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丛部 > 其他 >

乾嘉学术编年摘编

乾嘉学术编年摘编

乾嘉学术编年摘編
陳祖武等

乾隆元年丙辰 1736年

正月二十日,清廷严斥御史谢济世著《学庸註疏》,指为“谬妄无稽,甚为学术人心之害”。

据《高宗实録》卷一一乾隆元年正月乙卯条记: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御史谢济世进自著《学庸註疏》,於经义未窥毫末。

其称明初尊朱之令,以同乡同姓之故,名为表章圣贤,实则推尊本朝,尤属

谬妄无稽,甚为学术人心之害。请严饬发还其书。从之。

正月,汪绂著《礼记章句》並《或问》成。

据汪绂《双池文集》卷之五《礼记章句序乾隆元年丙辰》记:

《小戴》四十九篇,大抵纯驳相杂,葢汉儒传记之属耳。而自汉以来,竝

列学宫,莫之或易。下及元明,设科取士,皆唯以《戴记》,而《周礼》、《仪

礼》盖不与焉,傎矣!然《仪礼》先圣之灋,而行礼者贵得圣人之心,无得

於圣人之心,则节文亦末焉已尔。《戴记》虽不能皆纯,而古人遗意,与夫先

圣微言,有传之未失其真者,则皆有礼乐精义所存。是以由《曲台》而《大

戴》,由《大戴》而《小戴》,亦既愈汰愈严。今《大戴》馀篇犹存,而程朱

自《小戴》表章《学》、《庸》,遂以绍千圣相传之道统,知《小戴》之获列於

经,非无谓也。況世远言湮,经残礼废,而情深服古之儒,志在践履先王,

以求陶淑其身心,以昭周孔之训,其因文而得意,因略而得详者,舍是书其

曷从也哉?……顾先儒之治《小戴》者,郑注既祖谶纬,孔疏一於附会,皇、

熊漫滥,鲜有可观。是无论《戴记》之驳者,愈远愈离,即其中之所谓纯者,

亦因之而尽驳。宋儒程、张虽乃时发精义,而未尝统为折衷。朱子既看《仪

礼》有序,而欲因经附传,斯《记》庶几就理,未克成书,以付黄勉斋。然

勉斋所手定,又似与朱子旧说稍殊,要於二礼全书,亦未遑详为梳栉也。外

此,则荆国既多矫诬,蓝田未免束缚,方氏附会为多,石梁批剥过当。馀若

辅氏、饶氏、应氏、吴氏之徒,各有发明,而刘氏时多粹语,陈氏考据详慎,

时为特出者欤!独是制科《戴记》取士,於是士虽名为习礼,徒矜羔雁先资,

遂至武林之《集解》,凡遇丧礼,皆尽行删阙,是宜乎云庄之浩然兴叹也。草

庐多所纷更,果於自用,虽今人有崇事其说者,於鄙意则未敢惬焉。要以平

易纯正,则寕取云庄为最。但陈注或杂引他说,不为折衷,或随手摭援,不

顺文义,而其间择之未精,语之未详者,亦所时见。绂每读之,而有不能释

然於心者,常欲更为蒐剔,以示来兹。……因即云庄旧注,略复蒐辑绍闻,

更参鄙见,斟酌去取,别为章句,手录成书。虽所取用不过数家,深慙孤陋,

然前圣作述之心,及高堂生、萧奋、孟卿、后苍、二戴相传说礼之意,与夫

学礼者身心之范,或亦其有得焉,以无戾於先儒也乎?若乃因经附传,而合

斯《记》於《仪礼》,则窃有志也,而姑待焉。亦以《小戴》为今日习礼专经,

故莫若详於是焉,以斯为《仪礼》之筏也。篇次悉因旧本,毋若应删吴裂。

至其所以去取之故,是非之辨,有非章句所能悉载者,则又窃附朱子《四书

或问》之例,别著《或问》一编,以尽其说。世有取此书而阅之者,或亦可

以为《仪礼》之堦,而资风教之一助;更取《或问》而阅之,其亦可以知绂

之心矣。

案:据余龙光《双池先生年谱》卷之二,“乾隆元年丙辰四十五岁”条称:

“春正月,《礼记章句》成,十卷;又成《或问》四卷。”故繫此文於此。

二月四日,佥都御史李徽奏请“订《孝经》入《四子书》,进程子颢入大成殿”,

为清廷严词斥责。高宗令将批驳语“颁发天下学政”。

据《高宗实録》卷一二乾隆元年二月戊辰条记:

四子之书,乃朱子所自订,刊於临漳。宋理宗颁行学宫,至元、明以及

我朝,遵行已久。《大学》、《中庸》,程子从《礼记》摘出,朱子订入《四书》。

《孝经》单行,篇章无多,何可与《四书》並列?朱子为《孝经刊误》,疑其

非尽圣人之言,说得都不亲切。吴澄亦曰,今文亦不无可疑。疑其所可疑,

信其所可信,去其所可去,存其所可存,朱子意也。制科取士,第一场首试

《四书》文三篇,二场用《孝经》论一篇,与《性理》互出,所以尊崇圣经,

总期发明经义,文与论何择!李徽欲请订入《四书》,将使天下後世,谓《四

书》订於朱子,五书订於李徽,殊不自量之甚。朱子熹羽翼经传,阐发义蕴,

会萃群言,衷於至当。《四书集註章句》,亲切详明,使学者涵泳紬绎,具见

圣贤立言精意。我圣祖仁皇帝,特进朱子熹入配大成殿,所以为天下万世学

者树之标准,俾知所趋向,非以朱子熹为贤於周、程诸儒也。如李徽所言,

程子颢亦宜入大成殿,周子敦颐以下,均可以次详酌。则周子敦颐、二程子

颐、张子载、邵子雍,皆宜附於十哲之列。孔子及门,如南容、有若、子贱

诸贤,不亚於程、周诸子,並不亚於十哲,亦未尽入大成殿中。踵事日增,

将贻後议。揆诸尊崇至圣,以师表万世之至意,亦岂有当?至於性善之说,

详於《孟子》,皆渊源之论。李徽以人性之善为支派,谓程子颢解“继之者善”,

亦人性之支派。指此为有功性旨,是不独有悖孟子,亦大非程子之意。敷陈

舛谬,学术攸关,诚恐无知效尤,或诋毁先贤,或穿凿经义,或託名理学,

自便其私,大为世道人心之害。请严申饬。得旨:这所奏是。著交该部颁发

天下学政,咸使遵行。

二月十六日,高宗颁谕,再斥谢济世、李徽。

据《高宗实録》卷一三乾隆元年二月庚辰条记:

