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欧阳修《诲学说》

输入关键字:

欧阳修《诲学说》


欧阳修
诲学说
◎欧阳修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①。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②,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③,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④哉?
  【注释】①知道:懂得道理。②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③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迁,变化。④念:思考。

译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新唐书·裴遵庆传》
《新唐书·郑畋传》
《新唐书·李泌传》
《新唐书·罗士信传》
《新唐书·贾至传》
《新唐书·韦云起传》
《新唐书·白敏中传》
《新唐书·董昌传》
《新唐书·李邕传》
《宋史·段少连传》
《清史稿·赵廷臣传》
《清史稿·高士奇传》
《清史稿·曾国藩传》
《清史稿·谢济世传》
《清史稿·缪遜传》
《清史稿·宋必达传》
《清史稿·邵嗣尧传》
《清史稿·马如龙传》
《清史稿·向荣传》
《清史稿·吴琠传》
《清史稿·阮元传》
《清史稿·刘永福传》
《清史稿·张树声传》
《清史稿·刘统勋传》
《清史稿·王夫之传》
《清史稿·龚鉴传》
《清史稿·李赓芸传》
《清史稿·魏琯传》
《清史稿·魏象枢传》
《清史稿·金德瑛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