

  總叙

  漢之初興承繼大亂兵不及戢法度草創略依秦制後嗣因循至景帝感吳楚之難始抑損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廣民用匱乏世祖中興務從節約并官省職費減億計所以補復殘缺及身未改而四海從風中國安樂者也昔周公作周官分職著明法度相持王室雖微猶能久存今其遺書所以觀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來事之範殆未有所窮也故新汲令王隆作小學漢官篇諸文倜說較畧不究唯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記漢承秦置官本末訖于王莽差有條貫然皆孝武奢廣之事又職分未悉世祖節約之制宜為常憲故依其官簿粗注職分以為百官志凡置官之本及中興所省無因復見者既在漢書百官表不復悉載【百官志】

  太傅

  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世祖以卓茂為太傅薨因省其後每帝初即位輒置太傅録尚書事薨輒省【章紀注云武帝以張子儒領尚書事録尚書事由此始】

  録尚書事【趙熹 鄧彪 張禹 馮石 馮魴桓焉 趙浚 陳蕃 胡廣】太尉【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即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亞獻凡國有大造大疑則與司徒司空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與二公通諫爭之世祖即位為大司馬建武二十七年改為太尉長史一人千石本注曰書諸曹事掾史屬二十四人本注曰漢舊注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掾比三百石屬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其後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選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戶曹主民戶祠祀農桑奏曹主奏議事辭曹主辭訟事法曹主郵驛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轉運事賊曹主盗賊事決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貨幣鹽鐵事倉曹主倉穀事黄閣主簿録省衆事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本注曰漢舊注公令史百石自中興以後注不說石數御屬主為公御閣下令史主閤下威儀事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報書記門令史主府門其餘令史各典曹文書

  録尚書事【牟融 尹睦 徐防 趙熹 朱寵劉光龎參 李固 胡廣 周忠 楊彪】在外除拜【中平三年遣使者持節就長安拜張温為太尉三公在外始之于温】

  司徒

  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濯凡國有大疑大事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獻帝建安十三年罷司徒置丞相】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丞相司直居丞相府助督録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獻帝建安十八年復置司直不屬司徒掌督中都官不領諸州九年十二月詔司直比司隸校尉坐同席在上假傳置從事三人書佐四人】

  録尚書事【趙戒 胡廣 王允趙温 淳于嘉】

  司徒府中有百官朝會殿天子與丞相決大事每國有大議天子車駕親幸其殿每歲州郡聽採長吏臧否民所疾苦還條奏之【志注】

  司空

  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國有大造大疑諫諍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屬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四十二人【獻帝建安十三年罷司空置御史大夫荀綽百官表注曰獻帝置御史大夫職如司空不領侍御史】

  録尚書事【楊彪】

  三公雜録

  後漢唯有太傅一人謂之上公及有太尉司徒司空而無師保【董卓盜為太師非漢本制】太尉公主天【部太常衛尉光禄勲】司徒公主人【部太僕鴻臚廷尉】司空公主地【部宗正少府司農】而分部九卿蓋多以九卿為之若天地災變則皆冊免自太尉徐防始焉【後漢本制災變唯免太尉自徐防為太尉凡天地災變三公皆免】

  漢制三公不與盜賊若領兵入見皆交戟义頸而前【使虎賁執刃扶之也】朝臣見三公皆拜天子御坐即起在輿為下凡拜公天子臨軒六百石以上悉會直事卿贊拜御史授印綬三遜然後受至安帝時三府任薄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其灾眚變咎則責免公台靈帝臨朝始遣使者就長安拜張温為太尉三公在外自此始也至獻帝建安十三年乃罷三公官【通典】

