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

输入关键字:

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


苏舜钦
原文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厉名节,劝文墨,未尝一施胸中之才,岂其衔冤恨,困处无人之庐,以终此身乎?盖被罪一二年间,谤议汹汹,尚未宁息;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故若死灰槁木,昏昏自放。去岁闻天子驿召阁下入政事府,某久熟阁下之德望,中怀油然始有萌蘖之望。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 
    始者,御史府与杜少师、范南阳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说,上惑天听,逆施罗网,预立机械,使狡吏穷鞠,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推按甚明,具狱备在,无一物入己,而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定刑。法司前后断狱体例,及自有正条,并不引用。阁下察之,盖有由也。某之偏言,似不足信,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 
   噫!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今惟法律而已。盖法律著之于篇,众所共晓,苟一倾挠,人皆具知。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况本朝自符祥以来,一用宽典,吏有奸赃狼籍,未尝至于深刑。今上仁明爱物,度越前古,官吏一入人罪者,往往十余年未尝升擢,或沉于铨调,不与改官,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而某被此冤滥,又有端由,但未为钜公开陈而建白之。天聪一闻,玉色必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渎,以铺此言。况某者,潜心策书,积有岁月,前古治乱之根本,当今文武之方略,粗通一二,亦能施设,废弃疏贱,不信于时。明公敛之弃之,俯伏俟命,谨具手启。 
(选自《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有删减) 

译文

    我先前因为进奏院宴会的事,就被罢官驱逐,当日我就架着小船东行,隐居在江湖之上,每天与鱼鸟为伴,亲自耕作著书,不交接外界的老朋友,当天的事,完全不再提及,有时亲人旧友来看望我,常常很同情地与我交谈,认为我因为并不存在的罪过遭到废黜,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为什么长久地离群索居,没有一句话为自己辩白,好像无心于仕途,这样岂不是个愚钝怯懦、不晓事理的人?我完全不回应他们的话,并且制止他们的说法,然而我的内心其实是有所期待的。做官而犯受贿罪,这是国家的法典永远抛弃、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我是个有心力有血气的人,一生砥砺名节,勤于文墨,还不曾施展一下胸中的才华,怎么会心怀冤恨,困处于无人之地,就这样终其一生呢?是因遭受罪责的一两年内,诋毁非议我的声音还没有平息,中伤我的人,都是当权的志得意满之人,我即使想着力为自己向朝廷辩解,请求昭雪,也只不过是再次获得困窘和羞辱罢了。所以我就像死灰枯木一样,昏昏然自我放逐。去年听说天子用驿马传送文书召您入政事府议事,我熟悉您的道德声望很久了,心中油然开始产生重生的希望。我就冒昧地用纸笔写下我的恳切的想法。 
    起初,御史府与杜少师(杜衍)、范南阳(范仲淹)有语言上的嫌隙,两边的势力相互倾轧,御史府心里自然不高兴,于是煸动制造谎言,向上迷惑主上的视听,并且倒行逆施,预设罗网机械,命令狡猾的狱吏从严审讯,严刑拷打,不惜造成冤狱。发现事情没有根据,就苛刻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推究审问很明白,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全都还在,我没有一样物品收入私囊,但是最终被以监主自盗的罪名,比死刑减轻一等来定刑。司法官吏前后断案的惯例,以及本来就有的正式法律条文并没有被采用。您去明察,是有原因的。我的一面之词,似乎不足以采信,希望您向舆论和通晓法律并且公正的人询问。 
    啊!国家制服驾驭奸邪欺诈之人、示信于天下人的,现在只有法律了。法律写在文书上,众人都知道,如果受到一点破坏,人们都会知道。所以主上非常谨慎,不敢一个人独自断案,怎么会容许相关的官员自己确定罪责的轻重,只要能够让自己快意,就毁坏旧有的法典,污辱善良的士人,伤害无辜的百姓?况且我朝自从符祥年间以来,一直使用宽典,官吏有作奸贪赃之事的,也不曾对他们使用严酷的刑罚。现在皇上仁慈英明、爱惜臣民,超过了前代,官吏一旦误判好人有罪,常常十多年不能提拔,有的在考察选调时列为末等,不让他改任官职。这可以看出圣上的心里谨慎对待刑罚、厌恶杀戮到了极点。而我遭受这一冤案,又有原因,只是没有向皇上陈述并建议禀告。皇上一听说这件事,一定会非常高兴,您凭借英明杰出的度量,掌握着朝廷的大权,一定会以安民济世、雪洗以前的冤案为己任,所以我不避冒犯亵渎,写下这些话。况且我潜心于书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前代治乱的原因,当今文治武功的策略,粗略地懂得一些,也能够为朝廷出谋划策,只是因为被罢了官,被朝廷疏远,地位低贱,未被时人信任。您收容我或是抛弃我,我俯身伏地等待您的命令。我恭敬地献上亲手写下的这封信。

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    


《元史·曹伯启传》
《明史·汪应轸传》
《宋史·杨邦乂传》
《魏书·长孙嵩》
《明史·杨慎传》
《明史·刘基传》
《聊斋志异之佟客》
《聊斋志异·鸽异》
聊斋志异之《义鼠》
《聊斋志异·司文郎》
聊斋志异之《雹神》
《黄靖南得功微时》
《聊斋志异》之细柳
聊斋志异之《太学李月生》
《聊斋志异·郭生》
《聊斋志异·叶生》
《画皮》
《丁前溪》
《聊斋志异·武承休》
《聊斋志异·张诚》
聊斋志异《大鼠》
聊斋志异《东郡某人》
《聊斋志异·赵公传》
聊斋志异之《武技》
《水莽草》
《长清僧》
《诗谳》
《聊斋志异·耳中人》
《聊斋志异·王子安》
《螳螂捕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