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入门

> 外集·卷四 杂病 外感 斑疹(附赤、白游风)

斑疹(附赤、白游风)

斑疹属火有二因, 斑属三焦无根之火,疹属心火,其上侵于肺则一也。外因初起,头疼身大热。 口知味者,忌大汗下,宜解肌微汗,有自吐泻者即愈。内因头或微疼,但手心热,脾胃虚者,宜大补以降其火;体壮者,宜清肺以化其痰。 斑势掀发如锦纹; 有色痕而无头粒,重者红如锦绣成片,多发在胸腹。伤寒误温、误下,心火所主。杂病全是风热挟痰,手少阳相火自里发外,治宜安里药多,发表药少。外感者,败毒散加紫草,或升麻葛根汤加玄参。咽痛者,玄参升麻汤。狂言或见血者,阳毒升麻汤。渴者,化斑汤。便闭者,防风通圣散微利之;便不甚闭,去硝、黄;身疼,加苍术羌活;痰嗽加半夏。热甚者,黑奴丸。斑烂者,黑膏。内伤发斑。轻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疼身热,乃胃虚火游于外,宜调中益气汤、黄 建中汤。内伤痰热,上攻头面者,升麻葛根汤,加玄参、贝母、黄芩、生地、麦门冬。内伤挟外感者,调中疏邪汤、参苏饮。 疹隐皮痒无肿痛, 疹有头粒,或如粟米,或如蚊虫咬迹微红,或随出随没,或没而又出。红沥隐隐皮肤表分,欲出不出,但作搔痒,全无肿痛,名曰瘾疹,当春发,在伤寒最重,即温毒也,升麻葛根汤加牛蒡子、荆芥防风,或鼠粘汤。 出如粟米赤白分。 赤疹,因天热燥气乘之,稍凉则消,川芎茶调散、人参羌活散、胡麻散。里热者,解毒汤。白疹,因天寒冷气折之,稍暖则消,惺惺散。里虚者,理中汤。似赤似白,微黄隐于肌肉之间,四肢重着,此风热挟湿也。多因浴后感风,与汗出解衣而得,宜消风散;寒,加官桂;暑,加黄芩柴胡;湿,加苍术茯苓。如肢体不仁者,黄连橘皮汤。遍身疹多,痛极者,古苦皂丸。又有斑疹并出者,不可概用风药,恐变痰嗽渴呕疮疹。面生紫赤瘾疹、雀子斑、汗斑,皆此类之缓者。 五色血毒风火炽, 疹色赤者,又名丹疹,或遍五色,因血盛热毒蓄于命门,被风毒逐动相火,则发满遍身,甚则肌烂。寒月,升麻葛根汤;暑月,人参羌活散。热,加黄芩玄参;冷,加黄、白芷(详小儿门)。外治土朱散,浮萍汤。 黑而入腹最伤人; 凡斑疹赤色身暖,自胸腹散四肢者,吉;黑色身凉,自四肢入腹者,死。旧分瘾疹、丹疹各类,今合一,以其因治同也。 赤白游风属肝火, 面皮、颈项、身体皮肉变色,赤者,谓之赤癜;白者,谓之白癜。乃肝风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赤属血,血热者,九味羌活汤加金银花连翘,或四物汤加柴胡、山栀、牡丹皮。虚者,逍遥散加山栀,或肾气丸。白属气,热者,败毒散,或小柴胡汤加防风连翘。虚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如果系风毒者,胡麻散、单苍耳丸、单浮萍丸。此疾久者,只宜滋养气血,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若用祛风辛苦之剂,则肝血愈燥,风火愈炽,元气愈虚,变为难治。 虚痒不止血难匀。 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故也,宜四物汤加黄芩,入紫浮萍末调服,或单凌霄花为末,酒调服。遍身及头上,风屑痒者,单苦参丸,或薄荷蝉蜕等分,为末,酒调服。 以上斑瘾、丹疹、癜、癣,大同小异,诸方通用。

返回目录 >> 《医学入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