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宋 徐兢

25-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二十四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二十四

  宋 徐兢 撰

  節仗

  臣聞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在諸侯之上蓋尊王命也然當時周室紀綱圮壞諸侯強大有輕之之心孔子託空言以為天下後世臣子法尚諄諄如此矧太平盛際親遣王人遠使外國則彼之尊奉之禮豈敢少懈哉恭惟宋有天下垂二百年干戈寖偃四裔君長不待詔告而信順之誠堅若金石蓋自容成氏以來未有太平如此之盛宜乎諸侯推尊王人而禮文繁縟也比年使命每至麗國聞其備竭儀物之華兵衛之衆以迓詔書以導旄節禮甚勤至然是行也適在王俣衣制未終其皷吹之類皆執而不作亦可謂知禮也已

  初神旗隊

  神舟既抵禮成港下矴訖麗人具采舟來迎使者奉詔書登岸三節步從入碧瀾亭奉安詔書訖退休于所舍明日質明都轄提轄官對捧詔書入采輿兵仗前導諸仗之中神旗為先自西郊亭預建于館前候詔書至與餘仗相接導衛入城旗列十面車載而行每乘十餘人自是之後受詔拜表則皆設於兵仗前也青衣龍虎軍鎧甲戈矛幾及萬卒分為兩序夾道而行

  次騎兵

  神旗之次有錦衣龍虎親衛旗頭一名騎而前驅執小紅旗其次則領兵上將軍其次則領軍郎將皆騎兵也持弓矢佩劔飾馬之具皆有鑾聲馳驟甚亟頗自矜耀

  次鐃鼓

  騎兵之次鳴笳之軍次之鐃皷之軍又次之每百餘步鳴笳軍必却行面詔輿而合吹聲止則擊鐃皷為之節

  次千牛衛

  皷角之次即有儀物貫革鐙杖千牛軍衛執之相比而行

  次金吾衛

  十牛衛之後金吾仗衛軍次之執黄幡豹尾儀戟華蓋差閒而行

  次百戲

  金吾仗衛之後百戲小兒次之服飾之類畧同華風

  次樂部

  歌工樂色亦有三等之服而所持之器閒有小異其行在小兒隊之後比使者至彼會俣衣制未除故樂部皆執其器而不作特以奉詔命不敢不設也

  次禮物

  禮物之匣大小不一其面標題所賜之物名件而皇帝信寶封之麗人尊奉寵眷乃盛以要舁而罩以黄帕每乘用控鶴軍四人服紫繡花袍上折脚幞頭其行在樂部之次

  次詔輿

  采輿之設繢繡錦綺五色閒錯制作華巧前一輿安大金爐次奉詔書并祭王俣文次奉御書亦以控鶴軍捧之拜表歸館則不用其中一輿耳

  次充代下節

  國朝故事奉使高麗下節皆卒伍比歲稍許命官士人藝術工技以代其選今使者之行也人人仰體聖上懷徠之意願為執鞭以觀異域之俗又況陛辭之日面奉聖語丁寜宣諭人皆感泣而不以海洋之生死為憂也故有若成忠郎周通承信郎趙溉登仕郎熊樗年尹京文學江大亨李訓唐浚翰林醫學楊寅進士有若晁正之徐亨黄大本葉彦資王懌陳興祖陶挺孟徽高伯益李鋭崔世美顧大範金安止王居仁劉緝熙副尉則有李暉王澤呂漸徐珙徐可言施祐鍾禹功省府寺監胥吏則有若董琪牛敏年鄭恭陳佐楊大同楊渙劉宗武孫洵王祐尹公立孫琬曹裕王伯全陳惟溉王道深楊革張雩桂林范敏求舒障鄒琮志張若朴范寜之朱彦康劉楶胡允升周郁郯伯成其服紫羅窄衫烏紗帽塗金雙鹿帶分為兩序從詔輿而行

  次宣武下節

  宣武下軍明州土兵共五十人服飾與充代不異但褰裳而行使錦繡彰施耳使者初出都門降賜塗金器皿從物再出節即供給之人各執于前粲采奪目以示榮耀于外國焉

  次使副

  國信使副從詔書入城副【闕】公會皆二馬齊驅其服紫衣御仙花金帶仍佩金魚高麗伴使騎馬在副使之右數步相比而行闕使又次之

  次上節

  上節都轄武翼大夫忠州刺史兼閤門宣贊舍人吴德休其服紫衣金帶行馬在正使之後提轄朝奉大夫徐兢緋衣佩魚行馬在闕使之後法籙道官大虚大夫蘂珠殿校籍黄大中碧虚郎凝神殿挍籍陳應常紫衣青襈佩金方符書狀官宣教郎滕茂實崔嗣道如提轄官之服隨船都廵撿吴敞指使兼巡撿路允升路逵傅叔承許興文管勾舟船王覺民黄處仁葛成仲舒紹弼賈垣語録指使劉昭慶武□楊明醫官李安仁郝洙書狀使臣馬俊明李公亮其服紫衣塗金御仙花帶引接荆珣孫嗣興服緑各以官序行馬從詔書入城其侍使副行則戴席帽而執鞭專遣行禮則亦張青蓋彼國自有伴官相陪多以引進官為之

  終中節

  中節管勾禮物官承直郎朱明發承信郎婁澤范敀迪功郎崔嗣仁劉璹將仕郎吳構行遣迪功郎汪忱進士王處仁占候風雲官承信郎董之邵王元【闕】符禁呪張洵仁技術郭範司馬瓘使副親隨徐閎張皓李機許興古親從官王瑾魯蹲宣武十將充代趙祐正名程政都轄親隨人吏王嘉賓王仔其服幞頭紫窄衣塗金寶瓶帶其行馬在上節之次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二十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