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巴        《康熙字典》327页

巴汉字
拼音:bā
部首:巳 四角码:77717 仓颉:AU
86五笔:cnhn 98五笔:cnhn 郑码:YIA
统一码:5DF4 总笔画数:4 笔顺:5215

「巴」基本解释

● 巴  bā ㄅㄚˉ
 1. 粘结着的东西:泥~。锅~。
 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锅了。~结别人。
 3. 贴近:前不~村,后不~店。
 4. 盼,期望:~望。
 5. 张开:~着眼睛。
 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蜀。~山蜀水。
 8. 词尾,读轻声:尾~。嘴~。
 9. 大蛇:~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10. 气压的压强单位。
 11. 压强单位。
 12. 姓。

「巴」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big snake]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crust]。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Ba]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bar]

词性变化


〈动〉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wait anxiously]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cling to]。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stick to]。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be close to]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climb]。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扫描版:汉字「巴」在《康熙字典》页码:327.001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