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各论类 >

辨症玉函

辨症玉函

  辨症玉函 清 陈士铎

  弁言

  人身一小天地大都不外阴阳虚实四字故燮理得宜愆伏可以不患调剂有法疾病因之无虞是司命者有以辨之而已苟临症疏略不暇加辨以致毫厘千里误人于俄顷者曷可胜叹此陈子远公辨症玉函之所为着也陈子为于越世胄幼抱匡济恒以公辅自命人亦无不以公辅期之 志未售间留心于经世之学当途者HT 勤征聘争欲延致后因远陟苍梧雅慕独秀栖霞诸胜遍历幽隐遇一庞眉修髯衣冠岸伟者相与坐语移日因出其囊中一编授之曰熟此可以普济世人盖活人于笔端与活人于指下均之跻斯民于寿域也陈子携归展读悉岐黄辨论问答语与世之所传内经素问诸书迥异始悟前此之成编累帙皆伪托以行世者陈子掩HT 肄习不数年间即以医学擅名于时客岁余仲子忽婴异症遍召诸医不特不能祛病使去并不能辨病所自来转辗迁延经年弥剧苍崖姜世兄亲见所苦因为推毂适陈子以秋试入省亟延胗视一剂奏功再服而十减四五矣余力扣其所蕴知授受有自大异寻常殊恨相知之晚也陈子随有巨鹿之游濒行出是编以示余曰是书吾久欲问世憾剞劂无资有怀未遂耳因忆当年余白下友人有居要津者向有膏丹异方颇自珍秘余偶过告归主人浓赆以壮行色余坚却不受且请曰归装粗办不敢以行李相累惟得所藏秘方以广利济是吾顾也友人谊余言探囊录授余归即购求珍药按方虔制出遇有疾患呻吟者辄牵止异之靡不立效后请乞渐广穷乡僻壤山陬海梯航跋 款门祈恳者无虚日惟不喜给富人为其力能疗治也余行之数十年未尝有怠色虽岁有所损然拯患而起废者当不可以数计矣今乃秘帙当前历有成验忍于宝山空返耶爰为授梓以公当世倘陈子游屐所不及至胗视所未及施庶几执是编辨症而区处之不无小补知不徒为纸上陈言也陈子所辑洞垣秘笈尚富未能一一锓行其以是编为嚆矢也可

  时康熙癸酉嘉平之望天都王之策慎庵氏题于古修堂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伤风伤寒

  伤风与伤寒相似阴症与阳症宜知若不辨明杀人多矣虽仲景张公有伤寒专门之书我可不必再传然而各有不同正不可不传也伤寒之异于伤风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轻一则感之重也伤风者伤寒之轻者也伤寒者伤风之重者也原无大分别苟不急治之则伤风者即变为伤寒矣盖人之元气最恶外邪人身一感风邪则元气必然与邪相战元气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间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内不过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气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气虚者则入于内而变为伤寒矣非伤风伤寒之有异也有异于人之元气虚弱而已矣然则遇风邪之侵人者开手即用补正祛邪之药何至伤风之变为伤寒哉若既已风入于腠理之内则邪即有阴邪阳邪之分矣大约入于腑则为阳邪入于脏则为阴邪矣是邪亦无阴阳之分亦分于人之脏腑之阴阳也然而腑又不同脏又各异又从何处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症最易大约身热而烦躁者阳症也身热而安静喜睡者阴症也虽阴症阳症中各有分别而此法终为千古不易之论也倘一遇风寒之侵体无论是伤寒伤风一剂即愈断不须二剂也方名转春丹此治初起之伤寒伤风也倘三日后身有不凉者此成伤寒之症矣亦不必问其阴症阳症吾有一方治之随手而回春矣方即名回春丹一剂身即凉而邪即退再一剂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则变症蜂起矣可查仲景专门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转春丹用桂枝与麻黄此胡可并用使邪入太阳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阳之间且邪原未入内故可用补药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药先去平肝使邪之门路速断用茯苓又引邪从膀胱太阳下行自然随手奏功转一阳于顷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药桂枝盖邪已入里已离太阳之经何必又用桂枝况邪由卫而入于少阳之经倘更用芍药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盖肝最恶邪侵于未近邪之时可以未雨绸缪而已近邪之顷难于及时杜绝余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黄青蒿之类纯是入卫祛邪之圣药单攻一府而邪自难留不得不从外而入者仍从外而出矣况方中又多调济之品有不奏功如响者乎世人细思吾方即授之以治伤寒之症又安有杀人而比之刀刃者哉

  转春丹

  桂枝(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麻黄(三分)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 白术(三钱) 半夏(三分) 神曲(一钱) 苏叶(八分) 水煎服

  回春丹

  麻黄(一钱) 石膏(二钱) 青蒿(五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当归(五钱)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芥(二钱) 人参(三分) 玄参(二钱) 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中风

