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入门

> 外集·卷四 杂病 内伤类 诸虫

诸虫

九虫皆因脏气弱,湿热熏蒸痰瘀成; 诸虫皆因饮食不节,或饥饱失宜,或过飧腥 炙爆,或鳖、苋同食,以致中脘气虚不运而成积,积久成热,湿热熏蒸,痰与瘀血凝结,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萤是也。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诸虫为长;二曰蛔虫,长尺许,贯心即杀人;三曰白虫,长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转大而长,亦能杀人;四、肉虫,状如烂杏;五、肺虫,其状如蚕;六、 虫,状如蛤蟆;七、弱虫,又名膈虫,状如瓜瓣;八、赤虫,状如生肉;九、蛲虫,状如菜虫,形至细微。 心烦咳嗽多呕唾, 肉虫令人心烦满闷;肺虫令人咳嗽; 虫令人呕吐、呃逆、喜哕,嘈杂,受吃泥炭、生米、茶、盐、姜、椒等物;弱虫令人多唾。 疮痈痔漏与肠鸣。 蛲虫居广肠,多则为痔,居则为癞。痈疽,疥,癣多虫之为害。赤虫令人肠鸣。 又有感触蠢动物,心腹刺痛药不灵。 或山润蛇虺、水蛭遗精,误饮其水,或草木果品,虫聚其毒,误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胁,时作时至,诸药不效,乃虫证也,雄砂丸止之。 妇人鬼胎儿血鳖, 妇人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有腹痛,此必虫证,雄砂丸,或万应丸主之。血鳖小儿最多,大人间有,盖鳖因积瘀而成故也,追虫打鳖丸;不敢下者,钓虫黑白丸亦好。但钓后,须服调脾和胃药。 眼鼻下黑蟹爪明。 凡虫证,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黄,脸上有几条血丝,如蟹爪分明,饮食不进,肌肉不生,沉重寒热,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贯心杀人。 传尸痨虫十八种, 传尸自上注下,病与前人相似,故又曰疰。化精血归于元阳之内,变幻种类最多,古谓第一代虫,如婴儿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归心俞。第二代虫,如乱发,或如守宫,或如蜈蚣,或如虾,遇庚辛日食起,醉归肺俞。第三代虫,如蛟如蚁,或如蜣螂,或如刺 ,遇庚辛日食起,醉归厥阴。第四代虫,如乱丝,或发猪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己日食起,醉归脾俞。第五代虫 ,如鳖、龟,或有头无足,或有足无头,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归肝俞。第六代虫,如马尾,有两条,一雌一雄,或如鳖,有头、足、尾,或如烂面,或长或短,遇丑亥日食起,醉归肾俞,周而复胎。 凡取痨虫,根据五脏方选用,必俟其大醉日方可取之。取后,随补各脏,如取脾虫后,则补脾;取肾虫后,则补肾。若病甚者,不分脏腑,只用追病用以断其根。又有轻者,只用鳗鲡鱼煮食,或紫河车丹。阳虚者,金液丹最妙。取痨虫法∶先令病家,用皮纸糊一密室,不留些罅隙,择一老成人,过递以安息香水,洒其过递之人身,以雄黄雌黄涂耳目口鼻上,安排铁钳一把,布巾一幅,用香油二斤,以锅盛顿,微煎冷沸,仍用高桶一个,以锻石在桶内,生布巾盖桶口,俟月初虫头向上,却服取虫药,五更初一服,五更三点时一服。服药后,腹中疼痛如刀斧劈,不妨,至巳时,必须下虫,或取下臭秽胶漆,或吐泻脓血、瘕块,皆于灰桶中。其虫或从汗出,紫蚕苗状,或从耳、鼻、口中出,或小便中出,异般形状不一,或青黑,或黄红。大者,急用铁钳取入油中煎,当日将油纸裹虫入瓦罐内,锻石填实,埋于深山远僻之处,免再染人。其患人衣、被、床、席,并皆弃去,医人分付药后,亦须远避。其取下虫色白者,食脏腑脂膏,可三十日服药补之;虫色黄赤者,食人血肉,可六十日服药补之;虫色紫黑者,食人精髓,病传至肾,可谓极矣,冀其万一,或为子孙除害则可,又虫头白者,亦难治,此危氏说也,丹溪谓不必深泥。 居肺咯血必损声。 痨虫须分五脏,尝居肺间,正所谓膏之上,肓之下,针之不到,药之不行,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为佳。若蚀肺系,则咯血吐痰,声嘶,思食无厌,病患至此,未易治疗。又有应声虫,每语,喉中如有物作声相应者,有人教诵本草,至雷丸则无声,乃顿服数枚而愈。狐惑、蛊疰见各条。 虚先温补后追逐, 体虚者,俱宜先用温补,扶其元气,然后用王道之药,佐以一、二杀虫之剂,如化虫丸,使君子丸、五膈下气丸之类;或追虫后,而继以温补亦可,不然,则虫去而元气亦散矣。 实则吐下量全行。 体实虫攻上膈,心腹 痛,用樟木屑浓煎汤,服之大吐,吐虫痛减后,煎甘草汤与之和胃。如有积自吐虫者,用黑锡灰、槟榔等分为末,米饮下。下虫,用追虫丸;取积药,苦楝根汤、万应丸、万病解毒丹,量体选用。

返回目录 >> 《医学入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