  漢世故事三公之職無所不統【楊秉傳】

  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課覈三公【朱浮傳】

  光武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仲長統傳臺閣謂尚書也】

  漢典舊事丞相所請靡有不聽【陳忠傳】

  三公領兵朝見令虎兵執刃挾之【伏后紀】

  故事三公不與盜賊【何敞傳】

  三公以灾異策免自徐防始【本傳】

  順帝永建元年初令三公尚書入奏事【紀】

  三公尊重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加重問

  司隸校尉不察三公【陳允傳詳見刺舉條】

  獻帝建安十三年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紀】

  將軍【自太傅至將軍為五府】

  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初武帝以衛青數征伐有功以為大將軍欲尊寵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階將軍始自秦晉以為卿號故置大司馬官號以冠之其後霍光王鳳等皆然成帝綏和元年賜大司馬印綬罷將軍官世祖中興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及前後左右雜號將軍衆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數年後罷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馬防行車騎將軍征之還後罷和帝即位以舅竇憲為車騎將軍征匈奴位在公下還復有功遷大將軍位在公上復征西羌還免官罷安帝即位西羌寇亂復以舅鄧隲為車騎將軍征之還遷大將軍位如憲數年復罷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京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焉長史司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馬主兵如太尉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職參謀議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本注曰此皆府員職也又賜官騎三十人及鼓吹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長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又有軍假司馬假候皆為副貳其别營領屬為别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随時宜門有門候其餘將軍置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候以領兵其職吏部集各一人總知營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姦主罪法明帝初置度遼將軍以衛南單于衆新降有二心者後數有不安遂為常守

  太將軍録尚書事【梁冀 竇武何進】

  十日一入平尚書事【梁冀】

  建威大將軍【景弇】    建威將軍【鄧尋】

  建義大將軍【朱祐】    振威將軍【宋登馬武】

  強弩大將軍【陳俊】    強弩將軍【陳俊】

  虎牙大將軍【蓋延】    積弩將軍【馮愔傅俊】

  征南大將軍【岑彭】    積射將軍【焦進】

  征西大將軍【馮異】    征西將軍【耿秉馬賢司馬鈞】

  河西大將軍【竇融】    征虜將軍【祭遵】

  西州大將軍【隗囂】    誅虜將軍【劉隆王霸】

  横野大將軍【王常】    捕虜將軍【馬武】驍騎將軍【劉振 樊崇劉歆 劉喜】  威虜將軍【馮駿】

  越騎將軍【劉宏】     討虜將軍【王霸】

  復漢將軍【鄧曄】     破虜將軍【鄧奉賈復董卓】

  輔漢將軍【于康】     破姦將軍【侯進】

  輔威將軍【臧宫】     刺姦將軍【祭遵】

  武威將軍【劉尚】     游擊將軍【鄧隆】

  武鋒將軍【竺曾】     樓船將軍【段志】平狄【一作平敵】將軍【龎萌朱鮪孫咸】 孟津將軍【馮異】

  赤眉將軍【耿訢】     都護將軍【賈復】

  中堅將軍【杜茂】     揚化將軍【堅鐔】

  宣德將軍【梁統】     忠義將軍【陸康】

  伏波將軍【馬援】     揚武將軍【馬成】漢忠將軍【王常或作漢中誤也】   威寇將軍【楊茂】

  度遼將軍【明帝已後常置】    偏將軍【王霸】

  盪寇將軍【周盛見董卓傳】    興義將軍【楊奉】安集將軍【董承】

  太常【自太常至少府為九卿】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禮儀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常贊天子每選試博士奏其能否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前晦察行陵廟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禮及祭祀小事總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為員諸卿皆然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歷凡歲將終奏新年歷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丞一人明堂及靈臺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僕射中興轉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書三歐陽大小夏侯氏詩三魯齊韓氏禮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嚴顔氏掌教弟子國有疑事掌承問對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秘書監【桓紀延熹二年置】

  校書郎【竇章入東觀為校書郎馬融拜校書郎中】

  東觀郎【李勝為東觀郎見李尤傳】

  五經大夫【祭遵奏置五經大夫見本傳】

  講郎【儒林傳肅宗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

  郎給事近署】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國祭祀掌讀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饌具之物凡國祭祀掌陳饌具丞一人

  太予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掌其陳序丞一人

  高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廟掌案行掃除無丞世祖廟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廟

  先帝陵每陵園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園案行掃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本注曰校長主兵戎盜賊事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朢晦時節祭祀

  右屬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後轉屬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後省并太史中興以來省前凡十官光禄勲

  光禄勲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戟宿衛門戶考其德行而進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獻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唯議郎不在直中左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無員

  右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無員

  虎賁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賁宿衛【前書武帝置期門平帝更名虎賁】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僕射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虎賁中郎比六百石虎賁侍郎比四百石虎賁郎中比三百石【荀綽晉百官表注曰虎賁諸郎皆父死子代漢制也】節從虎賁比二百石本注曰皆無員掌宿衛侍從自節從虎賁久者轉遷才能差高至中郎

  羽林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按漢末又有四中郎將皆帥師征伐不知何時置董卓為東中郎將盧植為北中郎將獻帝以曹操為南中郎將】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無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本武帝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巖下室中號巖郎【前書曰初置名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左監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騎丞一人羽林右監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騎丞一人