  中风之症世人以风治之误之甚矣盖中风之症乃人阳气虚与阴气涸而中之也何尝有风哉人见其疾之忽然而来有如暴风疾雨遂以风名之其实乃中气而作中风也治之法一治风无不死者必须治气始能有效然而中气不同也内有中阳气之虚有中阴气之涸又不可不辨也中阳气之虚者奈何其人一时卒倒口吐白沫痰声如鼾目直视胡言乱语者阳症也若中阴气之涸者亦一时卒倒目不知人时而躁时而静欲睡不能言痰如锯吐不绝口中流涎不止盖阴症也二症亦相同者均不知人最难辨而最易辨也易辨者何辨之眼而已矣眼直视者气虚也眼双闭不开者阴虚也二症皆能遗尿手撒皆不治之症也然而遗尿手撒亦可治之大约十人中亦可救四五者非尽不可救也倘阳虚而中者用三生饮必须用人参二两或三两始可回生与其日后用之不若乘其欲绝未绝之顷多用人参可转死回生之易也至治阴虚而中者又不可纯用三生饮古无专方留下我今酌一奇方以救世人之阴虚中风者神效方名十宝丹一剂即回春也此方俱是纯阴之剂然又何以兼用人参不知无阳则阴无以生必须加参为佐使则阴生于阳之中而阳回于阴之内两相须而两相成也苟或舍三生饮以救阳虚之中风而改用祛风祛痰之药我未见能生者即或用三生饮矣而少用人参多加祛痰之品即或不死未有不成半支风与偏枯等症以三生饮治阴虚中风亦无不死者苟听吾言用吾之方自庆生全倘怪吾药品之多改重为轻恐难免半支偏枯之症矣愿人敬守吾训盖吾之方必须照吾分两以治国中之时不可妄自加减或用此方之后以病患脾胃之弱量为加减亦未为不可但切不可加入风药一味以杀人于俄顷也慎之慎之

  十宝丹

  麦冬(三两) 熟地(三两) 山萸(二两) 白芥子(二钱) 人参(五钱) 菖蒲(一钱) 茯苓(五钱) 沙参(五钱) 五味(三钱) 丹皮(二钱) 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吐症

  大吐吐症多是胃气之伤然而胃气不同有阴阳之别如吐而有声或痛者阳症也倘吐而无声又纯是清水或今日饮食而明日尽情吐出者乃阴症也或腹中不痛或遇寒即发无非阴症倘辨之不清妄自用药必致杀人我亦更传一法以辨阴阳之殊亦看舌之滑与燥而已矣大约阳症口必渴而舌必燥阴症口不渴而舌且滑也治之法阳症之吐用方名为引火止吐汤此方之妙妙在茯苓至一两盖火势之上冲由于水道之下闭用茯苓以健胃又利水下行黄连止心火余俱调和得法自然火不逆而水下通又何至吐逆之生耶至于阴虚作吐实为难治不比阳吐一剂便可奏功也盖阴虚而吐乃肾中之火虚也肾火既衰则脾无火养食留脾中成为阴寒世界下不能化自然上涌而吐矣法当温补命门之火使火生水中然后土生火内方用济火神丹服后即用饮压之一剂轻二剂更轻十剂愈三十剂全愈矣盖阴病之吐其来非一日矣不大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或求速效再加人参三钱于方中可减十分之二然终不若原方之妙盖病是纯阴不必再借阳药况方中原有白术阳药在其中矣又何必更用参之多事哉人不知生病之重惟求速愈或改用吾方或别求治病未必不反害之也

  引火止吐汤

  黄连(一钱) 茯苓(一两) 白术(五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一钱) 人参(二钱)砂仁(一粒) 藿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济火神丹

  肉桂(三钱) 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 五味(二钱) 茯苓(五钱) 山药(一两) 肉果(二枚)白术(一两) 芡实(五钱) 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泻症

  泻症泻有倾肠而出者最可畏之病也倘治之少迟必至气绝而亡但泻中有阴阳之分不可不急辨之也如大泻五六十次或百余次或数百次纯是清水完谷不化人以为寒也然其中亦有热症但寒症水泻心腹不痛大肠不后重作楚若热症之泻也不然必腹痛不可按有后重之苦倘不辨明而用药下喉必死矣吾今传二方一治阴症一治阳症也阳症用车前茯苓最是利水之品而白术又是健脾去湿之药加入肉桂以取其气引入膀胱同泽泻同群共济自然定乱扶危转祸为福又何必用人参以救绝哉倘富贵之人不妨用人参五钱或一两为妙我传方不入参者欲救贫穷之客也方名导水止流汤其治阴症之泻则又不同虽此方亦可相通而终不可执之以概治也另传方者名为扶火消水汤二方之妙各有深意前方泻水而不耗其气后方补火而培其气也

  导水止流汤

  车前(一两) 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甘草(三钱) 肉桂(一分) 陈皮(一钱) 白术(五钱)神曲(五分) 泽泻(五钱)水煎服

  扶火消水汤

  白术(一两) 车前(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薏仁(五钱) 肉桂(三钱) 五味(二钱)茯苓(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疟疾

