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史·王柏传》

输入关键字:

《宋史·王柏传》


宋史
原文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大父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吕祖谦游。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柏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捐去俗学,勇于求道。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亟更以鲁斋。从熹门人游,或语以何基得熹之传,即往从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鲁斋箴》勉之。质实坚苦,有疑必从基质之。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标注点校,尤为精密。夙兴见庙,治家严饬。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也。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来学者众,其教必先之以《大学》。蔡抗、杨栋相继守婺,赵景纬守台,聘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乡之耆德皆执弟子礼。理宗崩,率诸生制服临于郡。柏之言曰:“伏羲则‘河图’以画八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图’者,先天后天之宗祖也。”又曰:“大禹得‘洛书’而列九畴,箕子得九畴而传《洪范》。范围之数,不期而暗合。”又曰:“今《诗》三百五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诗,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于补亡。”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又曰:“《大学·致知格物章》未尝亡。”还《知止》章于《听讼》之上。谓:“《中庸》古有二篇,诚明可为纲,不可为目。”定《中庸》诚明各十一章,其卓识独见多此类也。其卒,整衣冠端坐,挥妇人勿近。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曰文宪。 
(节选自《宋史·王柏传》) 

译文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祖父跟随杨时学习《易》、《论语》,而后又与朱熹、吕祖谦 交游。王柏的父亲王瀚,任职朝奉郎,掌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几个都是朱熹、吕祖谦的弟 子。王柏小时候仰慕诸葛亮的为人,自号“长啸”。年过三十,才知道家学的渊源,于是尽 弃俗学,勇于求道。与朋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看到《论语》中“居处恭,执事敬”时,他 敬惧而叹:“长啸不是圣人之门的恭敬修身之道。”急忙改号“鲁斋”来自勉。王柏与朱熹 的门人交游,有人告诉他何基获得过朱熹的真传,他就前去跟从何基学习,何基传授给他 立志居敬的宗旨,作了《鲁斋箴》来勉励他。王柏笃实坚苦,有疑难一定要向何基质询。 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进行标注点校,尤其精密。他每天早起拜祖庙,治家 严整。暑天闭门静坐,晚辈们来禀报事情时,不把衣服和帽子穿戴整齐不出去接见。王柏 从小成为孤儿,侍奉自己的长兄非常恭谨。小弟弟早年而死,王柏抚养遗孤,又割让自己 的田产给他。他聚拢宗族,救贫扶弱。开之死后,家里很穷,他为之入殓安葬。向他求学 的人很多,他教授时一定先教《大学》。蔡抗、杨栋相继为婺州太守,赵景纬为台州太守, 他们聘请王柏为丽泽、上蔡两个书院的导师,乡里年高有德的人都向他执弟子礼。理宗去 世,王柏率领诸弟子裁制丧服在州城服丧。王柏说:“伏羲依据‘河图’来画八卦,文王推 演八卦来吻合‘河图’,先天是后天的宗祖。”他又说:“大禹得‘洛书’而列九畴,箕子得九 畴而传《洪范》。关于限数,不谋而合。”又说:“现在《诗》三百零五篇,难道完全是孔子们 审定的吗?所删掉的诗,或许就存在于街头巷尾轻薄之辈的口中,被汉代的儒士拿来补足那些散失之诗。”于是他考定《二南》各有十一篇。他又说:“《大学》里的《致知格物章》未 尝散失。”他把《知止》一章还归到《听讼》章之前。他说:“《中庸》自古以来有两篇,诚明 可以作为纲,不可以作为目。定《中庸》诚明各十一章,他的卓识独见大多都是这样的。 他去世前,整理好衣冠端坐着,挥斥妇人不要近前。(他去世后)国子祭酒杨文仲请示朝 廷,赐谥号为“文宪”。 

《宋史·王柏传》    


《新唐书·韩思复传》
《新唐书·岑文本传》
《新唐书·令狐楚传》
《新唐书·李杰传》
《新唐书·魏元忠传》
《新唐书·李德裕传》
《新唐书·房玄龄传》
《新唐书·李大亮传》
《新唐书·裴遵庆传》
《新唐书·郑畋传》
《新唐书·李泌传》
《新唐书·罗士信传》
《新唐书·贾至传》
《新唐书·韦云起传》
《新唐书·白敏中传》
《新唐书·董昌传》
《新唐书·李邕传》
《宋史·段少连传》
《清史稿·赵廷臣传》
《清史稿·高士奇传》
《清史稿·曾国藩传》
《清史稿·谢济世传》
《清史稿·缪遜传》
《清史稿·宋必达传》
《清史稿·邵嗣尧传》
《清史稿·马如龙传》
《清史稿·向荣传》
《清史稿·吴琠传》
《清史稿·阮元传》
《清史稿·刘永福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