  奉車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御乘輿車

  駙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駙馬

  騎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本監羽林騎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凡大夫議郎皆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命所使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無員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諫議大夫六百石本注曰無員【胡廣曰光禄大夫本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為光禄大夫世祖中興以為諫議大夫】

  議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

  謁者僕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為謁者臺率主謁者天子出奉引古重習武有主射以督録之故曰僕射常侍謁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時節威儀謁者三十人其給事謁者四百石其灌謁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賓贊受事及上章報問本員七十人中興但三十人【荀綽晉百官表注曰漢皆用孝亷年五十威容嚴恪能賓者為之】初為灌謁者滿歲為給事謁者【灌謁者解見雷義傳】

  右屬光禄勲本注曰職屬光禄者自五官將至羽林右監凡七署自奉車都尉至謁者以文屬焉舊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書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門郎受事車駕出給黄門郎兼有請室令車駕出在前請所幸徼車迎白示重慎中興但以郎兼事訖罷又省車戶騎凡三將及羽林令

  衛尉

  衛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門衛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

  公車司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門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召詣公車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選曉諱掌知非法尉主闕門兵禁戒非常

  南宫衛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宫衛士丞一人北宫衛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宫衛士丞一人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劔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丞各一人

  宫掖門每門司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宮南屯司馬主平城門北宫門蒼龍司馬主東門玄武司馬主玄武門北屯司馬主北門北宫朱爵司馬主南掖門東明司馬主東門朔平司馬主北門凡七門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門之所屬宫名兩字為鐵印文符按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當入本宫長吏為封棨傳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右屬衛尉本注曰中興省旅賁令衛士一人丞【漢官目録曰右三卿太尉所部】

  太僕

  太僕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車馬天子每出奏駕上鹵簿用大駕則執馭丞一人比千石

  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及主織綬諸雜工左右丞各一人

  車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輿諸車丞一人未央廏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輿及廏中諸馬長樂廏丞一人

  右屬太僕本注曰舊有六廏皆六百石令中興省約但置一廏後置左駿令廏别主乘輿御馬後或并省又有牧師苑皆令官主養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興皆省唯漢陽有流馬苑但以羽林郎監領

  廷尉

  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正左監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決詔獄

  右屬廷尉本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獄二十六所各令長名世祖中興皆省唯廷尉及雒陽有詔獄大鴻臚

  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其郊廟行禮贊導請行事既可以命羣司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儀及郡國上計正四方來亦屬焉皇子拜王贊授印綬及拜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臺下鴻臚召拜之王薨則使弔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諸郎丞一人治禮郎四十七人

  右屬大鴻臚本注曰承秦有典屬國别主四方夷狄朝貢侍子成帝時省并大鴻臚中興省驛官别火二令丞及郡邸長丞但令郎治郡邸【漢官目録曰右三卿司徒所部】宗正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録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髠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胡廣曰又歲一治諸王世譜差序秩第】丞一人比千石

  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餘屬吏增減無常

  右屬宗正本注曰中興省都司空令丞

  大司農

  大司農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錢穀金帛諸貨幣郡國四時上月旦見錢穀簿其逋未畢各具别之邊郡諸官請調度者皆為報給損多益寡取相給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太倉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國傳漕穀丞一人平準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賈主練染作采色丞一人【靈帝熹平四年改為平凖使宦者為令列于内庭】

  導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乾糒導擇也丞一人

  右屬大司農本注曰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皆屬郡縣又有廪犧令六百石掌祭祀犧牲雁鶩之屬及雒陽市長滎陽敖倉官中興皆屬河南尹餘均輸等皆省

  少府

  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丞一人比千石

  太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諸醫藥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藥丞主藥方丞主藥方

  大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飲食左丞甘丞湯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飲食甘丞主膳具湯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丞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獸頗有民居皆主之捕得其獸送大官丞尉各一人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左右贊導衆事顧問應對法駕出則多識者一人參乘餘皆騎在乘輿車後本有僕射一人中興轉為祭酒或置或否【獻帝紀注漢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本秦丞相史往來殿内故謂之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䙝器虎子之屬武帝時孔安國為侍中以其儒者特聽掌御唾壺朝廷榮之至東京屬少府駕出則一人負傳國璽操斬蛇劔乘輿中官俱止禁中又百官志注侍中舊典與中官俱止禁中武帝時侍中莽何羅拔刀謀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畢即出王莽秉政侍中復入與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後宫通拔佩刀驚上舉伏誅侍中由是復出外】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無員後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從入宫内贊導衆事顧問應對