  疟疾皆起于外来之风邪然而内无痰与食终不能成疟也虽然无痰不成疟与无食不成疟虽感于外来之风邪然亦内之阴阳之气各有不足三者始能相合而成疟然则乌可不辨阴阳乎若阳症之疟也必发于昼或一日一发或两日一发必寒多而热少其势若盛而其病实轻盖阳气能与邪气相战故作战栗之状而齿击有声也若阴症之疟亦有一日一发者或两日一发或三日一发然发之时必发于夜发必寒少而热多齿不战击身痛亦不甚口必不十分大渴其症似轻而实重虽二症皆是邪侵而成而治之法均不可徒治其邪但补其正均能愈疟原不必更为逐邪之计也然而补正之中而少带散邪之品未为不可用之得当病去如扫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疟一治阴疟阳疟方名为扶阳散邪丹一剂轻二剂全愈不必三剂也凡阳疟不论一日二日无不全愈神方也阴疟方名为益阴辟邪丹无论一日二日三日四剂全愈倘四日两头发之疟久经岁月者方中药料加一培增入人参五钱亦四剂全愈但愈后必须多服十全大补汤不致再感而重发也倘人不信吾言动用祛邪之品置阳气阴气于不问虽心欲去疟适所以坚疟鬼之城也

  扶阳散邪丹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柴胡(二钱) 半夏(三钱) 青皮(一钱) 鳖甲(三钱) 当归(三钱)生何首乌(三钱) 山楂(二十粒) 甘草(一钱)水煎服

  益阴辟邪丹

  熟地(五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何首乌(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鳖甲(一两) 白芥子(五钱) 柴胡(一分) 山楂(十粒)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痢疾

  痢亦不同有阳痢阴痢之分世人不知也皆为湿热所致动言痢无止法而不辨其阴阳之异故往往杀人可慨也阴阳之痢内经亦未分别我今日亦泄天地之奇大约便血腹疼后重噤口者阳痢也腹不痛以手按之而快者粪门无急迫之状日能食无血而白痢者乃阴痢也虽用药得宜一方可以兼治然终不识症之阴阳犹为不知痢症之人也不可不明辨之庶几用药可分轻重尤易奏功如响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痢一治阴痢阳痢方名为扫痢神丹一剂即止血二剂即止痢不必三剂也阴痢方名为化痢仙丹一剂轻二剂止三剂全愈人见血痢为重而不知白痢感于阴分未尝轻也但阳痢火重而湿轻阴痢火轻而湿重耳阳痢之方妙在用黄连于大黄之中使火毒迅扫而去不久留肠胃之中阴痢之方妙在用芍药之多平肝以扶脾土使土安而水易去其余皆是祛逐邪秽之物各用之咸宜所以奏功尤易也

  扫痢神丹

  黄连(三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广木香(一钱) 槟榔(一钱) 枳壳(一钱) 大黄(五钱)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化痢仙丹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枳壳(一钱) 萝卜子(三钱)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 车前子(一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癫狂

  癫狂之症世人以癫为阴以狂为阳是矣然而癫之中未尝无阳症狂之中未尝无阴症也何以见之癫如羊癫牛马之症此发之阳气之不足阳虚则阴邪自旺此谓之阴症宜也然而其中又有花癫之病见男子而思亲逢女子而不识呼喊叫号昼夜不止倘亦为阴症而用桂附之品则立刻发狂而死矣狂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此发之阳邪之有余谓之阳症宜也然其中有似是而非又不可不辨如见人则骂逢物则 燥扰不宁欲睡不安欲行不得口渴索饮见水则止倘亦视为阳症而投之竹叶石膏汤下喉即死矣然则二症终于何处辨之亦辨之于两目有神无神而已如阳症则目必红而阴症则目必白也吾定二方一治阳癫一治阴狂之症阳癫方名散癫汤此方之妙妙在白芍用至一两自能平肝栀子用至五钱自然散其郁结之火其余柴芥术苓皆去痰去湿之妙品自然心清而火降脾健而癫除也阴狂方名解狂散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参二两于群补真阴之中解散其浮游之火木足而火自消亦火息而狂自定也苟或辨之不清妄投药饵生死存亡正未可定矣

  散癫汤

  白芍(一两) 白术(五钱) 当归(五钱) 炒栀子(五钱) 菖蒲(五分) 茯神(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三钱) 丹皮(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

  解狂散

  熟地(一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玄参(二两)白芥子(三钱) 菖蒲(三分) 生地(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咳嗽

  咳嗽初起多是阳邪之感咳嗽日久多是阴气之虚然亦不可拘于此论也有初起而即是阴虚者有日久而仍是阳虚者又不可不辨也何以见初起之即犯阴经也如日间不嗽而夜间嗽者或朝咳之轻而夜咳之重者虽有风邪袭之终是阴虚使然开手即宜用补阴之味而佐之散风之品则邪易去而正气不耗也何以见日久之犹是阳经也如嗽必抬肩咳必声振吐痰而结成黄块塞鼻而长流清涎或昼重而夜反安然或坐躁而卧转宁贴此阳气之未虚而邪气凭之而不散也必须仍用祛风荡痰之品而少兼之滋阴之味则邪自散而阴气不伤也吾今留二方一治阴经之咳嗽一治阳经之咳嗽阴经方名护阴止嗽丹此方有调济之宜看甚平常而奏功实神也阳经方名散邪止嗽丹此方虽是散邪而仍然补阴而不补阳者何故盖阳既旺而邪自难去补益其阴则阳气自平阳平而邪亦难留矣倘不知阴阳之异即一味偏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不特咳嗽难愈而且变症百端矣可不慎哉

  护阴止嗽丹

  麦冬(五钱) 紫菀(五钱) 百部(五钱) 天门冬(三钱) 熟地(五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二钱) 玄参(三钱) 沙参(五钱) 陈皮(五分) 款冬花(五分)水煎服

