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魏书·于栗磾传》

输入关键字:

《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
原文
    于栗磾,代人也。能左右驰射,武艺过人。登国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后与宁朔将军公孙兰领步骑二万,潜自太原从韩信故道开井陉关路,袭慕容宝于中山。既而车驾后至,见道路修理,大悦,即赐其名马。及赵魏平定,太祖置酒高会,谓栗磾曰:“卿即吾之黥、彭也!”大赐金帛,进假新安公。太祖田于白登山,见熊将数子,顾谓栗磾曰:“卿勇干如此,宁能搏之乎?”对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自可驱致御前,坐而制之。”寻皆擒获。太祖顾而谢之。 
    刘裕之伐姚泓也,栗磾虑其北扰,遂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候不通。裕甚惮之,不敢前进。裕遗栗磾书,远引孙权求讨关羽之事,假道西上,题书曰:“黑稍公麾下”。栗磾以状表闻,太宗许之,因授黑稍将军。栗磾好持黑稍,裕望而异之,故有是语。奚斤之征虎牢也,栗磾别率众所部攻德宗河南太守王涓之于金墉,涓之弃城遁走。迁豫州刺史,将军如故,进爵新安侯。洛阳虽历代所都久为边裔城阙萧条野无烟火栗磾刊辟榛荒劳来安集德刑既设甚得百姓之心。太宗南幸盟津,谓栗磾曰:“河可桥乎?”栗磾曰:“杜预造桥,遗事可想。”乃编次大船,构桥于冶坂。六军既济,太宗深叹美之。 
    世祖之征赫连昌,敕栗磾与宋兵将军、交趾侯周几袭陕城。昌弘农太守曹达不战而走。乘胜长驱,乃至三辅。进爵为公,加安南将军。平统万,迁蒲坂镇将。时弘农、河内、上党三郡贼起,栗磾讨之。转虎牢镇大奖,加督河内军。寻迁使持节,都督兖相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枋头都将。又为外都大官,平刑折狱,甚有声称。卒,年七十五。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赠太尉公。 
    栗磾自少治戎,迄于白首,临事善断,所向无前。加以谦虚下士,刑罚不滥。世祖甚悼惜之。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九》) 

译文
    于栗磾是代郡人。从小就学习武艺,才干和气力都超乎常人,能左右驰射。登国年间,任冠军将军,授新安子爵。他和宁朔将军公孙兰,暗地里从太原沿着韩信故道,开通井陉关的道路,在中山暗袭慕容宝。道武帝随后赶来,他见道路已经修好,十分高兴,当即赐于栗磾名马。当赵、魏两地被讨平之后,道武帝大摆筵席欢会众官时,对于栗磾说:“你就是我的黥布和彭越啊!”晋封爵位为新安公。道武帝到白登山狩猎,看见一头大熊带着几只小熊,便看着于栗磾说“:能够和它相搏斗吗?”于栗磾答“:如果打不过它,岂不是白白当作一名勇士吗?自当把它们赶到您的车驾前,轻而易举地制服它们。”不一会,这几头熊都被捕获了。道武帝注视着他并表示谢意。 
  后来他当河内镇将。刘裕攻打姚泓时,于栗磾担心他会继续往北侵扰,便在河边构筑坚固的堡垒,刘裕很觉不安,便送信给于栗磾,向他借道西去。这封信开头写“:黑槊公麾下。”于栗磾将书信表奏皇帝,明元帝因此而赐号于栗磾为“黑槊将军”。于栗磾喜欢拿着一把黑槊,刘裕远远望见,很是惊奇,所以有了这样称呼。后升任豫州刺史,晋爵位为新安侯。洛阳虽然原是历代的都城,如今却是北魏的边界地。于栗磾勤于治理,人心安定,深得百姓的拥戴。明元帝南行至盟津时,问于栗磾说:“黄河上能造桥吗?”于栗磾说:“杜预曾经造过桥,有这样的往事,应当可以。”于是他把许多大船连结在一起,在冶坂这个地方造了一座桥。当大军渡过黄河后,明元皇帝大为赞叹。 
    太武帝攻打赫连昌时,命令于栗磾跟宋兵将军周几领兵袭击陕州城,两人统率的军队长驱直入,攻至三辅之地。太武帝给他晋封公爵。他多次担任外地重镇的大官,判案、量刑都很公平,很有声望。死时,追赠太尉官职。 
    于栗磾从年轻时就统率军队,直至白发苍苍,他临事善作决断,所向无前。加之又谦虚待人,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所以他去世时太武帝十分伤心,惋惜不已。 

《魏书·于栗磾传》    


曾巩《任将》
李贽《又与焦弱侯》
《患盗论》
李觏《袁州州学记》
《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
《景公举兵欲伐鲁》
《景公为西曲潢》
《晏子论“社鼠”》
《景公出游于公阜》
《宋史·高若讷传》
《宋史·忠义·郭永》
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
《陈书·吴明彻》
《陈书·周文育》
《陈书·周弘正传》
《陈书·周文育传》
《陈书·淳于量传》
《陈书·韩子高传》
《陈书·孙玚传》
《陈书·何之元传》
《陈书·孔奂传》
《陈书·任忠传》
《陈书·谢贞传》
《陈书·张种传》
《陈书·蔡徵传》
《陈书·王元规传》
《陈书·樊毅传》
《陈书·袁宪传》
《陈书·周迪传》
《陈书·樊猛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