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郑人逃暑》

输入关键字:

《郑人逃暑》



原文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之下者②,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④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⑤。其阴逾⑥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④反——同“返”。

⑤濡(rú)——沾湿。

⑥逾——同“愈”,更加。

翻译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道理】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2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3郑人用避暑的办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相关连接】

苻子:
谨案:道家祖黄老,盖三皇五帝之道也,变而为列御寇庄周,则杨朱之为我也,又变而房中术,而金丹,而符录,而斋醮,每降益下,而道家几乎熄矣。于是乎秦汉以来,未有著书象《道德经》者,其象《列子》《庄子》,仅有苻朗,苻朗者,秦苻坚之从兄子也,《隋唐志》《苻子》三十卷,宋不著录,《路史》征引,皆取诸类书,非有旧本流传。盖亡于唐末。余从类书写出八十一事,省并复重,得五十事,定著一卷,备道家之一种。就中有云:至人之道也如镜,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又云:为道者日损而月章,为名者日章而月损。又云: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又云:木生烛,烛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三复其言,具有名理,本传称老庄之流,非过许也。嘉庆丁丑岁秋九月九日,严可均谨叙。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①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②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③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②衽(rěn):  卧席。③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  (4)而其身逾湿(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答案⑴:移动 ⑵离开(3)逃暑:避暑,乘凉(4)逾:同“愈”,更加。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郑人逃暑》    


《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曹操将击乌桓》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
《李林甫当政》
《资治通鉴·汉纪》
《资治通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
《资治通鉴·齐纪》
《取人之术》
《创业与守成》
《魏徵论隋炀帝》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李林甫口蜜腹剑》
《陆贽论审察群情》
《资治通鉴·周纪五》
《资治通鉴·隋纪·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
《资治通鉴·楚汉相争》
《资治通鉴·晋纪》
《资治通鉴·曹操在许》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
《上问计于卢杞》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
《马援少时》
《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
《汉明帝尊师》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资治通鉴·唐纪》
《以人为镜》
《资治通鉴·宋记》
《资治通鉴·永元十四年冬,十月》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