谢济世请用其自註《学》、《庸》,易朱子《章句》,颁行天下。独不自揣

己与朱子分量,相隔如云泥,而肆口诋毁,狂悖已极。且谓明代以同乡同姓,

尊崇朱子之书,则直如爨下老婢,陈说古事,虽乡里小儿,亦将闻而失笑也。

李徽欲以《孝经》与《四书》並列为五,立义支离,属辞鄙浅。於宋、元大

儒所论《孝经》源流离合,曾未寓目,即欲变乱历代论定,列於学官,数百

年不易之旧章,亦不自量之甚矣。

二月二十三日,高宗颁谕,专言博学鸿词特科事宜,以九月为到京最後期限。

据《高宗实録》卷一三乾隆元年二月丁亥条记:

谕:内外臣工所举博学鸿词,闻已有一百餘人,祇因到京未齐,不便即

行考试,其赴考先至者,未免旅食艰难。著从三月为始,每人月给银四两,

资其膏火,在户部按名给发,俟考试後停止。若有现任在京食俸者,即不必

支给。並行文外省,令未到之人,倶於九月以前到京。若该省无续举之人,

亦即报部知之,免致久待。

此时京城,四方学人云集,“徵歌选胜,极一时之盛”。

据杭世骏《词科餘话》记:

甲寅冬,余与厉太鸿同被徵,星斋以进士学习闽省,亦列荐牍,濡滞未

至。时鄞县全绍衣祖望尚留京师,除夕梦余及太鸿两人抵京,欢然道故,有

诗纪其事。予自乙卯除夕辞家,以丙辰正月晦抵都。时被徵之士麏集京师,

故人吴江迮云龙,钱塘桑调元、符曾,皆有次韻诗。与予同荐者十一人,(浙

江总督上蔡程元章举十八人:严遂成、厉鹗、杭世骏、沈炳谦、齐召南、张

懋建、周长发、汪沆、周琰、周大枢、万光泰、陈士璠、邵昂霄、程川、孙

诒年、李宗潮、钱载。陈句山则闽抚所举。)星斋亦自闽至,公讌於汪西灏小

眠斋,徵歌选胜,极一时之盛。

又据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十四《胡稚威哀词》记:

吾与稚威同荐鸿词。初见,谓曰:“美才多,奇才少,子奇才也。年少修

业而息之,他日为唐之文章者,吾子也。”呼车行,称余於前辈齐次风、商宝

意、杭堇浦、王次山诸先生,而劝之来交。

又据杭世骏《词科掌録》卷二记:

是科徵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

衣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绍衣丙辰先成进士,改庶常,例不当

试,後以散馆出外。稚威以疾,太鸿以违式,皆不得在词馆,岂非命哉!

三月六日,高宗颁谕,宽赦汪景祺、查嗣庭二文字狱案牵连戚属。

据《高宗实録》卷一四乾隆元年三月庚子条记: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查阅汪景祺等旧案,景祺狂乱悖逆,罪不容诛。

但其逆书《西征笔记》,乃出遊秦省时所作,其兄弟族属,南北远隔,皆不知

情。今事已十载有餘,著将伊兄弟及兄弟之子发遣宁古塔者,开恩赦回。其

族人牵连革禁者,悉予宽宥。查嗣庭本身已经正法,其子姪等拘繫配所,亦

将十载,亦著从宽赦回。

三月十三日,清廷下令,颁发《十三经》、《二十一史》於各省府州县学。

据《高宗实録》卷一四乾隆元年三月丁未条记:

协办大学士三泰奏请,颁发《十三经》、《二十一史》各一部,於各省会

府学中,令督抚刊印,分给府州县学。部议应令督抚於省会书院,及有尊经

阁之府州县,就近动项购买颁发。从之。

三月二十四日,高宗批准国子监祭酒杨名时奏,颁发官修诸经说於太学。

据《高宗实録》卷一五乾隆元年三月戊午条记:

尚书衔兼管国子监祭酒事杨名时,请颁圣祖仁皇帝御製《周易折中》、《性

理精义》、《朱子全书》,钦定《尚书传说彚纂》、《诗经传说彚纂》、《春秋传说

彚纂》,各书十六部,储於太学,刊示诸生。得旨:杨名时所请书籍,著将武

英殿现有者,各种发二十部。餘照所请行。

四月二十七日,高宗颁谕,命广布官修经书,定生员加试经解。

据《高宗实録》卷一七乾隆元年四月辛卯条记: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从来经学盛则人才多,人才多则俗化茂。稽诸史册,

成效昭然。我皇祖圣祖仁皇帝,道隆羲顼,学贯天人,凡艺圃书仓,靡不博

览。而尤以经学为首重,御纂《周易折中》、《尚书彚纂》、《诗经彚纂》、《春

秋彚纂》等编,又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正学昌明,著作大备。我皇

考世宗宪皇帝,至德同符,孝思不匮,时敕直省布政司,将诸书敬谨刊刻,

准士子赴司,呈请刷印。盖欲以广圣教,振儒风,甚盛典也。……著直省抚

藩诸臣,加意招募坊贾人等,听其刷印,通行鬻卖,严禁胥吏阻挠需索之弊。

但使坊贾皆乐於刷印,斯士子皆易於购买,庶几家传户诵,足以大广厥传。

朕又思圣祖仁皇帝四经之纂,实综自汉迄明,二千餘年群儒之说,而折其中,

视前明《大全》之编,仅辑宋、元讲解,未免肤杂者,相去悬殊。各省学臣,

职在劝课实学,则莫要於宣扬圣教,以立士子之根柢。每科岁案临时,豫饬

各该学,确访生童中有诵读御纂诸经者,或专一经,或兼他经,著开名册报。

俟考试文艺之後,该学政就四经中,斟酌旧说有所别異处,摘取数条,另期

发问。只令依义条答,不必责以文采。有能答不失指者,所试文稍平顺,童

生即予入泮,生员即予补廪,以示鼓励。务宜实力奉行,以副朕尊经育才之

意。

五月二十七日,清廷颁发《律曆渊源》於各省。

据《高宗实録》卷一九乾隆元年五月庚申条记:

