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功臣爵賞錄(壬午功賞別錄) (明)都穆 撰
(壬午功臣爵賞錄,一卷,後附壬午功賞別錄。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吳縣人。弘治十二年進士,官至禮部主客司郎中,加太僕寺少卿。壬午即建文四年,革除後稱洪武三十五年。是年燕王登極,封賞靖難功臣,藏其籍於有司。正德七年,穆官禮部,簡視故牘,因編此二錄。事載二錄後都穆之書。)
●壬午功臣爵賞錄
公爵加祿受賞者一人
都督僉事封公受賞者二人
駙馬都尉封侯受賞者一人
右都督封侯受賞者一人
都督僉事封侯受賞者十一人
都指揮使封侯受賞者一人
都督同知封伯受賞者一人:
都督僉事封伯受賞者五人
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封伯受賞者一人
都指揮封伯受賞者三人
指揮同知封伯受賞者二人
都指揮同知男封伯受賞者一人
指揮使封伯受賞者一人
指揮僉事陞官受賞者一人
儀衛正陞官受賞者一人
○公爵加祿受賞者一人:
?李景隆 (「李景隆」,原作「朱景隆」,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按:金聲玉振集收奉天刑賞錄,其功賞部分為都穆所撰二錄。)
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加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四百兩、文綺四十表裏、鈔四千貫。
○都督僉事封公受賞者二人:
?朱能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成國公,食祿五千二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四百兩、文綺四十表裏、鈔四千貫并貂蟬冠服。
?丘福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淇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四百兩、文綺四十表裏、鈔四千貫并貂蟬冠服。
○駙馬都尉封侯受賞者一人:
?王寧
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武臣、 (「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武臣」,「效」原作「宣」,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駙馬都尉、永春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右都督封侯受賞者一人:
?顧成
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鎮遠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都督僉事封侯受賞者十一人:
?徐忠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永康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鄭亨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武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張武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成陽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火真 (「火真」,原作「火具」,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同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陳珪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泰寧侯,食祿一千二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孟善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保定侯, (「保定侯」,原作「泰寧侯」,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食祿一千二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郭亮 (「郭亮」,原作「鄭亮」,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史卷一0六功臣世表二改。)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成安侯, (「成安侯」,「安」原作「定」,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史卷一0六功臣世表二改。) 食祿一千二百石,子孫世襲成安伯。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張信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隆平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隆平伯。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十貫并貂蟬冠服。
?王忠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靖安侯, (「靖安侯」,「靖」原作「靜」,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史卷一0六功臣世表二改。) 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李遠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安平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安平伯。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并貂蟬冠服。
?房寬
思恩侯,食祿八百石,子孫世襲指揮使。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二百貫并貂蟬冠服。
○都指揮使封侯受賞者一人:
?王聰
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武城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都督同知封伯受賞者一人:
?王佐
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順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一二千五百貫并貂蟬冠服。
○都督僉事封伯受賞者五人:
?陳旭
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雲陽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并貂蟬冠服。
?徐理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武康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并貂蟬冠服。
?陳瑄
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平江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并貂蟬冠服。
?唐雲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
?劉才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廣恩伯,食祿九百石,子孫世襲指揮同知。其賞白金二百五十兩、文綺十六表裏、鈔二千貫并貂蟬冠服。 (「文綺十六表裏鈔二千貫并貂蟬冠服」,原無,據明金聲玉振集本補。)
○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封伯受賞者一人:
?茹瑺 (「茹瑺」,原作「茹常」,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明史卷一五一茹瑺傳改。)
奉天翊運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忠誠伯,食祿一千石。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并貂蟬冠服。
○都指揮封伯受賞者三人:
?徐祥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興安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并貂蟬冠服。
?孫巖
奉天翊衛宣力武臣、 (「奉天翊衛宣力武臣」,「衛」原作「運」,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應城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趙彝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忻成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
○指揮同知封伯受賞者二人:
?張輔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信安伯, (「信安伯」,原作「伯安伯」,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并貂蟬冠服。
?李濬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襄城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兩、文綺二十表裏、鈔二千五百貫。
○都指揮同知男封伯受賞者一人:
?譚忠 (譚淵男)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寧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指揮使封伯受賞者一人:
?房勝
奉天翊衞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富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其賞白金三百五十兩、文綺三十表裏、鈔三千貫。
○指揮僉事陞官受賞者一人:
?張興
驃騎將軍、都督僉事。其賞白金二百五十兩、文綺十六表裏、鈔二千貫。
○儀衛正陞官受賞者一人:
張成
驃騎將軍、都指揮使。其賞白金二百兩、文綺十二表裏、鈔一千五百貫。
賞賜,國之盛典,禮部主客一司實掌其事。正德壬申秋,穆為主客郎中,理故牘得洪武壬午九月爵賞功臣名數,惜其繕寫失次,因略為修整,勒成一卷,名之曰壬午功臣爵賞錄,蓋將以備私家之閱。若夫諸臣事功,則有史氏之筆在焉。是歲九月十日,姑蘇都穆謹書。
●壬午功賞別錄
五軍功賞
大旗下功賞
哨馬營功賞
北京等處守城功賞
○五軍功賞:
?奇功
領隊指揮,其陞二級,其賞白金五十兩、文綺八表裏、鈔六百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陞俱二級,其賞俱白金三十兩、文綺六表裏、鈔五百貫。 (「鈔五百貫」,「五」原作「三」,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百戶、所鎮撫、典仗,其陞俱二級,其賞俱白金二十五兩、文綺四表裏、鈔四百貫。總旗,其陞二級, (「其賞俱白金二十五兩文綺四表裏鈔四百貫總旗其陞二級」,原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補。) 其賞俱白金十八兩、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三百貫。小旗,其陞二級。其賞白金十五兩、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三百貫。 隨伍指揮、千百戶、旗軍,其陞俱二級,其賞俱白金十三兩、 (「其賞俱白金十三兩」,「十三」原倒誤,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二百五十貫。
?首功
領隊指揮,其陞一級,其賞白金二十兩、文綺六表裏、鈔四百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陞俱一級, (「其陞俱一級」,「一」原作「二」,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其賞俱白金十五兩、文綺四表裏、鈔三百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陞俱一級,其賞俱白金十三兩、文綺三表裏、鈔二百五十貫。總旗,其陞一級,其賞白金十二兩、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二百五十貫。小旗,其陞一級,其賞白金十兩、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二百貫。 隨伍指揮,千百戶、旗軍,其陞俱一級,其賞俱白金八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五十貫。
?次功
領隊指揮,其賞白金十五兩、文綺四表裏、鈔三百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賞白金俱十三兩、文綺三表裏、鈔二百五十貫。 (「鈔二百五十貫」,原脫「五十」,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補。) 百戶、所鎮撫、 (「所鎮撫」,「所」下原衍「衛」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刪。) 典仗,其賞白金俱十二兩、文綺二表裏、鈔二百五十貫。總旗,其賞白金七兩、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二百貫。小旗,其賞白金五兩、 (「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二百貫小旗其賞白金五兩」,原無,據明金聲玉振集本補。) 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五十貫。 隨伍指揮、千百戶、旗軍,其賞俱白金四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貫。
○大旗下功賞:
把總、都指揮視都督,其賞白金二百五十兩、 (「其賞白金二百五十兩」,「二百五十」原作「二十五」,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文綺十六表裏、鈔二千貫。散都指揮視五軍把總、都指揮,其賞白金二百兩、文綺十二表裏、鈔一千五百貫。
?奇功
領隊指揮,其賞白金一百兩、文綺十表裏、鈔一千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賞俱白金六十兩、文綺八表裏、鈔九百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五十兩、文綺六表裏、鈔八百貫。 隨伍官旗軍,其賞俱白金四十五兩、文綺四表裏、絹四疋、布五疋、綿花五斤、鈔七百貫。
?首功
領隊指揮,視奇功千戶,其賞白金六十兩、文綺八表裏、鈔九百貫。千戶、衞鎮撫、儀衛正副,視奇功百戶,其賞俱白金五十兩、文綺六表裏、鈔八百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四十兩、文綺四表裏、鈔七百貫。 隨伍官旗軍,其賞俱白金三十兩、文綺二表裏、絹三疋、布三疋、綿花五斤、鈔五百貫。
?次功
領隊指揮,視首功千戶,其賞俱白金五十兩、文綺六表裏、鈔八百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視首功百戶,其賞俱白金四十兩、 (「其賞俱白金四十兩」,原脫「俱」,據明金聲玉振集本補。) 文綺四表裏、鈔七百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三十五兩、文綺三表裏、鈔六百貫。 隨伍官旗軍, (「隨伍官旗軍」,原脫「旗」字,據明金聲玉振集本補。) 其賞俱白金二十五兩、文綺一表裏、絹二疋、布二疋、綿花五斤、鈔四百貫。
○哨馬營功賞:
?奇功
