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李使君》

输入关键字:

《李使君》


康骈
原文

    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在东洛。深感一贵家旧恩,欲召诸子从容(从容:赴宴游玩)。有敬爱寺僧圣刚者,常所往来,李因以具宴为说。僧曰:“某与为门徒久矣。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未能致;止于精办小筵,亦未为难。”

    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选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再三,唯沾果实而已。及至冰餐,具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蘖吞针。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明日复见圣刚,备述诸子情貌。僧曰:“前者所说岂谬哉!”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谓丰洁,何不略领其意?”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法。”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餐,又嫌何事?”乃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食。”僧拊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

    及巢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昆仲数人,乃与圣刚同窜,潜伏山谷,不食者至于三日。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僧笑而谓之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堪与郎君吃否?”皆低头惭靦,无复词对。

                                                   (选自唐传奇《剧谈录》)

译文

    唐僖宗乾符年间,有个姓李的官员从州府任上辞官回来,他居住在东都洛阳。李某人非常感激一家权贵的旧恩,想将他家的几位儿子设宴请来玩一天。洛阳敬爱寺中有个僧人叫圣刚,经常出入李某人家。李某人将自己想宴请这家几个儿子的打算对这位僧人说了。僧人圣刚说:“我在这家作宗门信徒很长时间了。每次观察他们家的饭菜,山珍海味没有吃不到的。而且,平常饭菜都必吃用木炭烧做的火锅,这样还往往不满意。这是骄奢淫逸成性的人了,你邀请他们赴宴,行吗?”李某人回答说:“如果要吃朱象髓白猩唇,我恐怕弄不到。至于将筵席置办得精致一些,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于是,李某人四处收求珍稀食物,让妻子儿女亲自下厨房调味。终于准备好一桌奢华的筵席,选定好日期。将这家权贵的几个儿子都邀请来了。这家权贵的几兄弟来到后,依次入座,态度骄慢矜持,面若冰霜。每道菜上来后,他们都不动一筷。李某人请让再三,只是吃一点儿干鲜水果而已。待到吃冰餐,都只用匙舀一下放入口中,互相对视了许久,都像咬着木棍吃进口里的是针一样难受。李某人无法弄清其中的缘由,只是用客气的话说饭菜没做好,请求几位兄弟谅解。

    第二天,李某人见到圣刚僧人,将昨天宴席上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他。圣刚僧人问:“我从前说的话一点儿也没说错吧!”之后,来到这位权贵家中问几位兄弟:“李使君特意为几位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吃一点儿呢?”几位兄弟回答说:“烧烤煎和不得方法。”圣刚僧人说:“其他的菜都不好吃,炭火锅,又嫌什么呢?”几位兄弟说:“僧人你不知道,凡是吃火锅,必须先将炭火烧熟了,这叫炼炭,才可以下菜肴进食。不这样,会有炭烟的。李使君火锅里的炭没有经过炼烧,往外冒炭烟,因此难以下食。”圣刚僧人拍掌大笑道:“这些都是贫僧不知道的啊!”

    后来,黄巢率领起义军队攻占了洛阳。这家权贵的家财被抢掠一空。这几位兄弟和圣刚僧人一同逃出洛阳,潜藏在深山中,有三天没吃到一点儿东西。等到黄巢的部队稍稍远去,这几位兄弟和圣刚僧人一同徒步去河桥。途中遇到一家刚刚开板的小饭店,用只脱去皮壳的糙米做成饭卖给顾客。圣刚僧人兜里还有几百文钱,买了些糙米饭盛在一只土杯中。跟这几位兄弟一块儿吃。肚子里饿得特别厉害,吃着这样的糙米饭,觉得过去吃过的玉食珍馐都没有它好吃啊。圣刚僧人笑着问几位兄弟:“这糙米饭不是经过炼炭的火锅,不知道可以给几位郎君吃否?”这几位兄弟听了后,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说苑·至公》
《南齐书·焦度传》
《南齐书·萧景先传》
《梁书·萧颖达传》
《梁书·萧昱传》
《梁书·康绚传》
《史记·甘罗列传》
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
《陈书·徐俭传》
《清史稿·张存仁传》
《清史稿·朱轼传》
《清史稿·王弘祚传》
《清史稿·阎若璩传》
聊斋志异之《牧童逮狼》
《聊斋志异之周三》
《聊斋志异之菱角》
《聊斋志异之豢蛇》
《聊斋志异之马介甫》
《聊斋志异之疲龙》
《郭淮为妻请命》
马中锡《中山狼传》
《野庙碑》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北史·韦珍传》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苏轼《苏廷评行状》
纳兰性德《原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