  散邪止嗽丹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黄芩(一钱) 石膏(一钱)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 生地(五钱)麦冬(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大小便闭

  大小便之闭塞不通也人皆谓之火然火亦有阴阳之别阳火而成闭结人易知阴火而成闭结人难识也先言大便之闭寒邪火逼迫于大肠之中烧干大肠以致肠结而痛手按之不可近者必须用祛荡之品而大泻之否则邪留于腹中必变为谵语发狂之症矣此等之病乃阳火作崇也若夫肾水亏损不能滋润于大肠以致粪如羊屎者往往有经月而尚未便者虽觉急迫而终亦不甚忍至二三日而如前不相异老人多有此症乃阴火作崇也阴火者相火乃虚火也肾火之有余实肾水之不足也若亦以下药下之是因其阴虚而复虚之也去死不远矣吾今定二方一治阳火一治阴火治阳火方名利火下导汤此方虽有大黄之行火麻之润而仍以当归为君则补多于下亦止因势利导而终非过下亡阴也治阴火方名为升阳下阴汤此方之妙妙在熟地纯阴之药为君而佐之地榆苁蓉火麻之润尤妙用升麻升提清气则秽浊自然下行又何必加入大黄之多事哉再言小便之闭塞小便之通在于膀胱之气化膀胱乘于火邪 则小便必点滴不通其症必气急面红心欲呕而胃作酸腹欲胀而肠欲断两目双赤狂燥不宁此阳症也苟或小便虽急而非点滴之不通气不急面不红目不痛腹胀而喜按胃安而难餐此阴症也设不辨其阴阳而轻用开关之剂亦半死半生之道也夫阳症易治而阴症难治者何也亦不取阴症而一辨明之耳盖小便之通虽本于膀胱之气化然膀胱畏火而又未尝不喜火也多火则膀胱之气化不及行无火则膀胱之气化又不能行也膀胱之阴虚则水道已成水冻之窟又何能通阴寒之水哉故小便亦闭塞而不通也吾今亦立二方一治阳症一治阴症阳症方名清水至神汤一剂即通车前利水而不走气寄奴逐水而不伤阴升麻升提而反得下降之宜白果引入任督之路以泻水之气直入膀胱实有妙用也阴症用益火济水汤此方之妙妙在纯是补阴而不去利水用肉桂之一味以转阳和自然雪消春水冰泮而沟壑皆通也倘止去通水则膀胱愈寒必成牢不可破之坚城矣

  利火下导汤

  大黄(三钱) 当归(一两) 红花(二钱) 赤芍药(三钱) 浓朴(二钱) 枳实(一钱) 柴胡(八分) 火麻子(三钱)水煎服

  升阳下阴汤

  熟地(一两) 当归(五钱) 地榆(一钱) 火麻子(一钱) 升麻(一钱) 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肉苁蓉(五钱洗去盐水)水煎好加入人乳半碗服

  清水至神汤

  薏仁(五钱) 白果(十个) 升麻(五分) 车前子(一两) 泽泻(三钱) 刘寄奴(五钱)水煎服

  益火济水汤

  熟地(一两) 山药(五钱) 茯苓(五钱) 山茱萸(五钱) 牛膝(三钱) 肉桂(二钱) 麦冬(五钱) 车前子(三钱) 薏仁(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心痛

  心痛从来言无真正之病不知心痛未尝无真也但有阴阳之分耳大约阳病之痛犯心者多不救阴病之痛犯心者多难医阳病乃火也火邪犯心有膻中之障隔而火势不能直冲于心泻其胃中之火而心安矣其故何也邪火与心火本是同类火与火合气焰虽殊而热性何殊也原无相克之嫌故火退而君火自息何至有自焚之祸若阴病乃寒也寒邪直犯乎心虽有膻中之障隔而寒气冲天直中皇居相臣不当其锋先自逃遁于他处而天王有不下堂而走乎盖寒水克心火立时可以扑灭较阳症而更重也故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医之少迟已多不救况用药之不得其宜何怪其骤亡也人见其亡之骤谓其真正心痛其实非真正心痛也治之得宜何尝不可救哉然则心痛之阴阳又乌可不辨之乎若阳症也必彻夜竟日疼痛呼号双目必红口必渴引饮得凉水而少止与之食而更痛手不可按按之而痛必甚身上必然有汗日重而夜少轻此乃邪火作祟于胃中上冲膻中耳用泻火神丹下喉而痛即定矣此方之妙妙在栀子用之太多始能直折其郁抑之火而苍术茯苓又去其湿湿去则不生热而火势自衰又加之贯众以去秽乳香木香以止痛用甘草之多则栀子不至太凉反得其调剂之宜而枳壳化食食消则火随食而下行矣又虑邪火大旺若不顺从其性则火势炎上恐拒隔而不受用干姜之炒黑去其太热引栀子之类于下行又得其前导之功也药性既然相宜功效岂不立奏乎所以甫下喉而痛即定也若阴症也必感寒而得之其症小腹先痛而后入心口吐清水与之茶即吐出手足青甚而卵缩角弓反张此阴寒之气犯心其来甚速苟能以生姜半斤捣碎炒热敷于心腹之间则寒邪少减即用生姜三两捣碎饮之亦能生者然终乃一时急救之法而非万年济人之术也用祛寒定痛汤救之实神刻不可缓速行救之下喉亦生否则难救矣此方之妙妙在用白术之多直入腰脐之内者何也寒气之入原从脐内先入若不急杜其来路则邪无顾忌往前直奔心包之络如何当其贼势之横行余故用白术以绝之也然非多加则势孤力薄寒邪亦何所畏而反顾哉故必多加而后可以取效然徒用白术之多而无附子肉桂之热药是犹兵众而将非摧锋陷阵之帅则兵卒不前贼又何所畏忌故必用附子肉桂也然徒用附子肉桂斩杀诛戮而不分散寒邪之势则敌人团聚尤难解纷余所以又用茯苓引寒邪之下行也又虑心君寒甚无火以温其中譬如群贼围困皇宫虽有勤王之将而无导引之师则外虽有声援之兵而内无接应非得亲信之臣又何以交通内外余所以又用菖蒲引桂附人心而卫君也愿人敬守吾方以治真正之心痛无不手到成功倘见病势少轻前二方少减分两亦未为不可