領隊指揮,其賞白金四十五兩、文綺七表裏、鈔五百四十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賞俱白金三十一兩、文綺五表裏、鈔四百五十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二十二兩、 (「其賞俱白金二十二兩」,「俱」、「白金」原倒誤,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文綺三表裏、絹一疋、鈔三百六十貫。總旗,其賞白金十六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四斤八兩、鈔二百七十貫。小旗,其賞白金十三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四斤八兩、鈔二百七十貫。 隨伍指揮、千戶、旗軍,其賞俱白金十一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四斤八兩、鈔二百二十五貫。
?首功
領隊指揮,其賞白金十八兩、文綺五表裏、鈔三百六十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賞俱白金十三兩、文綺三表裏、 (「其賞俱白金十三兩文錡三表裏」,「十三」原作「十八」,「三」原作「五」,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絹一疋、鈔二百七十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十一兩、文綺二表裏、絹一疋、鈔二百二十五貫。總旗,其賞白金十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四斤八兩、鈔二百二十五貫。小旗,其賞白金九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四斤八兩、鈔一百八十貫。 隨伍指揮、千百戶、旗軍,其賞俱白金七兩、絹二疋、布三疋、綿花四斤八兩、鈔一百三十五貫。
○北京等處守城功賞:
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都指揮,其賞白金五十兩、文綺八表裏、鈔八百貫。 領隊指揮,其賞白金十五兩、文綺四表裏、鈔三百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文綺二表裏、鈔一百貫,首功加賞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賞俱白金十三兩、文綺三表裏、鈔二百五十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首功加賞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十二兩、文綺二表裏、鈔二百五十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文綺一表裏、鈔五十貫,首功加賞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總旗,其賞白金七兩、絹三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一百貫。小旗,其賞白金五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五十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一百貫。 隨伍官,其賞白金四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貫、文綺一表裏,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五十貫。旗軍,其賞白金四兩、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鈔一百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五十貫。編伍舍、餘人等,其賞鈔俱二百五十貫,奇功加賞鈔五十貫,首功加賞鈔三十貫。 洪武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都指揮,其賞白金四十兩、文綺六表裏、鈔六百貫。 領隊指揮,其賞白金十三兩、文綺三表裏、鈔二百五十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文綺二表裏、鈔一百貫,首功加賞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千戶、衛鎮撫、儀衛正副,其賞俱白金十二兩、文綺二表裏、鈔二百五十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首功加賞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百戶、所鎮撫、典仗,其賞俱白金十四兩、文綺一表裏、鈔二百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文綺一表裏,首功加賞文綺一表裏、鈔一百貫。總旗,其賞白金五兩、絹二疋、布二疋、綿花五斤、鈔一百五十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一百貫。小旗,其賞白金一兩、絹一疋、布四疋、綿花三斤、鈔一百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一百貫。 隨伍官,其賞絹一疋、布一疋、綿花二斤、鈔一百貫、文綺一表裏,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五十貫。旗軍,其賞絹一疋、布一疋、綿花三斤、鈔一百貫,奇功加賞白金五兩,首功加賞鈔五十貫。編伍舍、餘人等,其賞俱鈔一百貫,奇功加賞鈔五十貫,首功加賞鈔三十貫。優給幼官,其賞白金一兩五錢、鈔五十貫、文綺一表裏、綿花三斤。旗軍,其賞白金一兩五錢、鈔五十貫、布二疋、綿花二斤。
?運磚人役
保定運磚石婦女,每名其賞鈔一百貫、絹一疋、綿花三斤。麗正門等運磚并運水婦女,每名其賞鈔一百貫、絹二疋、布四疋、綿花五斤。白金四兩准鈔十五貫。通州運磚并運水婦女,每名其賞鈔一百貫、絹一疋、布三疋、綿花四斤。
?守城文職
府、州、縣官守城者,其賞四品視指揮,五品視千戶,六品至九品視百戶, (「六品至九品視百戶」,原無「至」字,據文意補。) 有奇功、首功者加賞。未入流品,其賞視領隊、總旗,仍加賞文綺一表裏,有奇功者加賞同。守門者,其賞視隨伍官軍,有奇功、首功者加賞。生員、吏、知印、承差,其賞視隨伍旗軍,有奇功、首功者加賞。
?督辦糧餉
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官,賞鈔一百貫、文綺一表裏。吏員,賞鈔八十貫、布二疋。 洪武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官,賞鈔九十貫、文綺一表裏。吏員,賞鈔七十貫、布二疋。 洪武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官,賞鈔八十貫、文綺一表裏。吏員,賞鈔六十貫、布二疋。 洪武三十五年官,賞鈔七十貫、文綺一表裏。吏員,賞鈔五十貫、布二疋。 (「布二疋」,「二」原作「三」,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改。)
?差遣生員
一度、二度,賞鈔五十貫、布二疋。三度,賞鈔六十貫、布二疋。四度,賞鈔七十貫、布二疋。五度,賞鈔八十貫、布二疋。
?宴賞將士
隨伍官,每員朝服冠帶准鈔二百五十貫,計工錢准鈔五十貫。 (「計工錢准鈔五十貫」,「計」,明金聲玉振集本作「針」。) 指揮,文綺三表裏。千百戶,文綺二表裏。旗軍,每名茶飯錢准鈔十錠并衣服褲鞋。 領隊指揮、千百戶,俱文綺一表裏。朝服准鈔一百五十貫。
穆為主客郎中之一月,於故牘得洪武壬午功臣受爵賞者三十有三人,既次第為錄。後二月,復得指揮而下功賞之數,仍為次第,筆而藏之,名曰壬午功賞別錄,用補前錄之闕。後之欲知當時之事者,或于是乎有考。正德壬申仲冬二十六日,姑蘇都穆謹書。 附录: 壬午功臣爵賞錄一卷壬午功臣别錄一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吳縣人宏治巳未進士官至禮部主客司郞中加太僕寺少卿致仕燕王簒立以後封賞功臣藏其籍於有司正德壬申九月穆官禮部簡視故牘得其名數而繕寫失次因畧加修整編成爵賞錄一卷凡三十三人後二月復得指揮而下功賞之數又次第爲别錄一卷以補前錄之闕建文五年歲在壬午革除以後稱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乃改元永樂云(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雜史類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