颁发圣祖仁皇帝御製《律曆渊源》於直省学宫、书院。

六月一日,高宗颁谕,整饬书院教育。

据《高宗实録》卷二O乾隆元年六月甲子条记:

训饬直省书院师生谕: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我世

宗宪皇帝,命设之省会,发帑金以资膏火,恩意至渥也。……若仅攻举业,

已为儒者末务。况藉为声气之资,游扬之具,内无益於身心,外无补於民物。

即降而求文章成名,足希古之立言者,亦不多得。宁养士之初旨耶?该部即

行文各省督抚学政,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

请。负笈生徒,必择乡里秀異,沉潛学问者,肄业其中。其恃才放诞,佻达

不羁之士,不得滥入书院中。

六月十六日,高宗颁谕,命开馆纂修《三礼义疏》。

据《高宗实録》卷二一乾隆元年六月己卯条记: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昔我皇祖圣祖仁皇帝,阐明经学,嘉惠万世,以《大

全》诸书,驳杂不纯,特命大臣等,纂集《易》、《书》、《诗》、《春秋》四经

传说。亲加折衷,存其精粹,去其枝蔓,颁行学校,昭示来兹。而《礼记》

一书,尚未修纂。又《仪礼》、《周礼》二经,学者以无关科举,多未寓目。

朕思五经乃政教之原,而《礼经》更切於人伦日用,传所谓经纬万端,规矩

无所不贯者也。昔朱子请修《三礼》,当时未见施行,数百年间,学者深以为

憾。应取汉、唐、宋、元註疏诠解,精研详订,发其义蕴,编辑成书,俾与

《易》、《书》、《诗》、《春秋》四经,並垂永久。其开馆纂修事宜,大学士会

同该部,定议具奏。

同日,高宗命编选《四书》文,弛坊间刻文之禁。

据《高宗实録》卷二一乾隆元年六月己卯条记:

自坊选之禁垂诸功令,而大家名作,不得通行。士子无由睹斯文之炳蔚,

率多因陋就简,剽窃陈言,袭取腐语。间或以此倖获科名,又展转流布,私

相仿效,驯至先正名家之风味,邈乎难寻,所係非浅鲜也。今朕欲裒集有明

及本朝诸大家时艺,精选数百篇,彚为一集,颁布天下,以为举业指南。学

士方苞,工於时文,著司选文之事。务将入选文,逐一批抉其精微奥窔之处,

俾学者了然心目间,用以拳服摩拟。再会试、乡试墨卷,若必俟礼部刊发,

势必旷日持久,士子一时不得观览。嗣後应弛坊间刻文之禁,倘果有学问淹

博,手眼明快者,不拘乡、会墨卷,房行试牍,准其照前选刻。但不得徇情

滥觞,及狂言横议,致酿恶俗。

六月二十三日,高宗颁谕,命纂修《大清通礼》。

据《高宗实録》卷二一乾隆元年六月丙戌条记: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三代圣王,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所

以总一海内,整齐万民,而防其淫侈,救其雕敝也。……前代儒者,虽有《书

仪》、《家礼》等书,而仪节繁委,时異制殊,士大夫或可遵循,而难施於黎

庶。本朝《会典》所载,卷帙繁重,民间亦未易购藏。应萃集历代礼书,並

本朝《会典》,将冠、婚、丧、祭一切仪制,斟酌损益,彚成一书,务期明白

简易,俾士民易守。

七月九日,清廷任命《三礼》馆主事官员。

据《高宗实録》卷二二乾隆元年七月辛丑条记:

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兵部尚书甘汝来,为《三礼》馆总裁。

礼部尚书杨名时,礼部左侍郎徐元梦,内阁学士方苞、王兰生,为副总裁。

九月二十八日,博学鸿词考试在保和殿举行。

据《高宗实録》卷二七乾隆元年九月己未条记:

御试博学鸿词一百七十六员於保和殿,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吏部

侍郎邵基,阅卷。

又据陈玉绳辑《陈星斋年谱》乾隆元年、三十七岁条记:

试期近,奉恩旨:天气渐寒,著在保和殿内考试。钦点大学士鄂尔泰、

张廷玉,吏部侍郎邵基阅卷。试题:《五六天地之中合赋》、《山雞舞镜诗》、

《黄钟为万事根本论》,经学、史学策问各一。

又据袁枚《随园诗话》卷五记:

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海内荐者二百餘人。至九月,而试保和殿者

一百八十人。诗题是《山雞舞镜》七排十二韻,限山字。……二百人中,年

最高者,万九沙先生经,最少者枚。

博学鸿词特科仅録取十五人,儒林中人为之失望。

据李绂《穆堂初稿》卷三十五《送赵意林归浙江序》记:

雍正十有一年,世宗皇帝特诏开博学鸿词科,令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

外总督、巡抚,会同学臣,荐举人品端正、学问优赡之士,以应御试。盖自

康熙己未召试,距兹岁垂六十年矣。事严典旷,中外相顾,莫敢先发。踰年,

河东督臣举一人,直隶督臣举二人,他莫有举者,特旨切责诸臣观望。又踰

年,大学士高安朱公举四人,而封疆大吏所举,犹趦趄不前。今上登极,再

诏督促。余方蒙恩,以久废起官户部,与仁和赵公同为侍郎。其从弟意林来

谒,……其学可谓博,而词亦可谓鸿矣。亟欲举意林应诏,意林辞让,谓公

诚有意,愿举吾兄。……因举谷林以成意林之意,而意林旋亦被荐。明年,

天下所举士集阙下者百八十餘人,天子临轩亲试之。读卷者犹持严重之意,

仅以十五卷上,於是二赵子倶报罢。盖中额隘,视己未(康熙十八年己未,

清廷首举博学鸿儒特科——引者。)四之一耳。己未三取一人,今十不能得一

也。未几,意林来告归,欲得赠言。余谓博学鸿辞以实不以名,有其实,虽

不中犹中也。

自雍正十一年四月初八日颁谕,诏举博学鸿词,迄於乾隆元年秋,内外臣工所荐举凡二百六十一人。

据杭世骏《词科掌録》卷首《举目》记:

