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张惠言《陈长生传》

输入关键字:

张惠言《陈长生传》


张惠言
原文
    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兄偻且病,常给爨守舍。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
    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校。其为佣,勤甚。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及其于所价直皆然。人谓长生痴也。
    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
    十余年,其母死,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家益贫,兄病益甚。长生晨则食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数月,长生亦死。邻人鬻其居以葬焉。
    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
(选自《茗柯文补编》)

译文
    我以前住在南郊德安里时,有个邻居名叫陈长生,他和哥哥一起住,共同侍奉母亲,他没有妻子儿女,只有一间房子,有一块十稜大小的菜园。他的哥哥脊背弯曲,且身患疾病,经常在家中做饭和看门。长生辛勤耕地种菜,靠卖菜赚钱,并且还得受雇他人来补贴家用。
    长生这个人话少而笑多,即使有人欺负他,内心很愤怒,也会立即又笑起来,当时就结束了,过后不再计较。他作为佣工,十分勤劳。其他佣工不想做的苦差事,全交给长生去做,长生都去做没有一点懈怠。主人认为他善良,有时多给他工钱,他却计算自己被雇佣的工时收取钱财,并返还多出的部分,还笑着说:“这就够了。”主人如果坚持给,他又会笑着丢下多给的钱离开。和他相关的报酬都是这样。人们都认为长生不聪明。
    我小时候玩耍,每天路过他家,他家门前种有瓜果一类的植物,夏秋交替之际,用竹子编成藤架,枝叶纷纷低垂。我经常看见长生兄弟侍奉母亲坐在藤架下面,手里端着饭和菜,一边说一边吃。长生有时会大声歌唱,唱完格格而笑,母亲和哥哥都笑了。后来我搬家住在城里,每年固定的时间回老家,还经常拜访他。
十多年后,长生的母亲去世,他卖掉一半的菜园来治丧,并且把母亲埋在房子的前面。此后家境更加贫寒,哥哥的病情也更重了。长生早上起来就喂他哥哥吃饭,然后离家努力劳作,傍晚才回来,照顾哥哥很周到。哥哥生命垂危,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发怒责骂长生,常常从晚上一直到天明。听到的邻居都感到不满,但长生不曾说什么。过了一年多,他哥哥去世,就又卖了菜园来治丧,并把哥哥安葬在母亲的墓旁。几个月后,长生也去世。邻居卖掉他的房子来安葬他。
    我认为,孟子“人性善”的主张是对的。就像长生这样的人,他耳闻目见不多,难道曾经学习过礼仪教化的主张吗?但是他的言行多么符合君子的标准啊!长生侍奉母亲和哥哥,同乡的人了解他并认为他善良;然而对于他舍利取义,谦虚退让,却认为他是不聪明的,这是为什么呢?因此我记述他的事迹,等待将来考察风俗的人看到。

张惠言《陈长生传》    


姚鼐《游媚笔泉记》
《南园诗存》序
姚鼐《答翁学士书》
姚鼐《登泰山记》
《郑大纯墓表》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姚鼐《荷塘诗集序》
《明史·廖纪传》
《余弟培,字伯凝》
张岱《家传·张汝霖传》
张岱《金山夜戏》
《炉峰月》
张岱《自为墓志铭》
《青霞先生文集》序
《强弱之辩》
《盲子失坠》
《楚人学舟》
《猩猩嗜酒》
《宋史·郑穆传》
戴表元《二歌者传》
戴表元《豢夸二氏戒》
《北齐书·高长恭传》
《北齐书·元景安传》
《北齐书·高岳传》
《北齐书·王晞传》
《北齐书·王峻传》
《北齐书·李元忠传》
《北齐书·陆卬传》
《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北齐书·郑述祖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