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张耒《投知己书》

输入关键字:

张耒《投知己书》


张耒
原文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
(选自《宋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②丱角:儿童束发为两角。③版:笏板。④沮遏:阻止。⑤训渊:帝王的诰敕文词。

译文
    五月某日,我恭敬地通过车夫,虔诚地写信给某官:我听说古代殚精竭虑去做一件事的人,他的思想和情感一定能在这件事有所表现,让人观察他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就能推测得知他内心悲欢好恶的细微情感。
    我自幼读书,十三岁就喜欢写文章。那时,我虽然不能完全通晓古人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然而对夏商周三代以来圣贤、诗人的论述与著作,秦汉以来的文章、诗词、歌赋,没有不看的。读书时有了感触,也已经能用文字把它写出来。学习的时间越长,接触的书籍越多,对读书写作的兴趣就愈是浓厚。因此(我从)十三岁至今,已经三十二年,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著录于当世而知道的,稽考前世而获得的,无一不用文字记载下来。
    我不幸从小困苦贫贱,十七岁时父母得病,两年后父母去世。出仕后又被州县的杂务拖累了十二年。那种煎熬逼迫之情、郁闷愤怒之气,充满胸中。并且因为饥寒穷困,不得不谋生以养活妻子儿女,常常不得不四处奔波达数千里。盛夏酷暑难耐,雷电洪水让人惊恐,冬日阴沉寒冷,寒风凌冽,大雪纷飞,这些恶劣的天气对我来说都已习以为常,能够安然出行。算起来,那种安居饱暖、没有忧危窘迫、扬眉吐气、无事一笑的日子,不到百分之一。再看现在世人所夸耀的、能使自己摆脱经济穷困和仕途窘迫的手段,我一向是没有,只空有自己这个人。所以虽然在许多地方做过官,为官期间能修身养性尽职尽责,但始终默默无闻。我出身寒门,家族无靠。(只好)拿着笏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结果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诘问凌侮。那种窘迫惨淡艰难的情状何止如此,简直一言难尽。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用言语文章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在无边的寂寞中得到一点点安慰。像我这种穷困不得志的人,也算一个典型吧。我平生微不足道,既然小时候曾经致力把文章写好,长大后又遭遇仕途的穷厄,也就投其所便(更多地钻研起写文章来)。因此每天迎来送往的人事,世间万物百态,都充分地表现在文章中,仿佛有极大的收获。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精巧,但是用心十分专一。平生所有,都寄托于文章之中了。如果世上高明广博,通达事理的君子愿意俯首阅读我的文章,大概不用等到对方疑惑而提问,一问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心思了。
    尊敬的某官依靠文章学术天下闻名,正担任朝廷撰写帝王诰敕文词的大臣。对我那些浅薄的文章,他曾想给予勉励。人谁不想结识世间显达之士,而我看自己的那些文章,似乎没有一篇好的。于是我斗胆抄写了平常的文和诗将近六十卷给您手下人,也希望您在空闲时能翻阅一二,那么我的精诚之心,即使想有一丁点掩藏,恐怕不可能。惟愿您也这样想。

张耒《投知己书》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瀛洲兴造记》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广德湖记》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曾巩《秃秃记》
《越州鉴湖图》序
《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
《宋史·吴猎传》
《三国志·邓艾传》
《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
《三国志·曹仁传》
《三国志·胡综传》
《三国志·陶谦传》
《三国志·夏侯惇传》
《明史·金兴旺传》
《明史·朱能传》
《明史·李敏传》
《明史·任礼传》
《明史·俞谏传》
《明史·齐之鸾传》
《明史·翁大立传》
《明史·沐晨传》
《明史·翁万达传》
《明史·曹璘传》
《明史·薛侃传》
《明史·乔允升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