明诏既下,首讫凡四年,合内外所举,凡二百六十七人,重荐者六人。

宗人府左宗正多罗慎郡王举三人:试用浙江曹娥场盐场大使易宗瀛,湖

南湘乡县人;原任官库笔帖式李锴,正黄旗汉军人;景陵八品茶上人长住,

正白旗包衣汉军人。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朱轼举四人:原任刑部员外、降补

太常寺典簿潘安礼,江西南城人,雍正丁未进士;直隶赵州宁晋县知县张振

义,江西龙泉人,雍正癸卯进士;原任翰林院庶吉士、改补知县、又改儒学

教授未补梁机,江西泰和人,康熙辛丑进士;雍正甲辰进士李紘,江西临川

人。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嵇曾筠举二人:原任翰林院庶吉士

杜诏,江南无锡人,康熙壬辰进士;原任临江府知府胡期颐,湖广武陵人。

协办内阁事务、刑部尚书徐本举二人:原任翰林院编修查祥,浙江海宁

人,康熙戊戌进士;原任左春坊左中允黄之隽,江南华亭人,康熙辛丑进士。

户部尚书史贻直举二人:原任翰林院修撰、降补行人司司副于振,江南

金坛人,雍正癸卯进士;雍正甲辰举人周钦,江南宜兴人。

礼部尚书任兰枝举三人:候补教授徐廷槐,浙江会稽人,雍正庚戌进士;

雍正乙酉副榜贡生胡天游,浙江山阴人;拔贡生杨度汪,江南无锡人。

兵部尚书甘汝来举六人:雍正癸卯举人徐文靖,江南当塗人;广东琼州

府额外教授邓士锦,江西南城人;雍正癸卯举人魏允迪,江西广昌人;雍正

壬子举人黄世成,江西信丰人;拔贡生余腾蛟,山东武定人;廪生张星景,

江西奉新人。

工部尚书涂天相举五人:刑部员外奚源,江南当塗人,雍正丁未进士,

不考;湖北孝感县知县金虞,浙江钱塘人,康熙庚子举人,丁忧;湖南宝庆

府教授夏策谦,湖北孝感人,康熙己卯举人,不考;江南淮安府盐城教谕夏

之蓉,江南高邮人,雍正癸丑进士;康熙丁酉举人李春耀,湖北孝感人。

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理吏部侍郎事务孙嘉淦举六人:徐文靖(原注:重保);

□□举人刘始兴,江南金坛人;雍正甲辰举人刘斯组,江西新建人;雍正乙

卯拔贡生刘五教,山西临县人;拔贡生车文,河南太康人;生员方贞观,江

南桐城人,不考。

户部左侍郎陈树萱举三人:雍正丙午举人韩曾,江南长洲人;雍正乙卯举

人杨述曾,江南武进人;贡生陈长镇,湖南武陵人。

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李绂举四人:雍正癸卯举人郑长庆,江西贵溪人;

雍正壬子举人曹秀先,江西新建人,改庶吉士,不考;廪生傅涵,江西临川

人;贡生赵昱,浙江仁和人。

经筵讲官、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事务赵殿最举四人:原任翰林院编修万经,

浙江鄞县人,康熙癸未进士,不考;署河南彰德府管河同知李光型,福建安

溪人,雍正癸丑进士;浙江嘉兴府教授诸锦,浙江秀水人,雍正甲辰进士;

雍正壬子举人全祖望,浙江鄞县人,改庶吉士,不考。

总督仓场军务、户部右侍郎吕耀曾举二人:康熙庚子举人刘世澍,湖南善

化人;生员方辛元,江南桐城人。

礼部左侍郎徐元梦举三人:原任内阁中书吴麟,镶黄旗满洲人;岁贡生

黑噶,正红旗满洲人;壬子举人金鑑,江南江阴人。

兵部左侍郎、镇国将军、宗室德沛举五人:李锴(原注:重保);雍正庚

戌进士西成,镶黄旗满洲人;监生杨煜曾,江南武进人,丁忧;监生陈景忠,

镶红旗汉军人;布衣赵宁静,江西南丰人。

兵部左侍郎杨汝穀举四人:内阁中书史凤辉,江南宜兴人,雍正己酉举

人;原任兴化县知县汪芳藻,江南休宁人,驳;雍正己酉举人万松龄,江南

宜兴人;监生沈廷芳,浙江仁和人。

兵部右侍郎吴应棻举三人:原任广东东莞县知县于梓,江南金坛人,驳;

江南泾县教谕华希闵,江南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不考;雍正乙卯副榜贡

生姚世铼,浙江归安人。

署兵部侍郎事王士俊举六人:原任河南河南府知府张汉,云南石屏州人,

康熙癸巳进士;原任云南姚州知州告病在籍靖道谟,湖北汉阳人,康熙辛丑

进士,不考;云南云龙州知州徐本僊,湖北蕲水人,康熙庚子举人,先考;

原任顺天丰润县知县方楘如,浙江淳安人,康熙丙辰进士;原任湖北孝感县

知县张宏敏,江南丹徒人,康熙甲午举人,驳;廪生黄涛楫,江南江宁人,

故。

刑部左侍郎兼管礼部侍郎事王紘举五人:原任河南洧川县知县胡浚,浙

江山阴人,康熙庚子举人;丁酉举人李清藻,福建安溪人;雍正壬子举人戴

永植,浙江归安人;廪生陈洪淡,江西高安人;生员盛乐,江西□□人。

刑部左侍郎兼管礼部侍郎事励宗万举三人:户部学习行走符曾,浙江钱

塘人,丁忧;监生叶承点,江南奉贤人;□□举人王世枢,江南宝山人。

刑部右侍郎杨超曾举四人:雍正癸卯副榜贡生曹宾,广东保昌人;廪生

苏珥,广东顺德人,不考;陈长镇(原注:重保);布衣屈复,陕西蒲城人,

不考。(忄宾)

工部左侍郎王钧举三人:□□举人秦懋绅,江南武进人;雍正乙卯举人

金焜,浙江钱塘人;监生吴溶,江南阳湖人。

工部右侍郎张廷瑑举一人:内阁中书马朴臣,江南桐城人,壬子举人。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伊尔敦举四人:原任翰林院编修叶长扬,江南吴县