  泻火神丹

  栀子(五钱) 白芍(三钱) 乳香(一钱) 广木香(一钱) 贯众(三钱) 甘草(三钱) 枳壳(一钱) 炒黑干姜(一钱) 茯苓(五钱) 苍术(三钱)水煎服

  祛寒定痛汤

  附子(三钱) 白术(三两) 肉桂(三钱) 人参(三钱) 菖蒲(一钱) 茯苓(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腹痛

  腹痛多是寒热之二症虽有气痛虫痛食痛之殊然大约以阴阳二字足以包之母论食痛虫痛气痛也其阴症之痛如时而痛时而不痛或夜痛而日不痛或饥痛而饱不痛或不按而痛手按之而不痛皆是阴症之痛也其症口吐清水者有之喜热汤者有之索饮食者有之喜拥被而卧者有之面青手冷口必不干痰必不结此等之症不可用寒药治之吾有一方甚效之极方名安腹止痛丹此方之妙妙在用白芍以平肝使肝木不来克土又佐之健脾去湿去痰去食之剂而后调和得宜自然奏效如神倘或有虫亦能制缚而不痛矣盖肉桂一味原能杀虫故耳若阳症之痛必日重而夜轻必痛不可手按得食则痛更甚口必渴痰必黄目必红赤舌必燥手足反寒而战大便坚实小便必黄赤而便难皆火之作祟而虫与食之不化也或因气恼而得或因酒醉而成或过食燔熬烹灸而得治之法不可以寒药折之吾有一方治之最妙方名清解止痛丹此方亦妙在用芍药盖痛症非芍药不能和故必以此为君要佐使之得宜又何患芍药之酸收哉攻邪之内用芍药为君所谓剿抚兼施自成仁勇先居必胜之势以攻必散之病有不奏效如神者乎腹痛虽小疾而阴阳最不可不辨明者世人往往因小疾而治之不得法遂成大病者多矣我所以不惮烦而传腹疼之一门也

  安腹止痛丹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肉桂(一钱) 干姜(一钱) 白术(五钱) 麦芽(二钱) 山楂(十粒)半夏(二钱)水煎服

  清解止痛丹

  芍药(五钱) 枳实(一钱) 白术(一钱) 山楂(二十粒) 浓朴(一钱) 石膏(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三钱) 茯苓(三钱) 柴胡(八分) 当归(三钱) 炒栀子(二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头痛

  头痛之症人以为阳之病也然阳虚而头痛与阳实而头痛者有殊盖阳虚之病即阴虚之症也阳气之虚以致阳邪之旺倘阴气不衰则阳邪有制何能作祟乎然则头痛不可尽言阳症也吾今辨明有阳虚之头痛有阴虚之头痛或曰头乃六阳之首阴气不能到头如何说是阴虚之故不知阴气到头而还而阳气既衰不能接续阴气以致头痛虽是阳虚之故而实亦阴气之衰阴气苟旺亦能上接夫阳气也阴阳原两相根亦两相接原不可分为二也惟其一偏之虚遂至两相之隔矣然则治之法何可不辨阴症与阳症乎阴症之痛也颠顶若晕而头重似痛不痛昏昏欲睡头重而不可抬非若阳症之痛之甚也其症朝轻而晚重身胝又不觉十分之重此乃肾水之衰而肝气克脾虚火升上之故也方用平颠化晕汤治之自然平复但非一二剂可以奏功盖阴病多无近效非药饵之不灵万勿责之近功可也此即四物汤之变方妙在用桔梗细辛于补阴之中阴足而二味解其头之晕是顾阴为本而散邪为末也若阳虚之头疼多是风邪侵袭而然阳气不虚邪何从入于脾胃之阳虚而气遂不能顾首风邪因而相犯然则祛风而可不补正乎但其间阳气之虚从何辨之亦观之症以辨之其症必鼻塞而多涕口渴而多痰其痛必走来走去不定于一方而痛连齿牙或痛连于项背彻夜号呼竟夜不寐者是也吾有一方最佳方名解痛神丹一剂而痛如失此方用川芎至一两而又佐之天麦二冬纯是补阴之味如何治之阳虚有邪之头痛也不知阳邪之旺终由于阴气之衰补其阴而阳自旺阳旺而邪自衰况方中各有散邪之品用之于阴药之中愈足以见其功用之大倘纯用风药未尝无功然真气散尽头痛虽除而他病将见又不可不知也

