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南齐书·刘悛传》

输入关键字:

《南齐书·刘悛传》


南齐书
原文
    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初辟从事。随父勔征竟陵王诞于广陵,以功拜驸马都尉。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郡南江古堤,久废不缉。悛修治未毕,而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于是乃立。明帝崩,表奔赴,敕带郡还都。吏民送者数千人,悛人人执手,系以涕泣,百姓感之,赠送甚厚。桂阳难,加宁朔将军,助守石头。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持丧墓侧,冬月不衣絮。太祖书譬悛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终哀全生,先王明轨,岂有去缣纩,撤温席,以此悲号,得终其孝性邪?当深顾往旨,少自抑勉。”太祖辅政,有意欲铸钱,以禅让之际,未及施行。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二丈并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卫送山陵,卒,年六十一。赠太常,常侍、都尉如故。谥曰敬。
(《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译文
    刘悛,字士操,是彭城安上里人。起初刘悛被做从事,跟随父亲刘勔在广陵征讨竟陵王刘诞,凭借功劳拜授驸马都尉。他出任安远护军、武陵(今湖南境内)内史。郡城南江古堤,年久颓废没有修整。刘悛修治还没完工,江水就忽然来了,百姓放弃工役奔逃,刘悛亲自作表率劝勉他们,于是堤坝才修好。宋明帝驾崩,上表请求返京奔丧,得皇上批示带着郡印返回都城。办事小吏和百姓有几千人来送行,刘悛握着每个人的手,流下眼泪,百姓为此深受感动,赠给他丰盛的物品。桂阳王发难,他被加授宁朔将军,协助别人守护石头城。他父亲刘勔在大桁战死,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哭号着寻求刘勔的尸身。他在坟墓侧旁守丧,冬季不穿棉服。太祖写信劝慰刘悛说:“顺承纯厚的天性哀伤过度,转而令人担忧,伤心悲痛太深。终止哀伤,保全生命。这是先王明白的规矩,难道说夏天不穿单衣,冬天不穿棉衣,撒去温暖的卧席,这样悲号着,就能够完其孝性吗?应当多顾今后,稍微尽力压抑自己的悲痛。”世祖(萧道成)辅政,有心想要铸造钱币,因正处在禅让的时候,没有来得及施行。永明(武帝)八年,刘悛启奏世祖说:“南广郡内的蒙山下有个城叫蒙城,约二顷地,有四所烧炉,高一丈,宽一丈五尺。从蒙城渡过河向南百来步,平地掘土掘到二尺深,得到了铜。还发现了古代掘铜坑,有二丈深,还有古代掘铜者住的宅屋遗址也存在。邓通,是南安人,汉文帝曾赏赐严道县铜山让他铸钱,现在蒙山是先前秦的严道属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依据这些看来必定是邓通当年铸钱的地方。就近询问蒙山土居少数民族人,据说‘很值得经营’。此项建议若能施行,利润非常之大。”并献上蒙山铜一片,铜石一块,平州铁刀一口。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臣进蜀去铸钱,铸了一千余万钱。刘悛改授为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依前未变。后命其守护皇陵。逝世时,享年六十一。追赠太常,常侍、都尉依前不变。谥号为敬。

《南齐书·刘悛传》    


《汉书·翟方进传》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汉书·尹翁归传》
《汉书·傅喜传》
《汉书·周勃传》
《汉书·杜钦传》
《汉书·武五子传》
《汉书·高帝纪》
《汉书·张良传》
《汉书·苏武传》(二)
《汉书·隽不疑传》
《汉书·霍去病传》
《汉书·张骞传》
《汉书·夏侯胜传》
《汉书·冯奉世传》
《汉书·李陵传》
《汉书·黄宪传》
《遁石先生传》
王阳明《书黄梦星卷》
王阳明《答聂文蔚书》
《两浙观风诗》序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
《晋献骊姬》
刘向《新序·杂事四》
《魏文侯问李克》(二)
《魏文侯谓李克曰》
《赵襄子饮酒》
章学诚《师说》
杨慎《临江仙》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