人,康熙戊戌进士,驳;江南上海县知县褚菊书,浙江嘉兴人,□□举人,

不考;通州学政于栻,江南金坛人,□□举人;康熙庚子举人俞鸿德,浙江

海盐人。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春山举一人:□□冯元溥,江南金坛人。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方苞举五人:浙江衢州府教授柯煜,浙江嘉善人,

康熙辛丑进士,故;江南江都县教谕吴锐,江南当塗人,康熙辛卯举人;贡

生龚缨,江南江宁人,不考;雍正壬子副榜贡生刘大櫆,江南桐城人;贡生

佘华瑞,□□□□人,不考。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家骐举六人:原任翰林院庶吉士宋照,江南长洲

人,康熙戊戌进士,驳;乙酉举人王霖,浙江山阴人;雍正癸卯举人闻元晟,

浙江嘉善人,不考;雍正癸卯副榜贡生曹廷枢,浙江嘉善人;监生周汝舟,

江南吴江人;廪生沈彤,江南吴江人。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姚三辰举三人:康熙庚子举人王照,浙江仁和人,

不考;廪生周京,浙江钱塘人;廪生汪台,浙江仁和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孙国玺举四人:户部主事尚廷枫,江西新建人;户部

笔帖式峻德,正白旗满洲人;康熙庚子举人汪援甲,浙江钱塘人;监生王藻,

江南吴江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世倌举五人:工部主事桑调元,浙江钱塘人,雍正

癸丑进士;康熙庚子副榜贡生汪祚,江南江都人;监生陆荣秬,江南华亭人;

廪生卢存心,浙江钱塘人;廪生胡二乐,江南歙县人。

通政使司通政使赵之垣举六人:直隶卢龙县知县万承苓,江西南昌人,

雍正癸卯进士,不考;候选知州马曰璐,江南江都人,不考;工部主事凌之

调,江西新建人,乾隆丙辰进士;布衣陈撰,浙江鄞县人,不考;监生赵信,

浙江仁和人;杨煜曾(原注:重保)。

詹事府詹事、觉罗吴拜举二人:国子监学正丁凝,浙江长兴人,康熙癸

巳举人;拔贡生李光国,江南兴化人。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刘统勳举一人:康熙庚子副榜贡生瞿骏,

江南常熟人,不考。

詹事府詹事、管少詹事王奕清举六人:内阁中书方观承,江南桐城人,

不考;原任行人司行人顾陈垿,江南镇洋人,康熙乙酉举人;雍正甲辰举人

赵永孝,江南常熟人;考授州判朱稻孙,浙江秀水人;贡生沈炳震,浙江归

安人;生员陆枚,江南吴县人。

太常寺卿王符举一人:监生叶酉,江南桐城人。(氵符)

光禄寺卿那尔泰举一人:原任南丰教谕宋士宗,江西星子人,□□举人,

驳。

总理北路军需、光禄寺卿刘吴龙举五人:雍正癸丑进士杨廷英,江西新

建人;□□举人夏之翰,江西新建人;刘斯组(原注:重保);雍正己酉拔贡

生龚正,江西南昌人;廪生龚元玠,江西南昌人。

太仆寺卿蒋涟举六人:原任翰林院编修傅王露,浙江会稽人,康熙乙未

进士,驳;原任黔阳县知县王作人,浙江钱塘人;雍正丙午举人金德瑛,浙

江仁和人,授修撰,不考;雍正丙午举人王延年,浙江钱塘人;廪生沈冰壶,

浙江山阴人;武生邵岷,江南元和人,驳。

顺天府府尹陈守创举五人:康熙丁酉举人金门诏,江南江都人,改庶吉

士,不考;雍正丙午举人甘禾,江西奉新人;江西新建教谕饶一辛,江西广

昌人,雍正癸卯举人;贡生刘世基,江西赣县人;廪生裘曰修,江西新建人。

奉天府府尹宋筠举一人:直隶永平府教授魏枢,奉天承德人,雍正庚戌

进士,故。

奉天府府丞管学政事王河举一人:监生祝维诰,浙江秀水人,驳。

衍圣公举一人:监生张范,江南华亭人。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直隶总督李卫举六人:原任

翰林院编修刘自洁,直隶武强人,雍正癸巳进士(原注:续举);原任北运河

同知程恂,江南休宁人,雍正甲辰进士;雍正癸丑进士阎介年,直隶蔚州人;

副榜贡生汪士鍠,江南江宁人(原注:续举);雍正己酉拔贡生陆祖锡,浙江

平湖人;拔贡生边连宝,直隶任邱人。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江苏巡抚高其倬举十七人:原任翰林院庶吉士、

改补知县孙见龙,浙江归安人,康熙癸巳进士;雍正甲辰举人孙天寅,江南

常熟人,故;廪生沈德潛,江南长洲人;廪生朱厚章,江南长洲人,故;监

生倪承茂,江南吴县人;增生吴龙见,江南武进人;廪生胡鸣玉,江南青浦

人;雍正壬子举人马荣祖,江南江都人;廪生叶荣梓,江南青浦人;贡生王

腾蛟,浙江钱塘人;雍正壬子副榜贡生张凤孙,江南华亭人;江南兴化教谕

姚焜,江南桐城人;□□□□教谕沈虹,江南长洲人;雍正乙卯举人王会汾,

江南无锡人;生员陈黄中,江南长洲人;□□进士张廷槐,江南江阴人。

兵部右侍郎、署理江苏巡抚事顾琮举七人:贡生邱迥,江南山阳人;拔

贡生周振采,江南山阳人,不考;生员许锵,江南上元人;康熙辛丑进士顾

栋高,江南无锡人;□□举人潘遇莘,江南宝应人;廪生郭束,江南宝应人;

监生刘师翱,江南宝应人。

礼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张廷璐举三人:廪生刘纶,江南武进人;廪

生刘鸣鹤,江南阳湖人;贡生陆桂馨,江南震泽人。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赵宏恩举二人:优贡生吴张元,

