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河源纪略

17-河源紀畧卷十四
  河源紀畧卷十四

  證古一

  崑崙

  謹案爾雅有河出崑崙墟之文欲定河源必先定河所出之崑崙崑崙定而河源亦定矣伏讀

  皇上諭旨及

  御製河源詩案語皆謂武帝紀所云崑崙本不誤崑崙

  在回部中至哉

  聖人之論允堪作範圖經伏考崑崙山脉綿亘遼遠不知紀極回部諸山皆從之結體而大河之源見焉鬰結旁薄發為神靈之瀆其為基也大矣【臣】等恭研

  天藻凡載籍所紀足以參証

  高深者敬加臚次以誌欽崇列為首卷至諸書中僅載崑崙之名不言河之所自出或詞涉詭異有乖典則者不敢矜富五都妄事摭拾此皆恪承

  聖訓幸切依歸淺見寡聞庸盡根尋之旨歟

  爾雅河出崑崙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註潛流地中汨激沙壤所受渠多衆水溷淆宜其黄疏言河源出于崑崙山下之基其初纎微源高激凑故水色白也

  又西北之美者有崑崙墟之璆琳琅玕焉

  爾雅釋文郭音義云禹本紀及山海經皆云河出崑崙山漢書曰張騫使西域窮河源其山多玉石而不見崑崙山世人皆以此疑河不出崑崙案山海經曰東望泑澤河水之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又曰敦薨之水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西北隅實惟河源也

  又按圖讚曰崑崙三叠號曰天柱實為河源水之靈府

  禹貢孔傳織皮毛國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髦之屬孔疏鄭元云衣皮之民居此崑崙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王肅云崑崙在臨羌西析支在河關西西戎西域也鄭以崑崙為山謂别有崑崙之山非河所出也

  禹貢正義河出崑崙而後至積石

  史記夏本紀索隱爾雅云河出崑崙墟其色白是河發源崑崙禹導河自積石而加功也

  史記大宛傳索隱按山海經河出崑崙東北隅西域傳云南出積石山為中國河積石非河之發源河源本崑崙而潛流至于闐又東流至積石始入中國山海經及禹貢各互舉耳

  後漢書班固傳西盪河源注在崑崙山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邱是實為帝之下都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于無達

  北山經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于崑崙之東北隅實為河源

  海内西經海内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淮南子地形訓河水出崑崙東北隅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山高誘注河出崑崙山伏流地中河圖括地象崑崙之山為地首上為握契滿為四瀆

  河圖始開圖崑崙之墟河水出四維

  又黄帝問風后曰余欲知河之始開風后曰河凡有五始開于崑崙之墟【上三條並見太平御覽】

  河始闓圖黄河出崑崙東北角剛山東【見永樂大典】水經崑崙墟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

  說文河水出燉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風俗通河出燉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廣雅釋水崑崙墟河水出其東北陬

  徐鍇說文通釋禹貢記禹所施功故止言自積石河為四瀆之長所以限隔中外其勢慓悍察其發源遠大委輸多之所致其含靈蓄恠莫斯為大未必始于積石爾雅周公仲尼之徒所記而云河出崑崙攉而論之其出崑崙詳矣

  王觀國學林尚書禹貢曰導河積石至於龍門或鑿山或穿地以通流然則禹導河水其功力始于積石耳而鄧展註史記乃謂河源出于積石誤矣倪鏜類釋考黄河源出崑崙由積石至龍門盤束山硤間忽得平地其流怒駛水行土中故其水黄濁

  謹案河出崑崙墟見于爾雅諸家祖述之者咸確鑿可據司馬遷鄧展不信禹本紀山海經之文然爾雅所陳傳記所載証以

  今日圖經回部大山為河源之所從出古今一轍有

  灼然不虛者

  天藻煌煌昭垂典訓羣言衷

  聖庶其不昧于方隅乎

  又案爾雅崑崙墟有璆琳琅玕孫炎註云墟者山下之地郭璞山海經註墟山下基也今回部極西為蔥嶺稍南為和闐其水玉隆哈什哈喇哈什二河皆產玉是即所謂璆琳琅玕而西南諸山岡嶺蟠亘則即所謂崑崙山下之基也回部在中國西北故云西北之美此崑崙為河源在今回部之確證水經注通典通考通志太平寰宇記諸書皆以阿耨達山為崑崙為河源之所自出蓋本于釋氏西域記之說惟是張騫窮河源馬遷謂其未覩崑崙王觀國學林謂張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其旁大國五六如于闐諸國皆騫所傳聞未嘗身至尚何崑崙之責然西域河源張騫發之于前武帝命使繼之于後真知灼見非同懸揣故漢武所名崑崙自有圖書可據騫身雖未至于闐不睹崑崙要非西域之實無崑崙也伏讀

  皇上諭旨謂武帝紀所云崑崙本不誤

  聖謨精允鴻義昭垂盖西域西南山綿亘數千里與中國南山相屬氣脉長遠無踰于此今回部近隸版圖羣山不在荒逖以河水所發之墟跟尋崑崙之體則酈註所云東海方丈亦有崑崙之稱西洲銅柱又有九府之治一切掇拾枝辭皆不攻而自廢矣

  又案高誘淮南子註河出崑崙山伏流地中郭璞山海經註河南出崑崙潛行地下應瑒靈河賦咨靈河之遐遠兮于崑崙之神邱凌增城之隂隅兮賴后土之潛流成公綏大河賦潛崑崙之峻極兮出積石之嵳峩爾雅釋文河出崑崙便潛行地下初學記亦云河源出崑崙之墟東流潛行地下至規期山據此諸書皆謂河出崑崙即伏流不見然證定河源要當以顯出之河為據今蔥嶺和闐諸河顯出羣山之麓是為河之真源亦即崑崙之正體明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