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伊尹五就桀赞》

输入关键字:

《伊尹五就桀赞》


柳宗元
原文
    伊尹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桀之不仁闻且见矣,夫何去就之亟也?”柳子曰:“恶!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思曰:‘汤诚仁,其功迟;桀诚不仁,朝吾从而暮及于天下可也。’于是就桀。桀果不可得,反而从汤。既而又思曰:‘尚可十一乎?使斯人蚤被其泽也。’又往就桀。桀不可而又从汤。以至于百一、千一、万一,卒不可,乃相汤。俾汤为尧、舜,而人为尧、舜之人。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仁至于汤矣,四去之;不仁至于桀矣,五就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不然,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吾观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
(取材于唐·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

译文
    伊尹五次投靠桀,有人质疑说:“商汤的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柴的不仁德能够听闻并且可以看到,为什么(伊尹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柳宗元说:“哎!这正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啊。伊尹是圣人。圣人(考虑问题)从天下百姓出发,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只是)心系百姓罢了。(伊尹)想:‘汤确实仁德,(但我投靠他以造福百姓)成效太慢;桀确实不仁德,早上我投靠(他),晚上就能够惠及天下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投靠桀。(辅佐)桀实在无法实现,(又)返回投靠汤。不久(伊尹)又思考:倘若还有十分之一(成功)的可能呢?(可)让百姓早些蒙受恩泽啊。(于是)又去投靠桀。(辅佐)桀不成功就又投靠汤。一直(考虑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所以又多次投靠桀),(但)最终(还是)不能成功,于是辅佐汤。让汤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君主),让百姓成为尧、舜的百姓。这就是我认为伊尹行为高尚的原因。仁厚到(像)汤(一样的程度),(以至于)四次离开汤;不仁到(像)桀(一样的程度),(以至于)五次投靠桀都不成要人想要尽快看到百姓蒙受思泽(就是)像这样(急迫)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汤和某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伊尹)义怎么会往来不定,(难道)圣人看不造彻吗?我认为条人唐于解百性(于危之中),没有谁比得上伊尹,伊尹行为高尚,没有什么比得上玉(这件事)了。

《伊尹五就桀赞》《伊吕论》    


《薛谭学讴》
《唐太宗论止盗》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
《鲁肃过蒙屯下》
《孟母三迁》
《齐人有好猎者》
《宋贾买璞》
《千金求马》
《熊渠子射石》
杜牧《燕将录》
《溪音》序
《宋史·孙固传》
《后汉书·邓训传》
《宋史·张顺传》
《新唐书·杜如晦传》
《明史·黄得功传》
范浚《蔡孝子传》
《宋史·高登传》
《宋史·徐的传》
《宋史·陈靖传》
《于令仪不责盗》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于令仪赠盗》
《竹轩先生传》
《出三藏记集·法显法师传》
李东阳《医戒》
《史记·苏秦列传》
归有光《书郭义官事》
归有光《解惑》
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