  給事黄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于殿上引王就坐【漢舊儀曰黄門郎屬黄門令日暮入對青瑣門拜名曰夕郎宫閣簿青瑣門在南宫衛瓘注吳都賦曰青瑣戶邊青鏤也一曰天子門内有眉格再重裏青畫曰瑣獻帝起居注曰帝初即位初置侍中給事黄門侍郎員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舊侍中黄門侍郎與在中宫者不與近密交政誅黄門後侍中侍郎出入禁闈機事頗露由是王允乃奏比尚書不得出入不通賓客自此始也】

  獻帝即位初令侍中給事黄門侍郎員各六人賜公卿以下至黄門侍郎家一人為郎以補宦官所領諸曹侍于殿上【本紀靈帝建元四年改平準使宦者為令自是諸内曹令丞悉以奄人為之故今並令士人代領之】

  小黄門六百石本注曰宦者無員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内宫關通中外及中宫已下衆事

  黄門令一人六百石【董巴曰禁門曰黄闥以中人主之故號曰黄門令】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諸宦者丞從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從丞主出入從

  黄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各一人丙署長七人皆四百石黄綬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宫别處

  中黄門冗從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門冗從居則宿衛直守門戶出則騎從夾乘輿車【安帝永初元年詔減黄門鼓吹以補羽林士】

  中黄門比百石本注曰宦者無員後增比三百石掌給事禁中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後宫貴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就此室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補浣之屬丞織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諸小祠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鉤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遊觀之處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宫東北别小宫名有園觀苑中丞果丞鴻池丞南園丞各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離宫果丞主果園鴻池池名在雒陽東二十里南園在雒水南濯龍監直里監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龍亦園名近北宫直里亦園名也在雒陽城西南角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丞一人

  内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布張諸衣物左右丞各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劔諸好器物丞一人

  尚書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用士人復故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衆事

  尚書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書事令不在則奏下衆事

  尚書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世祖承遵後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

  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録文書期會左丞主吏民章報及騶伯史右丞假署印綬及紙筆墨諸財用庫藏

  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書後增劇曹三人合二十一人【決録注曰故事尚書郎以令史久次補之世祖始改用孝亷為郎】臣天麟按元帝時蕭望之領尚書事建白以為尚書百官之本國家樞機宜以通明公正處之武帝游宴後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罷中書宦者應古不近刑人之制方是時弘恭石顯相繼為中書令邪僻擅權元帝溺于近習不能有所改至成帝建始四年懲恭顯之惡遂罷中書宦官置尚書員四人分為四曹光武中興稍更其制按晉書職官志云光武以三公曹主歲盡考課諸州郡事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祠祀事民曹主繕修工作鹽池園苑事客曹主護駕羌胡朝賀事二千石曹主詞訟事中郎官曹主水火盜賊事合為六曹并令僕二人謂之八座據此所載與范史本注小有不同然尚書雖有曹名而未以名官至靈帝以侍中梁鴻為選郎尚書于是始入銜矣考之于史章帝世韋彪上言天下樞要皆在尚書尚書之選豈可不重而間者多從郎官超升此位雖曉習文法長于應對然察察少慧類無大能宜簡嘗歷州宰素有名者順帝朝李固上言陛下之有尚書猶天之有北斗也斗為天喉舌尚書亦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氣運平四時尚書出納王命賦政四海誠宜審擇其人以毗聖政由此言之尚書在東京權任之重過于西漢而選任之輕若此宜乎政理日以浸衰也

  符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遣使掌授節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節令史二百人本注曰掌書【魏氏春秋曰中平六年始復節上赤葆】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本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舊别監御史在殿中密舉非法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因别留中為御史臺率後又屬少府

  治書侍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選明法律者為之凡天下諸讞疑事掌以法律當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舉非法受公卿羣吏奏事有違失舉劾之凡郊廟之祠及大朝會大封拜則一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蘭臺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書【以上並百官志】

  右屬少府本注曰職屬少府者自太醫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屬焉承秦凡山澤陂池之稅名曰禁錢屬少府世祖改屬司農考工轉屬太僕都水屬郡國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離宫燕休之處世祖省之并其職于少府每立秋貙劉之日輒暫置水衡都尉事訖乃罷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湯官織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監胞人長丞宦者昆臺佽飛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屬官令長丞尉二十餘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廣加嘗藥太官御者鈎盾尚方考工别作監皆六百石宦者為之轉為兼副或省故録本官【漢官目録曰右三卿司空所部】

  東漢會要卷十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