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郎        《康熙字典》0页

郎汉字
拼音:láng,làng
部首:阝 四角码:37727 仓颉:IINL
86五笔:yvcb 98五笔:yvbh 郑码:SXY
统一码:90CE 总笔画数:8 笔顺:45115452

「郎」基本解释

● 郎  láng ㄌㄤˊ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
 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
 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
 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员外~。
 5. 姓。
● 郎  làng ㄌㄤˋ
 ◎ 〔屎壳~〕「蜣螂」的俗称。

「郎」详细解释

láng

〈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Lang town]

郎,邑也。——《说文》。按, 有二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my darling;husband]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son-in-law]。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son]。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youth]

时年二十四, 中皆呼为 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worker]。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man]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landlord]

为两郎僮。——·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court]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 钟繇《宣示帖》

      
 扫描版:汉字「郎」在《康熙字典》页码:0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