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战国策·昌国君乐毅》

输入关键字:

《战国策·昌国君乐毅》


战国策
原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齐田单卒败燕军。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乐毅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选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 “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译文
    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了五个国家的军队去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县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没有攻下时,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作大将。乐毅逃到了赵国。齐国大将田单最终击败了燕军。燕惠王非常后悔,害怕赵国起用乐毅,趁着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去责备乐毅,并向乐毅道歉。乐毅就派人送去一封信答复燕王:
    臣子不才,不能奉行先王的教诲,来顺从您左右之人的心意,恐怕要蒙受杀身之罪,从而损害了先王知人善人的明察,又损害了您仁义的名声,所以才逃到了赵国。自己宁肯承担不肖的罪名,不敢替自己辩解。现在大王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过,我担心侍奉大王的人不能明察先王重用我、信任我的道理,并且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奉侍先王的衷心,所以斗胆写信回答您。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不拿俸禄私自给亲近的人,功劳多的才授给他;不拿官职随意授给所喜欢的人,能胜任的人才给他相应的职位。所以,先考察才能然后再授给他官职的国君,才是能够成就功业的国君;根据德行接交朋友的人,才是能够显身扬名的贤士。先王过高抬举我,把我从宾客中提拔上来,而且高居于群臣之上,不与宗室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认为遵奉命令,听从教导,就可以侥幸免除罪过了,就 接受了任命而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我说:“我对齐国怀有深仇大恨,顾不得国力弱小,要把攻打齐国作为国家大事。”我回答说:“齐国有霸主的余威,又有屡次战胜诸侯的经验。他们精于用兵,熟悉战斗进攻。大王如果想攻打齐国,就一定要借助天下诸侯之力来对付它。要联合诸侯的力量,没有比和赵国结盟更快捷有效的了。再说,齐国占有的淮北和宋国故地,是楚国和魏国都想要得到的。如果赵国同意与我国结盟,再有楚、魏和(被齐占领的)宋国协力出击,四国共同攻打齐国,就一定可以大破齐国。”先王说:“好!”臣就亲自接受先王口授的命令,备好符节,南行出使赵国。我回国复命以后,各国随即起兵攻齐。靠着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威望,我们拿下黄河以北的土地,并随着先王一直打到齐国的济上。占领济上的军队奉先王命令追击齐军,获得巨大胜利。轻装而精锐部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齐国的国都。齐王仓惶逃到莒地,仅仅免于一死。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建立功业而不使它废弃,所以才被载入史册;有先见之明的贤士,功成名就后不使它败坏,因而才被后世称道。我听说善于开创事业的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开始的不一定善于结束。使自己能免遭杀身之祸,保全功名,以此来彰显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自身遭受诋毁侮辱,毁坏了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临不能预测的大罪,还侥幸想助赵伐燕来求取私利,从道义上讲,这是我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我虽不才,也曾多次受教于君子。我担心大王您听信左右亲近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被疏远之人的行为。所以才斗胆以书信作答,希望您对此事好好考虑一下。

《战国策·昌国君乐毅》    


张先《天仙子》
《郑伯克段于鄢》
《列子》二则之杨布打狗翻译译文
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常见的成语解释
常用成语易错字正确解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齐桓晋文之事》参考翻译译文
《琵琶行》诗体翻译译文
《干将莫邪》
《师说》参考翻译译文
《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译文
《郑人买履》及注释
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绿色基因的革命》赏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岳阳楼记》
《活板》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翻译译文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翻译译文
《墨池记》
《西门豹治邺》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译文
诗经《采薇》全文翻译译文
袁宏道《虎丘记》
《登快阁》简析
《狼》
《过秦论(中)》和《过秦论(下)》译注
《秋声赋》
《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译文
《刘安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