  平颠化晕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细辛(三分) 山茱萸(五钱) 川芎(五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北五味(一钱) 白芥子(三钱) 桔梗(一钱)水煎服

  解痛神丹

  川芎(一两) 辛夷(一钱) 黄芩(三钱) 蔓荆子(一钱) 细辛(五分) 麦冬(五钱) 甘草(一钱) 天门冬(五钱) 桔梗(三钱)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目痛

  目疾至难治而至易治也世人目疾往往有经岁经年而不愈甚至终身为废疾者有之此岂目病之果难治乎亦治之不早与早治之不得其法耳盖目痛有阴阳之分而辨之不可不预也苟辨之至清用药得当随手即可奏功何至有废疾之成哉阳症之目痛必羞明恶亮大 必赤如火而小 反觉淡红其痛必如刺戳流水结眵或鼻塞而不通或口渴而痰结或身发寒发热而不止此皆火拥于心腹之间肝木气郁而成此目痛也若错认作虚症而用温补之药则必变为两眼青盲之症矣法当用开郁去风之剂方用开目散此方之妙妙在舒肝木之气而加之去湿散火之品不去治目而目之红痛尽除大约二剂便可收功不必多用至于阴虚之目痛虽初起之时略有微疼而痛终不甚大 不赤而小 则红如血者有之或小 不赤而通身作桃花色者有之无泪无眵日间少快夜则反重虽羞明而不甚腹内时时作饥饥则痛较饱时觉重可见日而不可见灯大便溏者有之而小便反觉清长或夜发热者有之而身间发汗不止此皆肾水虚耗不能滋润肝木肝木自顾不暇又何能上润于目必须用纯补真阴之药大剂吞服始能水足而虚火有归经之日倘以寒凉之药治之则必胃气消亡而阳气亦因之而丧或以风药治之散其真气而双目终无红退之时于是有昏花之症于是有拳毛倒睫之症终身成为废人而不悟者比比也予与言及此可胜浩叹子今定一方救之实有神功名为养目至神汤此方前去补肾以生肝使水足而肝木得养肝木有气而双目自明矣但此方必须多服为妙服至半年不特昏花者可以重明而拳毛倒睫者亦能自愈盖治本而末治在其中正不必又治本而又去治末也

  开目散

  柴胡(二钱) 当归(一钱) 白芍(三钱) 白蒺藜(三钱) 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车前子(二钱) 苍术(一钱) 黄连(一钱) 草决明(一钱) 天花粉(一钱)水煎服

  养目至神汤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甘菊花(三钱) 地骨皮(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茯苓(三钱) 白芥子(一钱) 柴胡(三分) 枸杞子(二钱) 葳蕤(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双蛾

  双蛾之症乃少阴之火冲上于咽喉也其势甚速甚急重者有点滴之水不能下喉者一连数日不进饮食而死者有之虽此症皆起于火而火有不同有阴火阳火之异苟不辨明而妄自用药死亡顷刻非发在而亡即身青而死矣阳症如何喉中必先作干燥之状口必大渴引饮痰或结于胸膈之间欲吐不能欲咽不可喉肿如疮小舌红甚喉之两旁内如鸡冠外必作肿状日间痛不可当夜间少安可寐舌必峭而目必赤也万不可与温热之药倘误与之立时发狂矣此症只消用吐法便可全愈古人有用生桐油以鹅翎扫其喉中一吐出顽痰碗许即刻奏功者然亦有火亢之极一吐不能效者奈何然必问其饮食起居从前曾服过何药倘服热药而致此者亦多其大便必燥结三四日不下或小便痛涩者放胆用吾汤以治之方名豆根神散一剂即安而双蛾消归乌有矣此方之妙妙在山豆根之多用此物最消少阴之实火然非甘草桔梗以伴之则下行而不上达故用二味为臣青黛亦止痛消肿之神药以之为辅半夏天花不过消其顽痰则火易消散耳若阴症之双蛾也有形而不十分作痛时而痛时而不痛夜痛而重昼痛而轻口必不干不过微燥而已饮之凉水下喉即快少顷转觉不安胸中膨胀大便如常小便清长即色黄而亦不作艰涩之状此皆阴虚火动之故莫妙用八味地黄汤大剂饮之自然下喉而痰声息肿痛除也盖八味丸专补命门之火下热而上热自消龙雷之火非真火不能引之归经耳然而二症往往有药食不能咽者虽有此等妙药何以下喉阳症用鹅翎扫其喉得小吐则水路少开便可用药阴症则不可用吐法也盖吐之甚则火益沸腾另有巧法用针刺手上大指指甲之旁少商穴刺星星出血其血色必紫必黑血出喉必少宽便可用地黄汤也如不肯刺更用附子为末以 子调成摊在两足之脚心一时辰便开水路便可用药固是至妙之方也

  豆根神散

  山豆根(三钱) 甘草(三钱) 麻黄(五分) 桔梗(三钱) 半夏(二钱) 青黛(三钱) 天花粉(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痈疮

