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声调谱 清 赵执信

2-聲調譜卷一
  聲調譜卷一

  右贊善趙執信撰

  五言古詩

  秦越人洞中詠【于鵠】

  扁鵲得【拗字】仙處傳是西南峰【三平聲字】年年山下人【下句是律上句第五字必平○第三字平亦拗以别律】長見騎白龍【上註言凡下句是律之調如此非謂此句而此句亦非律也】洞門黑無底【拗句同律】日夜惟雷風【三平】清齋將入時【平】戴星兼抱松【拗律句○拗在第一字仄第三字平】石徑隂且寒【平】地響知遠鐘【古句】似行山林【三平】外聞葉履聲重【上句不律下句可律○此句律】底礙更俯身【平○上四字仄】漸遠晝夜【四仄】同時時白蝙蝠【律句】飛入茅衣中【三平】行久路轉窄【四仄】静聞【平○不平則為律矣】水淙【平】淙但願逢一人【平】自得朝天宮【三平】

  縂之兩句一聯中斷不得與律詩相亂也

  息舟荆溪入陽羨南山遊善權寺呈李功曹【羊士諤】

  結纜蘭渚曉紫嵓【平】上【仄】連【平】岡晏温值初霽【二四平○起句二四仄得此句調甚恊】去遶山河長【三平】獻歲氷雪盡細【仄在律詩則為失調】泉在路傍行披松杉【四平】入激瀾橫石梁層閣表精廬【律】飛甍切雲翔冲襟得高步清眺極遠【三仄】方潭嶂積【仄】佳氣荑英多【平】早芳【二句律中拗救句可用】具觀澤【仄】國秀重使春心傷【三平】念遵煩【平】促塗【與澤國句並拗律】榮利騖隙光勉君脫冠意共匿無何鄉【三平】

  七言古詩

  西山詩和者三十餘人再次前韻為謝【蘇軾】

  朱顔發過如春醅胸中梨棗初未裁丹砂未易掃白髮赤松却欲催黃梅寒溪本自遠公社【拗律句】白蓮翠竹依崔嵬當時石泉照金像神光夜發如五臺飲泉鑑面得真意【亦拗律】坐視萬物皆浮埃欲收暮景返田里【亦拗律】逆㴑江水窮離堆還朝豈獨羞老病自嘆才盡傾空罍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風月清隅隈我如廢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隂苔數詩往復相感發汲新除舊寒光開遥知二月春江濶【律句】雲浪倒捲雲峯摧石中無聲水亦静云何解轉空山雷欲就諸公評此句【律】要識憂喜何從來願求南宗一勺水往與屈賈湔餘哀

  和蔣夔寄茶

  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第五字平第六字仄便非律句】扁舟渡江適吴越【仄此字不可輕用平聲】三年飲食窮芳鮮【此三字平第四字必仄如第四字平則第六字必仄以救之此法人多不知】金虀玉膾飯炊雪【拗律句】海螯江柱初脫泉臨風飽食甘寢罷一甌花乳浮輕圓自從捨舟入東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馬誰記鹿角腥盤筵厨中蒸粟埋飯甕大杓更取酸生涎柘羅銅碾棄不用脂麻白土須盆研故人猶作舊眼看謂我好尚如當年沙谿北苑強分別【拗律】水脚一線争誰先清詩兩幅寄千里【上句雖不論亦宜少拗乃健○拗律句此正謂第五字拗也】紫金百餅費萬錢【即六字仄獨令末一字平亦可】吟哦烹噍兩奇絶【拗律】只恐偷乞煩封纒老妻稚子不知愛【拗律】一半已入薑鹽煎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死生禍福久不擇更論甘苦争媸妍知君窮旅不自釋因詩【此二字不論】寄謝聊相鐫

  樂詞

  正月【李賀】

  上樓迎春新春歸【六字皆平】暗黃【平】著柳宮漏【仄】遲薄薄淡靄弄野【六字皆仄】姿【第七字用平下句可律】寒綠幽風生【平】短絲【律句第五字用平少拗以叶之】錦床曉卧玉【拗字】肌冷露臉未開【平】對朝【仄】暝官衙柳帶不【拗字】堪折蚤晚菖蒲勝綰結

  三月

  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煞人複宮深殿竹風起新翠舞衿浄如水光風轉蕙百【拗】餘里暖霧驅雲撲天地軍妝宫妓掃【拗】蛾淺揺揺錦旗夾城暖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此二句亦宜少拗乃健○謂二句俱律也】

  五月

  雕玉押簾額輕縠籠虛門井汲鉛華水【律句】扇織鴛鴦紋【三平】迴雪舞涼殿甘露洗空綠【第一句同此二句皆拗律也】羅袖從徊翔【三平】香汗沾寶粟

  七月

  星依雲渚冷【律句】露滴盤中圓【三平】好花生木末【律句】衰蕙愁空園【三平○第三字不平亦律句矣】夜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二句律】僅厭舞【仄】衫薄稍知花【平】簟寒【二句拗律】曉風何拂拂【律】北斗光欄杆

  九月

  離宫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律句】月綴金鋪光脉脉凉院虛庭空淡白【二句亦律】露華飛飛風草草翠錦斑斕滿層道【拗律】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疎桐【二句亦律】

  十月

  玉壺銀箭稍難傾【律】缸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羅幕【拗律】燭龍兩行照飛閣珠幃怨臥不成眠【律】金鳳刺衣著體寒【第五字仄與拗律少異】長眉對月闘彎環【律】

  五言律詩

  句溪夏日送盧霈秀才歸王屋山將欲赴舉【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繭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絲【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斷斷用仄今人不論者非】繫馬緑楊枝【不對格而實對】苒苒跡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聲字妙】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當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聲救之否則落調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秋山念君别【拗同第三句】惆悵桂花時

  落花【李商隐】

  高閣客竟去【拗句起】小園花【此字拗救】亂飛【此二句同前第五第六句】參差連曲陌迢逓送斜暉腸斷未忍掃【同起句】眼【此字仄妙】穿仍欲歸【同次句】芳心向春盡【同前第三句第七句】所得是沾衣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詩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則為落調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論二語誤之也

  七言不過於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處搃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類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則古詩句矣

  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調但下句必須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斷宜平此在首聯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聯則必不容不嚴矣

  聲調譜卷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