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魏书·游肇传》

输入关键字:

《魏书·游肇传》


魏书
原文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简,加以匡赞,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转太府卿,兼御史中尉,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被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卢昶在胸山,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无用之地,复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出为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游肇传》)

译文
    游肇,字伯始,是高祖赐予的名字。历任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正廉洁,加上他匡正辅任朝廷,很有政绩。景明末年担任畿内大使,惩恶扬善,赏罚分明。转任太府卿,兼任御史中尉。(他)持法宽仁公平,断察案件务求矜悯仁恕。尚书令高肇,是魏世宗的舅舅,文武百官都十分忌怕他,因为游肇名字与自己相同,便想让游肇改掉。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高祖赐予的,意志坚定不肯更改。高肇很是怀恨在心。魏世宗(听说了这件事)。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
    卢昶在朐山,游肇上疏说:“臣知道敌人屡屡用宿豫请求交换朐山,臣愚蠢地认为这可以答应。朐山长久以来,危弊迭出,应该速速考虑对策。如果交换了,宿豫便不用征伐,自己屈服。握有朐山这块无用之地,恢复旧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利益很大。”魏世宗准备这样做,不久卢昶就失败了。后来升迁担任侍中。萧衍军队主将徐玄明砍了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头,带领郁洲归附朝廷。朝中商议派兵赴援。游肇上表奏请说:“徐玄明表达了款诚之意,虽然说应去增援拯救,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而且因天灾而歉收之年头,百姓饥寒交迫。饿死的人很多。怎么能在应该停息争斗的时候,兴起干戈之役呢?这样的话,军粮资运,无处取给。况且新归附的百姓,刚承接(朝廷)教化,特别需要抚慰,不应劳役他们。”魏世宗并没有采纳。大将军高肇征伐蜀地,游肇谏奏说:“臣听说:远方的人不服统治,我们便修整文德来吸引他们。用兵是件凶险的事,不得已的情况下用。而且蜀地险隘,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镇守在蜀地安泰,更别说有其他的图谋了,我们哪能凭着传闻,便动用大军。行动开始不谨慎,后悔都来不及!征讨蜀地计策,希望等以后再议。”魏世宗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肃宗即位,游肇出京任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游肇处理政事不是很快决断,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多次,有不明白的。多次询问,必定穷尽其理,即使被宠幸显贵干涉,他也决不让步。秉承正直的操守,当时的人都很佩服。等到领军元义废黜灵太后,准备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怿,于是召集公卿商议这件事。当时群官无不害怕并且顺从,唯独游肇抗争直言认为不能这样做,终于让这事没能进行下去。正光元年八月,游肇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肃宗在朝堂举行哀礼。赠谥文贞公。

《魏书·游肇传》    


《读通鉴论》之《成而不倾,败而不亡》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二)
《养心莫善于寡欲》
《陶渊明传》
张居正《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
《鸿雪因缘图记》序
《初潭集·姚崇、张说同为宰辅》
姜宸英《李中丞传》
归庄《重修天长县学记》
《游石钟山记》
《邹容传》
《唐才子传·李商隐传》
钟惺《夏梅说》
《媭砧课诵图》序
黄庭坚《小山词序》
杜甫《石壕吏》
《容斋随笔·三传记事》
《齐侯至自田》
《老子·小国寡民》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
《北山移文》
《岳阳楼记》
《国朝先正事略·刁蒙吉先生事略》
柳贯《遗清堂记》
王绩《五斗先生传》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
沈德潜《范文正公祠堂记》
方孝孺《溪渔子传》
《世无良猫》
叶梦得《避暑录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