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欧阳修《杂说》

输入关键字:

欧阳修《杂说》


欧阳修
原文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译文
    夏天的六月,暑雨过后, 我(欧阳子为作者自称)坐在树间,仰望天空与月亮、星星的运行,看到有星星陨落。夜已深,露水滴落,听到草丛间蚯蚓鸣叫之声更加急促了。耳闻目睹这一切,我的内心有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杂说》。
    蚯蚓吃泥土、喝泉水,它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容易满足。然而它们(仍会)把头探出穴外鸣叫,像在悲号又像在呼唤,似在长啸又似在歌唱,(难道)它们也有欲求吗?抑或是它们的欲求容易得到满足而自得其乐呢?或是为自己鄙陋的生命感到痛苦而悲叹自己的不幸呢?再或是喜欢自己的声音而得意地鸣叫给同伴听呢?又或是它因节气的变化而气血运动,既不明白自己为何而鸣又不能停止鸣叫呢?它为什么会如此聒噪不止啊! 我对此深有感触。
    流星陨落到地上,腥臭粗糙的殒石,变成了丑陋的石头。它们在天上灿然闪耀时能得到万物的景仰,是因为精气凝聚在身的缘故;等到它们跌落到地上,连破砖碎瓦都不如。人死后,骨肉发臭腐烂,成为蝼蚁的食物而已。人比万物高贵的地方,也是在于精气。他们的精气若不被外物改变,便会积聚于内成为思想,表现于外成就功业,写在纸上成为文章,灿然光耀于百世之前而又能受到百世之后人们的仰慕,不像星星的精气会随着它们的陨落而消亡。这岂不是很可贵吗?但是若活着的时候被利益、欲望冲昏了头脑、耗尽了心血,死后便同样会发臭腐烂而被丢弃。然而糊涂的人说:“)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我对此深有感触。
天从东向西运行,日、月、五星都从西向东运行。太阳一年转一圈。月亮比太阳快,一月转一圈。天又比月亮快,一天转一圈。星星有慢有快,有逆行的有顺行的。这四者,各自运行自己的而似并无商量,它们运转而不疲倦,运行而不停止,自古而今,一刻不曾停息。这是为什么呢?这四者,相互依赖而形成昼夜、四季、寒暑。(如果)停息一刻,则四季不能平衡,万物不能生长,所以它们的责任重大。人群之中有君子,他们肩负的责任也是很重的。(要)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所以(君子)说“自强不息”,又说“死而后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学习,难道可以有一天懈怠吗?我对此深有感触。

欧阳修《杂说》    


《以人为鉴》
《后汉书·陈龟传》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宋史·刘几传》
《后汉书·董宣传》
《明史·李春芳传》
《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来歙传》
裴通《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明史·赵豫传》
《宋史·陈与义传》
《后汉书·耿弇传》
《三国志·吴书·朱然传》
《明史·费聚传》
《史记·留侯张良者》
《论梁元帝读书》
《晋书·列女传》
《宋史·司马光传》
《南史·宋书·羊玄保传》
沈周《介夫传》
方苞《王生墓志铭》
方苞《四君子传·王源》
方苞《送冯文子序》
方苞《汤潜庵先生逸事》
方苞《赠魏方甸序》
方苞《通蔽》
《东京梦华录》序
《余靖传二》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郑板桥《题画三则》
王源《刘处士墓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