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三国志·全琮传》

输入关键字:

《三国志·全琮传》


三国志
原文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  
    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七年,权到皖,使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於石亭。是时丹阳、吴、会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至,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馀人。
    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为人恭顺,善於承颜纳规,言辞未尝切迕。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宗族子弟并蒙宠贵,赐累千金,然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
    《吴书》:“初,琮为将甚勇决,当敌临难,奋不顾身。及作督帅,养威持重,每御军,常任计策,不营小利。”(节选自《三国志》)

译文

    全琮字子璜,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全柔,汉灵帝时被推举为孝廉,补授为尚书右丞,董卓作乱,全柔弃官归乡,州府征召他为别驾从事,皇帝下诏让他做会稽都尉。孙策到吴,全柔首先率兵归附,孙策上表推荐全柔任丹阳都尉。
    孙权做车骑将军时,任命全柔为长史,后被调任桂阳太守。全柔曾经派全琮带了几千斛米到东吴交易。全琮到了以后,都分而散之,空船而归。全柔大怒,全琮叩头下拜说:“我认为交易并不是着急的事,可是士大夫处境困苦危急,所以趁便赈济,来不及禀报。”全柔改变了态度,感到他非同一般。这时,中州士人避乱南逃,归依全琮而居住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产供给接济,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远近扬名。之后孙权让全琮做奋威校尉,给了全琮几千人马,让他征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领关羽的军队包围了樊城、襄阳,全琮上疏陈奏可以征讨关羽的计策,当时孙权已经暗中与吕蒙商议袭击关羽,怕事情泄露,所以搁下全琮的奏章不予答复。等到擒获关羽,孙权在公安设酒宴,回头对全琮说:“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我虽然没有答复你,今天的胜利,也算是你的功劳啊!”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魏率领水军大出洞口,孙权派吕范督率诸将抵抗魏军,两军军营相望。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全琮常常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侦察警戒不停。不久,几千敌军在江中出现,全琮攻击并打败了魏军,砍下了魏将军尹卢的头。
    七年,孙权到安徽,派全琮和辅国将军陆逊进攻曹休,在石亭打败了敌人。这时,丹阳、吴和会山的百姓又被逼成了寇贼,攻下了属县,孙权把三郡险地划归东郡,全琮做太守。全琮一到任,赏罚分明,招抚降将归附,几年中,共有一万多人。
    嘉禾二年,全琮督率五万步兵和骑兵征讨六安,六安百姓都四散逃走,诸将想要分兵抓捕他们。全琮说:“冒险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采取行动不能做到百无一失,不是从国家大局考虑的。现在分兵抓捕民众,得失各半,难道可以说是百无一失吗?即使有所捕获,还不足以削弱敌人而与国家的威望相称。如果有意外,损失不小,与其获罪,全琮宁愿亲自承担罪责,不敢求功而辜负国家啊。”
    全琮为人谦恭和顺,善于看脸色劝谏,言辞不曾触犯君主。当初,孙权将要围攻珠崖和夷州时,都是先请教全琮,全琮说:“凭我们吴国的威势,攻向哪儿,哪儿不被攻克?然而远方异域,大海阻隔,水土潮湿有瘴气,自古就有,军民进出,一定会生病,相互传染,去的人都害怕不能活着回来,攻克所获又怎能多得?损失江岸的士兵,希望获取万分之一的利益,我还是有所担心的。”孙权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部队出征一年后,因疾病瘟疫而死的士卒十有八九,孙权大为悔恨。后来说到这件事时,全琮回答道:“在这个时候,群臣中有不敢直言进谏的,我认为(他们)是不忠的。”
    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家族人员也一起蒙受恩宠,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他还是谦逊待人,从不在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吴书》上说:“当初,全琮为将很勇敢果断,每当大敌当前,奋不顾身。等到做了统率,注重修养威严,办事稳重,每次抗击敌军,时常凭借计策取胜,不谋取小利。”

《三国志·全琮传》    


《汉书·于定国传》
《汉书·王褒传》
《汉书·魏相并吉传》
《汉书·公孙贺传》
《汉书·阅王商传》
《汉书·朱买臣传》
《汉书·王尊传》
《汉书·儿宽传》
《汉书·赵充国传》
《汉书·樊哙传》
《汉书·胡建传》
《宣帝时,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起》
《汉书·张释之传》
《汉书·王温舒传》
《汉书·孙宝传》
《汉书·孔光传》
《汉书·鲍子都传》
《汉书·朱博传》
《汉书·董仲舒传》
《汉书·何武传》
《何武字君公》
《汉书·田叔传》
《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书·兒宽传》
《汉书·翼奉传》
《汉书·辛庆忌传》
《汉书·路温舒传》
《汉书·黄霸传》
《汉书·王陵传》
《汉书·张耳陈馀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