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魏书·杨昱传》

输入关键字:

《魏书·杨昱传》


魏书
原文
    子昱,字元晷。起家广平王怀左常侍。怀好武事数出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广平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唯昱以忠谏得免后除太学博士。初,尚书令王肃除扬州刺史,出顿于洛阳东亭,朝贵毕集,诏令诸王送别,昱伯父播同在饯席。酒酣之后,广阳王嘉、北海王详等与播论议竞理,播不为之屈。北海顾谓昱曰:“尊伯性刚,不伏理,大不如尊使君也。”昱前对曰:“昱父道隆则从其隆,道洿则从其洿;伯父刚则不吐,柔亦不茹。”一坐叹其能言。延昌三年,以本官带詹事丞。于时,肃宗在怀抱之中,至于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宫僚闻知。昱谏曰:“陛下不以臣等凡浅,备位宫臣,太子动止,宜令翼从。然自此以来,轻尔出入,非所谓示民轨仪,著君臣之义。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敕,令臣下咸知,为后世法。”诏从其言。久之,转太尉掾,兼中书舍人。灵太后尝从容谓昱曰:“今帝年幼,朕亲万机,然自薄德化,不能感亲姻,在外不称人心,卿有所闻,慎勿讳隐。”昱于是奏扬州刺史李崇五车载货,恒州刺史杨钧造银食器十具,并饷领军元乂。灵太后召乂夫妻,泣而责之。乂深恨之。后贼围豳州,诏昱兼侍中,持节催西北道大都督、北海王颢。豳州围解。雍州贼姜神达知州内空虚,谋欲攻掩,刺史元修义惧而请援,一日一夜,书移九通。都督李叔仁迟疑不赴。昱曰:“长安,关中基本。今大军顿在泾豳,与贼相对,若使长安不守,大军自然瓦散,此军虽往,有何益也!”遂与叔仁等俱进,于陈斩神达及诸贼四百许人,余悉奔散。太山太守羊侃据郡南叛。侃兄深,时为徐州行台,府州咸欲禁深。昱曰:“昔叔向不以鲋也见废,《春秋》贵之。奈何以侃罪深也?宜听朝旨。”不许群议。 
(选自《魏书·杨昱传》,有删改) 

译文
    杨昱,字元晷。初任广平王元怀左常侍。元怀喜好军事,多次外出游猎,杨昱经常劝谏。正始年间,因广平王的臣僚有多人骄横放肆,公然进行请托,于是诏令御史中尉崔亮彻底查办这件事,只有杨昱因忠心进谏得以免罪。后授予太学博士。当初,尚书令王肃授任扬州刺史,出京暂停在洛阳东亭,朝廷贵官都聚集在此,诏令诸王送别,杨昱伯父杨播一同在饯行宴席中。酒酣之后,广阳王元嘉、北海王元详等与杨播辩论道理,杨播不向他们屈服。北海王回头对杨昱说:“尊伯父性格刚直,不服道理,大不如令尊啊。”杨昱上前回答说:“我的父亲遇高尚者就跟从高尚,遇德低者就随之低;伯父刚强而不露锋芒,柔和而不忍气吞声。”满座的人都叹服他会说话。延昌三年,以原官兼詹事丞。当时,肃宗幼小,至于出入,身边只有乳母,不使东宫僚属得知。杨昱进谏说:“陛下不因我等平凡浅陋,(让我等)充任东宫臣属,太子的行动举止,应当让(我等)保护随从。然而一直以来,太子随意出入,没有所说的向百姓显示规则礼仪,明确君臣大义。陛下若召见太子,一定要下手令,让臣下都知道,作为后代的法则。”皇帝下诏听从他的意见。许久,改任太尉椽,兼中书舍人。灵太后曾神色和悦地对杨昱说:“现在皇帝年幼,我亲理万机,但自认道德教化浅薄,不能感化亲戚,他们在外面的行为不能令人满意,你有什么听到的,千万不要隐瞒。”杨昱于是奏告扬州刺史李崇载货物五车,恒州刺史杨钧打造银食器十套,都送给领军元乂。灵太后召见元乂夫妻,哭泣着责备他们。元乂非常恨他。后来贼寇包围豳州,诏令杨昱兼侍中,持节杖催促西北道大都督、北海王元颢出兵。豳州解围。雍州贼姜神达知道州内空虚,谋划要袭击长安,刺史元修义恐惧而请求援助,一日一夜,发文书九次。都督李叔仁迟疑不敢发兵。杨昱说:“长安,是关中的根本。现在大军驻屯在泾、豳二州,与贼寇对峙,假使长安失守,大军自然瓦解,这支军队即使前往,有何用处呢!”就与李叔仁等一起进兵长安,在阵中斩杀姜神达及贼寇约四百人,余贼都奔逃溃散。太山太守羊侃占据本郡向南反叛。羊侃的哥哥羊深,时任徐州行台,府州官员都要拘禁羊深。杨昱说:“昔日叔向不因弟弟叔鲋而被罢黜,《春秋》称赞这件事。(我们)为什么因为羊侃而怪罪羊深呢?应该听从朝廷旨意。”不同意众人的意见。 

《魏书·杨昱传》    


《晋书·华恒传》
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
《明史·陈寿传》
戴名世《与刘言洁书》
唐甄《大命》
《隋书·高劢传》
《宋史·赵上交传》
张岱《梅花书屋》
《明史·吴祯传》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宋史·张岊传》
《明史·毛吉传》
《晋书·王衍传》
顾炎武《廉耻》
《三国志·杜袭传》
侯方域《悯獐》
《后汉书·张鲁传》
管同《余霞阁记》
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新五代史·李崧传》
《后汉书·孙程传》
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
《明史·朱英传》
苏轼《醉白堂记》
《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
袁枚《随园记》
袁枚《秋兰赋》
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