江南吴江人;监生任瑗,江南山阳人。

安徽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紘举三人:江南池州府教授陈以刚,江

南天长人,康熙壬辰进士,先考;廪生程光祚,江南上元人;增生吴檠,江

南全椒人。

安徽巡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国麟举三人:生员李希稷,

江南宣城人;生员梅兆颐,江南宣城人;生员江其龙,江南桐城人。

浙江总督管巡抚事、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程元章举十八人:

原任山西临县知县严遂成,浙江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丁忧;康熙庚子举

人厉鹗,浙江钱塘人;生员周玉章,浙江仁和人;雍正甲辰举人杭世骏,浙

江仁和人;贡生沈炳谦,浙江归安人;雍正乙卯副榜贡生齐召南,浙江天台

人;雍正乙卯举人张懋建,浙江镇海人;浙江乐清县教谕周长发,浙江会稽

人,雍正甲辰进士,原任翰林院庶吉士;生员汪沆,浙江钱塘人;生员周琰,

浙江萧山人;生员周大枢,浙江山阴人;生员万光泰,浙江秀水人;生员陈

士璠,浙江钱塘人;雍正乙卯拔贡生邵昂霄,浙江餘姚人;拔贡生程川,浙

江钱塘人;生员孙诒年,浙江归安人;雍正甲辰副榜贡生李宗潮,浙江秀水

人;雍正壬子副榜贡生钱载,浙江秀水人。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管浙江总督嵇曾筠举四人:廪生

金文淳,浙江钱塘人;廪生沈树德,浙江归安人;生员朱荃,浙江桐乡人;

布衣申甫,浙江西安人。

又南河总督任内举一人:监生翁照,江南江阴人,不考。

江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常安举六人:江西抚州府教授邓牧,江西

南丰人,康熙辛丑进士;雍正乙卯举人黄永年,江西广昌人;廪生廖理,江

西南城人;生员张锦传,江西临川人;生员李灏,江西南丰人;□□黄天策,

□□□□。

福建巡抚、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国麟举一人:福建学习,

雍正庚戌进士陈兆崙,浙江钱塘人。

福建巡抚、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倬举十人:雍正壬子副榜

贡生王士让,福建安溪人;优行廪生方鹤鸣,福建晋江人;廪生潘思光,福

建安溪人;廪生张甄陶,福建闽县人;廪生洪世泽,福建南安人;生员王元

芳,福建晋江人;廪生陈绳,福建闽县人;贡生陈一策,福建晋江人;廪生

陈大琰,福建龙巖人;生员陈继善,福建闽县人。

翰林院侍讲、提督福建学政周学健举二人:监生蔡寅斗,江南江阴人,

不考;雍正乙卯拔贡生饶允坡,江西进贤人。

湖南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锺保举十人:候选县丞易宗涒,湖南湘乡

人;生员邓献璋,湖南祁阳人;生员陈世贤,湖南祁阳人;原任湖南岳州府

教授王文清,雍正甲辰进士;雍正壬子举人张叙,江南镇洋人;监生段梧生,

湖南长宁人;监生钱斌,江南太仓人;拔贡生陈世龙,湖南祁阳人;雍正乙

卯拔贡生许伯政,湖南巴陵人;监生王元,湖南华容人。

提督湖北学政、翰林院检讨蒋蔚举一人:布衣张庚,浙江秀水人。

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岳濬举四人:山东观城县教

谕刘玉麟,山东菏泽人,雍正丙午举人;雍正癸丑进士牛运震,山东滋阳人;

□□举人耿贤举,山东□□人;雍正己酉拔贡生颜懋伦,山东曲阜人。

河东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士俊举六人:河南仪封县

知县梅枚,江西南城人,雍正辛丑进士,先考;河南卫辉府管河通判许佩璜,

江南江都人,先考;河南孟津县教谕阎式鑛,河南祥符人;河南濬县教谕朱

超,河南祥符人;□□举人万邦荣,河南襄城人;廪生张雄图,河南洛阳人。

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觉罗石麟举四人:山西兴县知县王祖庚,

江南华亭人,雍正丁未进士;山西大同府教授王系,山西榆次人,雍正丁未

进士;拔贡生张廷奏,山西榆次人;监生叶翥凤,江南荆谿人,故。

陕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硕色举三人:陕西青涧县知县王起鹏,浙

江归安人;廪生解含章,陕西韩城人;生员秦泾,陕西郃阳人。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陕西学政王兰生举一人:陆祖锡(原注:重

保)。

四川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馝举二人:四川宜宾县知县刘暐泽,湖

南长沙人,雍正庚戌进士;监生许儒龙,四川郫县人。

广东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永斌举六人:广东新安县知县何梦篆,

江南江宁人,雍正癸卯进士;广东兴宁县知县施念曾,江南宣城人;原任江

南清河县知县许遂,广东番禺人,康熙丙子举人,驳;雍正壬子举人锺狮,

广东番禺人;拔贡生劳孝舆,广东南海人;康熙庚子举人车腾芳,广东番禺

人。

广西巡抚、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鋐举二人:广西永福县知

县吴王坦,江南华亭人,雍正癸卯进士;廪生袁枚,浙江仁和人。

户部尚书、总理陕西巡抚事史贻直举一人:廪生田荃,陕西富平人。

兵部右侍郎、署理湖北巡抚事吴应棻举四人:雍正癸丑进士沈澜,浙江

乌程人;雍正乙癸(癸字误,当为巳,或卯——引者)拔贡生毛一骢,湖北

东湖人;监生南昌龄,湖北蕲水人;雍正壬子顺天副榜贡生迮云龙,江南吴

江人。

十月五日,考取博学鸿词特科之十五人引见授官。

据《高宗实録》卷二八乾隆元年十月乙丑条记:

引见考取博学鸿词刘纶等十五员。得旨:刘纶、潘安礼、诸锦、于振、

杭世骏,倶著授为翰林院编修。陈兆崙、刘玉麟、夏之蓉、周长发、程恂,

倶著授为翰林院检讨。杨度汪、沈廷芳、汪士鍠、陈士璠、齐召南,倶著授

为翰林院庶吉士。

十一月三十日,官修《三礼义疏》之《纂修条例》拟定。

据《高宗实録》卷三一乾隆元年十一月己未条记:

