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史·唐文若传》

输入关键字:

《宋史·唐文若传》


宋史
原文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译文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考取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皇帝)下诏令让他赶赴行在所,高宗颁特旨让唐文若任洋州通判。洋州西乡县出产茶叶。使者韩球将要增加赋税来博取恩宠,种茶园户为逃避滥征赋税而辗转迁移,灾荒饥饿相逼,唐文若极力争论此事,赋税最后没有增加。再次通判遂宁府。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又极力向朝廷请求,免除两万一千顷地的田租,修筑长堤以阻拦水势,从此没有过水灾。秦桧死后,皇上向魏良臣访求蜀地的贤士,魏良臣以唐文若来回答皇上。二十六年,用光禄丞的之职征召他,改任为秘书郎,(唐文若)做《文思箴》进献。自从秦桧主张讲和,朝廷里很多人都避讳谈论用兵,所以唐文若用这篇《文思箴》讽谏。迁为起居郎。将要任命他起草制书,当时有替宣和时执政官请求恩典的,被司谏凌哲弹劾,唐文若喜欢他的直率,作《禾黍诗》来赞美他。(但)侍御史周方崇认为这是在讥刺自己,于是弹劾唐文若狂妄放诞,之后(唐文若)被调出京城任邵州知州。皇帝多次向近臣唐文若没有罪过,可以改任更近的州郡。担任饶州知州,兴建学宫。余干曾经有厉害的强盗,巡尉官都不能制伏,唐文若派遣亲兵抓来杀掉他。加官入值敷文阁,调任温州知州。三十一年,召还任宗正少卿。金人侵犯边疆,唐文若请求觐见奏对,首先提出派大臣节制统率长江防务的建议。当时诸将北上出兵,每天都听得到捷报,朝廷上下都有骄傲的表现,只有唐文若很担忧此事,于是画图奏上南朝时的宋文帝元嘉时北伐的旧事。皇上对唐文若传谕说自己对于创业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敌人情况变化非常了解。唐文若回答说:“希望陛下仔细审察天下大势,发扬长处而回避短处,不要重蹈前人的轨迹车辙,就太好了。”不久,各路部队退守,金主亲自统率大军,淮南土地全部失去。下诏百官上朝商议,唐文若筹划了三种方案:一是请皇帝亲自征讨;二是请派大臣慰劳军队;三是请起用张浚。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唐文若旋即觐见,皇上问道:“如今计策怎样决定?你熟悉张浚吗?”唐文若说:“张浚坚守正道笃信儒学,天下人寄予期望,现已四十年,老天爷不让张浚死在岭海,正是为了今天。”皇上猛然省悟锐:“举荐张浚的人很多,不是你还不能启发这个道理(不是你还不能让我做出这个决定)。”过了几天,皇帝延缓亲征的日期,起用张浚为平江府知府,因为皇上认为张浚虽然忠实,但好大喜功,将士很多都不亲附于他。唐文若又进言说张浚本来就靠忠贞自持得到众人信任,不久改命张浚镇守建康府,将要任命他为江、淮宣抚使时,因为宫中有人阻止而作罢。皇上到江南,唐文若以起居郎兼给事中,入值学士院,同各部门留守京都。车驾回朝,迁为中书舍人。孝宗继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当时因病请求补外,授任敷文阁待制,任汉州知州,不久改任都督府参赞军事。授任鼎州知州,改任江州。乾道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宋史·唐文若传》    


《明史·花云传》
《明史·王英传》
《明史·徐光启》
《明史·王宪传》
《明史·郑亨》
《明史·蒋瑶列传》
《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金濂传》
《明史·何乔新》
《明史·俞通海传》
《明史·鲁穆传》
《明史·熊鼎传》
《旧唐书·列传·杜暹传》
《旧唐书·张允济传》
《旧唐书·刘德威传》
《旧唐书·僧一行》
《旧唐书·杜伏威》
《旧唐书·元载传》
《旧唐书·太宗本纪》
《旧唐书·杜甫传》
《旧唐书·张延赏传》
《旧唐书·颜杲卿传》
《旧唐书·任瑰传》
《旧唐书·房玄龄传》
《旧唐书·薛仁贵传》
《旧唐书·于休烈传》
《旧唐书·程知节传》
《旧唐书·褚亮传》
《旧唐书·唐休璟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