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魏书·孙绍传》

输入关键字:

《魏书·孙绍传》


魏书
原文
    孙绍,字世庆,昌黎人。绍少好学,通涉经史,颇有文才,阴阳术数,多所贯涉。初为校书郎,稍迁给事中,自长兼羽林监,为门下录事。朝廷大事,好言得失,遂为世知。曾著《释典论》,虽不具美,时有可存。与常景等共修律令。绍兄世元早卒,世元善弹筝,绍后闻筝声便涕泗呜咽,舍之而去,世以此尚之。延昌中,绍表曰:“臣闻律令相须,不可偏用,今律班令止,于事甚滯。若令不班, 是无典法,臣下执事,何依而行?臣修律非无勤止置下之旦臣乃无名是谓农夫尽力他食其秋功名之 所实怀于悒”绍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采纳。出除济阴太守。还,历司徒功曹参军,步兵、长水校尉。正光初,兼中书侍郎,使高丽。还为镇远将军、右军将军。久之,为徐兖和籴使。除骁骑将军,使吐谷浑。还为太府少卿。曾因朝见,灵太后谓曰:“卿年稍老矣。”绍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太后笑之。绍曾与百僚赴朝,东掖未开,守门候旦。绍于众中引吏部郎中辛雄于众外,窃谓之日:“此中诸人,寻当死尽,唯吾与卿犹享富贵。”雄甚骇愕,不测所以。未几,有河阴之难,绍善推禄命,事验甚多,知者异之。建义初,除卫尉少卿,将军如故。转金紫光禄大夫。永安中,拜太府卿。永熙二年卒,时年六十九。赠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冀州刺史,谥曰宣。 
(选自《魏书·列传六十六》) 

译文
    孙绍,字世庆,昌黎人。孙绍年少时好学,通晓涉猎经史,很有文才,气象、天文、历算多 有广泛涉猎。初担任校书郎,慢慢升为迁给事中,成年后兼羽林监,担任门下录事。对于朝廷大事,喜欢谈论得失,于是被世人所知。曾著《释典论》,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时有可存的价值。与常景等人一起修定法律法令。孙绍兄世元早逝,世元善于弹筝,孙绍后来听到筝的声音便流涕呜咽,停止欣赏它而离开,世人以此崇敬他。延昌(北魏宣武帝)年间:孙绍上表说:“我听说法律法令必须相配套,不可单方面使用,现在法律颁布法令停止,办起事来十分滞慢不便。如果法令不颁布,这就是没有典法,臣下执事,依据什么来而做?臣篷修定法律,并非不勤勉,而署名之日,我却不见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所谓农夫尽力(耕种)从他入享受收成(他人吃了粮食),(对于)功名之处,(我的)内心实在是愁闷不安。”孙绍性格刚强正直,每次上书论事,经常言辞恳切,不害怕触犯忤逆皇帝。但他天性粗率,言论高下难分。当时人都很轻视他,意见不被采纳。 出任济阴太守。还朝之后,历任司徒功曹参军,步兵、长水校尉。正光初年(520~521),兼任中书. 侍郎,出使高丽。还朝任镇远将军、右军将军。很久以后,任徐、兖和籴使。朝廷任命他为骁骑 将军,出使吐谷浑。还朝后,任太府少卿。曾趁着朝见的机会,灵太后对他说:“你的年纪渐渐老 了。”孙绍说:“我年纪虽大,但我还是少卿的啊!”太后笑了。孙绍曾与百官赴朝,东掖门没开, 孙绍守门等候天亮。孙绍在众人中拉出吏歌郎中辛雄,私下里对他说:“这些人当中的各位,不久都会全部死去,只有我与你仍然享受富贵。”辛雄大为惊愕,不知他这么说的原因。不久,就发生了“河阴之难”。孙绍善于推算禄食命运,灵验的事情很多,知道的人都感到惊异。建义初年,朝廷除授他为卫尉少卿,将军称号仍然像过去一样。转任金紫光禄大夫。永安年间(528 ~530),朝廷拜授他为太府卿。因他以前参加讨论《正光壬子历》,赐爵新昌子。太昌初年(532),迁任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永熙二年(533)去世, 时年六十九岁。朝廷赠他为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冀州刺史,谥称宣。 

《魏书·孙绍传》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旅夜书怀》
《婴宁》
李白《与韩荆州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范仲淹《苏幕遮》
《甘罗传》
《淳于髡》
《孙膑》
《枭将东徙》
《黠鼠赋》
《强项令》
《荔枝赋并序》
《马伶传》
《陈情表》
《项羽本纪赞》
孙子兵法《谋攻》
《非攻》
《苏武传》
《送东阳马生序》
赵师秀《约客》
《梅花岭记》
《情采》
李煜《虞美人》
《寡人之于国也》
林嗣环《口技》
《晋书·吴隐之传》详细解析及翻译译文
《进学解》
《朋党论》
《名二子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