《三礼》馆总裁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拟定纂修三礼条例》:一曰正义,乃

直诂经义,确然无疑者。二曰辨正,乃後儒驳正旧说,至当不易者。三曰通

论,或以本节本句,参证他篇,比类以测义;或引他经,与此经互相发明。

四曰餘论,虽非正解,而依附经义,於事物之理有所发明,如程子《易传》、

胡氏《春秋传》之类。五曰存疑,各持一说,义皆可通,不宜偏废。六曰存

異,如《易》之取象,《诗》之比兴,後儒务为新奇,而可欺惑愚众者,存而

驳之,使学者不迷於所从。然後别加案语,遵《折衷》、《彚纂》之例,庶几

经之大义,开卷了然,而又可旁推交通,以曲尽其义类。得旨:此所定六类,

斟酌允当,著照所奏行。

案:据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二《拟定纂修三礼条例劄子》,鄂尔泰等所上奏文,繫方苞拟稿。

《三礼》馆副总裁方苞,就所开《三礼书目》徵询詹事府詹事李绂意见。李绂复书方苞,建议辑钞《永乐大典》中有关《三礼》诸书。

据李绂《穆堂初稿》卷四十三《答方阁学问三礼书目》云:

今国家欲崇重经学,务必用朱子贡举私议之法,而後人知穷经。而宋、

元以前解经之书,自科举俗学既行,其书置之无用,渐就销亡。如荆公《周

礼义》,徐健庵先生悬千金购之而不可得。现在尚存什之二三者,惟《永乐大

典》一书。此书现存翰林院,儘可采用。礼局初开,謄录生监与供事书吏,

一无所事。若令纂修等官,於《永乐大典》中检出关繫《三礼》之书,逐一

钞写,各以类从,重加编次,两月即可钞完,一月即可编定。不过三阅月,

而宋、元以前《三礼》逸书,复见於天下。其功之大,当与编纂《三礼》等。

在总裁诸公,不过一开口派令办理,无奏请之烦,无心力之费,固无所可惮

而不为者也。《永乐大典》二万八千八百餘卷,余所阅者,尚未及千。然宋、

元《三礼》义疏,如唐成伯瑜《礼记外传》,宋王荆公《周礼义》,易祓《周

礼总义》,王昭禹《周礼详解》,毛应龙《周礼集传》,项安世《周礼家说》,

郑宗颜《周礼新讲义》,今世所逸之书咸在,而郑锷、欧阳谦之等诸名家之说,

附见者尤多。择其精义,集为成书,岂不胜於购求世俗讲章之一无可采者哉!

其事简,其功大,敢以此为礼局献焉。

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廷增补詹事府詹事李绂为《三礼》馆副总裁。

据《高宗实録》卷三三乾隆元年十二月甲申条记:

命詹事李绂,充《三礼》馆副总裁。

李绂致书《三礼》馆臣,讨论纂修事宜。

据李绂《穆堂别稿》卷三十四《与同馆论纂修三礼事宜书》记:

愚经术浅薄,《三礼》尤疏,荷蒙皇上特恩,得附于总裁之末,不敢不竭

愚诚。今开局伊始,纂修大意,敢妄陈之。一、《三礼》並修,不宜有所轩轾。……

一、《三礼》以註疏为主,一切章段故实,非有大碍于理者,悉宜遵郑註、孔

疏。……一、《三礼》之书,以礼文为主,泛论义理之说,不必过于採摭。

福建归化建四贤祠成,以纪念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雷鋐应约撰文,表彰四先生学行,颇及一时理学不振。

据雷鋐《经笥堂文钞》卷上《归化县四贤祠记》记:

雍正癸丑冬,邑绅士谓,道南一脈,肇自龟山,而豫章、延平继之,至

朱子集厥大成。吾邑既为杨、罗二先生之乡,延平与朱子又尝往来斯地,尚

有遗跡,盍祠以合祀焉。爰醵金鸠工,即建於峨眉学址。八阅月而落成,规

制整备,正寝之外,讲堂、书舍悉具,縻白金千两有奇。乾隆元年,孝廉杨

君岳、李君镐、黄君虞夏、罗君苍在京师,属鋐为之记。鋐窃谓……四先生

之出处、进退虽不一,而道靡不同。今士人囿於科举之业,语及明体达用,

渺不相入。以此而思入四先生之门,不几适越而北辕,航断港绝潢而望至於

海也哉!

李绂致书《三礼》馆馆臣,讨论纂修凡例之未尽妥善处。

据《穆堂别稿》卷三十四《与同馆论修三礼凡例书》记:

旬日以来,阅所纂《礼记》,亦倶妥适。惟辨正与存異、存疑分别不甚清

楚,入存異者似可入存疑,入存疑者似又可入存異,而辨正中语所辨者,多

即是所存之異与疑。既辨于前,又存于後,殊觉未安。故甘端恪原批,谓辨

正一条,当列存異、存疑之後。而纂修诸君子又谓,原定凡例次序,辨正在

前,今难更改。……又通论、餘论二条之後,今复加以总论,亦似未安。……

昨与同馆诸君商之,而彼以所纂将定,难于更张为辞。然修书在一时,而奉

勅纂修之书,将以传之万世,恐不当惮烦而不求其至当,使後来有遗议也。

李绂致书《三礼》馆臣,推荐朱稻孙入馆修书。

据《穆堂别稿》卷三十四《与同馆论徵取三礼註解书》记:

《三礼》馆送到甘冢宰阅过《礼记》七十五卷,今倶重阅一遍。原批妥

者十之七,倶仍之,未妥者十之三,以意更定之。其有原批虽妥,止作商量

语未断定者,今亦以意酌定之。……查浙江藏书之家,惟故检讨朱讳彝尊藏

书最多。某从前与修《春秋》时,请总裁太仓王公将其孙名稻孙者,奏令入

馆纂修,即令将所有《春秋》各家註解带来,共得一百二十七种,遂不待别

有徵求而採集大备。今馆中出有纂修官阙,若仍用此法,将朱稻孙奏请入馆,

即令将所有《三礼》各家註解带来,则所少之书十得七八矣。闻其人贫甚,

应令地方官资送,岁内行文,限新年正二月徵到。

冬,汪绂致书江永,询问所著《礼书纲目》大旨,以“振兴末俗”共勉。

据汪绂《双池文集》卷之三《与江慎脩书》记:

