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师旷论钟调》

输入关键字:

《师旷论钟调》


吕氏春秋
  66 师旷论钟调 《吕氏春秋》

原文

   晋平公铸为大钟①,使工听之②,皆以为调矣③。师旷曰④∶“不调,请更铸之⑤。”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⑥,而果知钟之不调也⑦。  (《长见》)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在位26年。  铸为:铸成。

    2、工:指晋国宫中的乐工。 听之:听后并评判大钟的音调。

    3、调:合调,合乎音调。名词用如动词。

    4、师旷:春秋时晋国著名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甚强。

  5、更:再,重新。

  6、师涓:师旷之后又一著名乐师。

  7、而:就,顺承连词。此字突出了师旷正确的预见性。

 

译文

晋平公叫人铸成了一口大钟,让乐工听听并评判钟的音调,乐工都认为合乎音调了。师旷听了说:“不合调,请重新铸造它。”晋平公说:“乐工都认为合调啊。”师旷说:“后代有懂得音律的人,将会知道这钟不合调,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大钟传到师涓这一代,就果然听知那钟声不合调。

  

【评说】

   这则故事旨在说明处事要有远见,不可做贻笑后世的事情。但它给后人的启示还不止这些。

   首先,要“知调”,即了解事物的规律,譬如一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其次,要“合调”,即做的事情或成就的物品要与其性质特点相符合,譬如教学工作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的东西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合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再次,要“准确判调”,即按客观标准来判定,不能是那些懵懂的“乐工”说了算,而要听那些知音的“师旷”的话,不可重犯晋平公的错误,惑于众乐工之妄语,无纳一师旷之忠言。还要有“不调,请更铸之”的豪迈精神,不可苟且于一时,而被知调的“师涓”们耻笑。

   今世有些不知调、不合调、昧于判调的教师和家长,只要肯学愿改就是好同志。可悲的是那些不懂装懂的“乐工”把不合调的判为合调的。更可怕的是那不知调的“晋平公”是非颠倒,把不合调的东西传到了后世,若非“师涓”辨误,将不知还要遗害多少人。

      要有真才实学,要制作和调的东西;如果发现了不合调的东西,要坚决予以纠正,使其难混迹于当世,不遗患于后代。




宋濂《书斗鱼》
《田单将攻狄》
江盈科《催科》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
叶适《母杜氏墓志》
沈恩孚《袁弘毅墓志铭》
《辽史·耶律曷鲁传》
《游太和山记》
《送唐先生南归序》
《读通鉴论》之《成而不倾,败而不亡》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二)
《养心莫善于寡欲》
《陶渊明传》
张居正《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
《鸿雪因缘图记》序
《初潭集·姚崇、张说同为宰辅》
姜宸英《李中丞传》
归庄《重修天长县学记》
《游石钟山记》
《邹容传》
《唐才子传·李商隐传》
钟惺《夏梅说》
《媭砧课诵图》序
黄庭坚《小山词序》
杜甫《石壕吏》
《容斋随笔·三传记事》
《齐侯至自田》
《老子·小国寡民》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
《北山移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