  痈疮之症至凶至恶者莫过发背然而别其阴阳治之无难不知阴阳各疮痈且皆不能奏效况易治乎故痈疮之症但当问其是阴是阳不当计其何轻何重也大约各痈疽疮症初发之时作痛作疼发寒发热多是阳症阳症初起必然红肿高突呼号叫喊自不能免若阴症则不然虽亦发寒发热而疼痛反觉少轻初发之时必现无数小疮头以欺世大势平陂而无高突之状面必色黯不若阳症之面红也治之少瘥死生反掌可不慎乎阳症之疮乃火之有余不能发泄或饮凉水水浆拥遏而成阳毒阴症之疮必生于富贵之人或繁华而兼忧郁或气恼而带房劳内水既干内火自炽蕴毒实深一旦溃发岂可以细小微剂望其生全乎与阳症治法大是悬殊然而阴阳虽有各别有毒瓦斯总无大异也吾今立一方统治阴阳痈疽之各疮无不神效但阳症小其剂阴症多其味也方名阴阳通治丹如若阴症各药倍一半加附子一钱可也余不可乱加此方之妙妙在金银花盖此味乃补阴之妙品又是散邪解毒之圣药然非多加则力薄而效浅吾所以用至三两也阳症何以相宜盖补阴正所以助阳气之不足阳生于阴原有妙用也若阴症尤其所宜加一倍则力大而气专加附子以达其经络无经不入引当归甘草之类同群共济更易奏功也倘世人不听吾言因循失治必致阴症变成坏症而阳症亦变为阴症而不可救者是则可怜也矣

  阴阳通治丹

  当归(一两) 甘草(三钱) 金银花(三两)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脱症

  脱症之有阳阴也于何辨之亦辨之症而已非男脱为阳而女脱为阴也阳脱之症乃阳气之衰阳精不能与阴精相合于是彼此相脱而身亡而阳精与阴精又从何处以辨之阳精者火也阴精者水也阴阳皆在于肾之中无阳则阴不生无阴则阳不化合则生而脱则死也而阳脱之症若何其阳必翘然不倒精尽而继之以血者是也阴脱之症若何精尽而止其阳即痿身寒而无气者是也治阳脱与治阴脱虽皆不可离去人参附子而其中又不可不少有分别治阳脱者宜多用人参而少用附子治阴脱者宜多用附子而少用人参吾今定二方一治阳脱一治阴脱或疑脱症不可服补阴之剂不知阴虚而脱无阴固不能骤生然而有参以生气又有附子一枚以为君则纯是大热之药若不助之补阴之味未免过于酷烈此中实有妙用倘附子不用至一枚断难用补阴之药也设若止用人参而少用附子则阴寒之气逼人又安能回之无何有之乡哉此阴脱阳脱之宜辨也苟知阴阳之辨见此等之症自然不至临时忙乱而枉人之性命也

  阳脱方

  人参(三两) 附子(二钱)水煎服

  阴脱方

  附子(一个) 人参(一两)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汗症

  汗症之宜讲也人以为发汗亡阳耳谁知亦有发汗亡阴之祸哉大约汗症多是热而阳气不能固者始有汗出故世人动以汗出亡阳为辞不知阳生于阴阴气不能固而阳气始能外泄亦有阳气不能收而阴气外逆者亦不可不辨也其阳症若何身必发热口必发渴两目必红赤痰如黄块或吐白沫其汗或如雨或如珠身必狂躁不安脉必洪大而数按之必有力而击指登高而歌或弃衣而走或见水而入皆是阳症之汗也然阳之中有实有虚又从何而辨之汗出而身凉者为虚是矣然亦有汗出而身未凉者为虚虚者口舌必滑胎为白胎者虚也若见黄胎与灰黑之色与红赤之色俱是实邪之火如此辨症断断不瘥虚者宜用补阳之味三黄之汤多加黄 清中补之最妙若实邪之汗非石膏汤不能遏抑其火世人皆知其方余所以不留方也若阴虚发汗人最难知医方亦无佳者吾先言其症而后定其方其症微微汗出如星星光景口必不渴舌必滑无胎或夜有汗而日无汗或动有汗而静无汗或饮食有汗而平时无汗或身有汗而头无汗皆是阴虚之汗也吾今留一方统治之无不神效此方之妙妙在补气之味而加入于补血之中少加桑叶五味以止汗故阴气自生而汗亦自止倘亦用寒凉之味以止汗汗虽止而正气消亡非胃气之寒即脾气之坏矣论理人参亦可多加而余不用之者伤人之贫者多而富者少吾定此方以救万世之人故不以难者强世人也黄 (三钱) 当归(五钱) 桑叶(七片) 五味子(十粒) 白芍(一两) 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痰症