闻慎脩名,绂虽未挹芝眉,而私心不胜渴慕,欲猝然而晋谒,又恐无因至

前,虑无按劒之视,故敢以书达。夫俗士之敝於辞章久矣,竆经皓首,初何

当於身心;苦志青氊,实营心於利达。是以圣贤之书,若明若晦;先王之礼,

名存实亡,几谁克起而振之者?顾振之亦难言矣,必名在天下,而後足以振

兴乎天下;名在一国,而後足以振兴乎一国;名在一邑一乡,而後足以振兴

乎一邑一乡。尤必其赀财显达,足以副之,而後乃得名当世,不则谁为和之,

孰令听之?今之列当道者既多,靡靡以从俗矣,而必曰附骥尾以彰厥名,或

亦志士之所不屑欤?绂诚谫劣无似,而猥闻乡闾聚语,所讥评为道学骨董者,

则以绂与慎脩並指,时用自愧。独是愤俗学之支离,鄙词章之靡蔓,在慎脩

亦会有同志,庶几世无圣人不应在弟子之列者。然而,名不列於青衿,家无

馀於担石,则虽有愤时疾俗之志,亦徒为梦寐予怀。抑思夫善与人同,何必

在我?慎脩著作之富,夫亦既足使当世信而从之,苟慎脩能振兴末俗,一挽

支离靡蔓之狂澜,则振之在慎脩,犹在绂也。侧闻《三礼合参》之著,绂未

得睹其书,然礼家言人人殊,窃愿一闻大指。《周礼》一书,真伪之聚讼纷纭

矣,其果真邪伪邪?《周礼》阙冬官,而俞廷椿、丘吉甫诸人,每欲割五官

以补之,其果阙邪否邪?《仪礼》在昔人谓有五疑,昌黎病其难读,而朱子

独看得有绪,由今观之,其孰是孰非欤?《戴记》醇驳相杂,互有龃龉,自

《学》、《庸》而外,何者为纯而无弊邪?《记》之註疏,多附纬书,而今则

遵用陈註;又吴草庐亦有註,其皆有可取邪?抑他家亦各有所长欤?凡此数

端,急当为俗士辨之,毋使操戈入室;明先王之精意,俾当世可训行。振兴

末俗,宜无大於此者,慎脩其必有定见矣。又闻此书未经付梓,而别有《四

书名物考》之刻。夫名物之考,务博洽耳,於礼经孰缓孰急?而顾先以此问

世,不几扬末学之波欤?抑或者以斯世所不尚,而强聒之,不如以斯世所共

尚者,而婉导之,在慎脩自有挽末流而返之身心者寓乎其中,而先以此为之

兆欤?绂与慎脩未有生平之交,而为是哓哓之问,毋亦唐突过甚?然苟同方

同术,何不可引为知己,況迩在乡井閒乎?慎脩不鄙斯言,其必当有以示我。

案:据余龙光《双池先生年谱》卷之二,“乾隆元年丙辰四十五岁”条称:

“冬还里,始作书与江慎修先生。”故繫此文於此。

是年,全祖望以翰林院庶吉士在京,与李绂共钞《永乐大典》。

据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七《钞永乐大典记》载:

明成祖敕胡广、解缙、王洪等纂修《永乐大典》,……我世祖章皇帝万几

之餘,尝以是书充览,乃知其正本尚在乾清宫中,顾莫能得见者。及《圣祖

仁皇帝实录》成,词臣屏当皇史宬书架,则副本在焉,因移貯翰林院,然终

无过而问之者。前侍郎李公在书局,始借观之,於是予亦得寓目焉。……因

与公定为课,取所流传於世者,概置之,即近世所无,而不关大义者亦不录,

但钞其所欲见而不可得者。……会逢今上纂修《三礼》,予始语总裁桐城方公,

钞其《三礼》之不传者,惜乎其阙几二千册。予尝欲奏之今上,发宫中正本

以补足之,而未遂也。

官修《明史》刊刻将竣,全祖望六度致书史馆,提出商榷。

据董秉纯辑《全谢山年谱》乾隆元年、三十二岁条记:

时方开《明史》馆,先生为书六通移之。其第一、第二专论艺文一门,

见先生不轻读古人书。又谓本代之书,必略及其大意,始有係于一代事故、

典则、风会,而不仅书目。其论尤伟。第三、第四专论表,而於外蕃、属国

变乱,瞭如指掌,真经国之才也。第五、第六专言隐逸、忠义两列传,所以

培世教、养人心,而扶宇宙之元气,不但史法之精也。

又据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二《移明史馆帖子一》记:

横云山人撰《明艺文志稿》,专收有明一代之书,其简净似为可喜。然古

人於艺文一门,必综彙历代所有,不以重複繁冗为嫌者,盖古今四部之存亡

所由见焉。……考《明史·艺文》原志,出自黄徵君俞邰。虽变旧史之例,

而於辽、金、元诸卷帙,犹仿《宋》、《隋》二志之例,附书於後。南宋书籍

之未登於史者,亦备列焉。横云山人又从而去之,而益简矣。今文渊阁前後

所修书目具在,所当疏通证明,匡谬补遗之处,此固秉史笔者之事。秣陵焦

氏之书,原为国史起见,然其序谓以大内之书归之四部,而实则与二馆之目

全不相符。又其舛戾极多,不可用也。其文渊阁之所无,而见於各家书目者,

附录於後。此在前史诸志,固有成例。如《汉》、《唐》二志,凡为内府所本

有,而不可以登於正史,或本无而增入者,一一注明於下,以志慎也。倘如

横云山人所作,则此等义例,一切灭裂殆尽矣。

是年,黄宗羲孙千人至京,约请全祖望为其祖撰墓誌铭。

据全祖望《鲒埼亭集》卷十一《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记:

康熙三十四年,岁在乙亥,七月初三日,姚江黄公卒。其子百家为之《行

略》,以求埏道之文於门生郑高州梁,而不果作。既又属之朱检讨彝尊,亦未

就。迄今四十餘年,无墓碑。然予读《行略》中,固嗛嗛多未尽者,盖当时

尚不免有所嫌讳也。……乾隆丙辰,千人来京师,语及先泽,为怅然者久之。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乾嘉学术编年摘编》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乾嘉学术编年摘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