  痰症百病多起于痰无痰则不能成病然痰之生必非无因非阳气之衰即阴气之乏也阳气既衰而风邪外中则痰必生矣其痰之生也或如黄块或如败絮种种之不同或咳嗽之不已或呕吐之不足而继之膨闷治之法以二陈汤加减以治阳症之痰实有奇效然此方人多不善用之往往取败者为何亦因其欠补阳气之味也吾今加减其方名为加减二陈汤以此治阳症之痰无不神效汝见有火少加枯芩一钱可也阴症之痰吐如清水或如蟹涎口必不渴或腹内作声或胸中作闷或夜重而昼轻或面红而时白皆阴虚之痰也阴虚者非脾气之不足则肾气之匮乏也治之法健脾以化其痰补肾以归其水此大法也更有一种下寒之甚火气无多水波泛上必须补其肾中之火以生脾土则土旺始能摄水自然不化痰而化精又在人善于治之也肾火虚寒以致水泛者用八味丸最妙余不再定其方惟是脾肾之虚不至命门之火太微者可兼治脾土而不必纯去补肾余定一方一剂轻二剂痰静三剂痰消乌有矣此方之妙妙在纯去健脾而又去泻湿湿去则痰无党可聚又有白芥子消其膜膈之痰而神曲砂仁又最是醒脾之品同群共济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加减二陈汤

  白术(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半夏(一钱) 人参(五分) 麦冬(三钱)苏子(八分)水煎服

  后方

  白术(五钱) 山药(五钱) 芡实(五钱) 薏仁(五钱) 神曲(五分) 砂仁(二粒)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肿胀

  肿胀之症有水肿气肿血肿虫肿食肿之别五症之中最易治者食肿耳不必分其阴阳以消食之品分消之即愈其次难治者则虫肿亦不必分其阴阳盖虫肿即食之变皆伤脾阴而成健脾而济之下虫之品自然能愈世多留方然用之而不效者何也亦因看不清是阴虚之故而用阳药以去之也吾今留一奇方专治虫臌最妙最神方名化虫绝神丹每日空腹白滚水送下一两早晚二服服三日即有虫从大便中出矣服十日肿胀消再服十日全愈不必尽服也此方俱是补阴之品又是杀虫之药脏腑不伤而反受大益潜移默夺不战之战正妙于战也气臌者乃阳气之郁也世人以水臌法治之转成危症者最多而气臌从何辨之单胀于两胁之间而手足不十分肿者是又不是虫胀之单胀于腹也此等之病宜解郁为主而解郁又以舒肝为急吾定一方名为开郁消肿汤此方用柴芍以舒肝气则两胁之胀满自除又何必用大腹皮与槟榔之消克哉此方可用四剂之后略减其半加入人参三钱连服四剂气臌自消亡于无事矣血臌之病非气病也乃血症也半由于饮食之失宜半由于思想之太结遂成此病其症面黄而腹胀手按之如有物在而又不十分大痛手足必然细小者此是血臌也方用破血安全汤此方大黄用之以逐血然非以补中下之恐有排山倒海之忧今用白术以固腰脐当归生新去旧鳖甲牛膝入于至坚之中以动之又虑脾气消亡又加人参以醒其气安有脾不健而血不下者乎至于水胀之症实有阴阳之殊初感之时两足如泥者乃水症也虽是水浸脾土亦因脾气之虚以致邪水相犯然而脾气之虚又因于胃气之弱是脾阴之病即阳气之衰也初起之时乘其阴气之未亏即以牵牛甘遂二味各二钱治之水去如响又何水臌之难治乎至于阴虚而成水臌者虽亦是脾经之弱然非胃气之衰盖命门火衰无火以温脾土以致水泛为痰留于胃脾之内渐侵入四肢非若水症之由外而内也法当用金匮肾气丸补肾中之火以生脾胃之土而水自归元终亦尽消乌有更有一种纯是阴虚水亦上泛非肾火之不足者其症满身流水囊大而不能卧大便如常小便亦利饮食知味者是法当用六味地黄汤一料煎汤恣饮自然奏功如神耳又不可不知之也

  化虫绝神丹

  鳖甲(一斤) 地栗粉(一斤) 雷丸(二两) 生何首乌(一斤) 甘草(三两) 神曲(半斤) 榧子肉(半斤) 枳实(五两) 槟榔(三两) 使君子(三两)各为末米饭为丸

  开郁消肿汤

  柴胡(三钱) 白芍(五钱) 郁金(三钱) 当归(五钱) 红花(五钱) 茯苓(五钱) 薏仁(二两)枳壳(一钱) 甘草(一分) 陈皮(五分) 神曲(三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

  破血安全汤

  大黄(一两) 雷丸(五钱) 白术(一两) 枳实(二钱) 肉桂(二钱) 当归(一两) 牛膝(三钱)鳖甲(三钱) 人参(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暑症

  暑症有中热中暑之分大约中暑则阴症居多而中热多是阳症何以辨之中暑之人半皆居于高堂大厦虽暑气明是热气如何说是阴经之病不知阴气之虚而后阳邪来犯仍作阴症治之其症必然腹痛头晕吐泻兼作甚则角弓反张霍乱吐泻法当以健脾为主而佐之祛暑之药实为得之方用却暑仙丹倘角弓反张加入肉桂五分否则不可加也此治阴症之法如此若中热阳症若何必得之肩挑负贩之人于烈日火轮之下汗出如雨一时暴中当速以解暑为先而利水为次不可仍补其气也方用化热仙丹此方妙在亦用青蒿盖青蒿最能去暑暑去而利其膀胱是暑从小便而出一剂而即愈也此治阳症之中热又如此

  却暑仙丹

  青蒿(五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三钱) 香薷(一钱) 陈皮(五分) 半夏(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化热仙丹

  青蒿(一两) 香薷(三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麦冬(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喘症

  喘症之宜分别也喘症一时而来者感外来之风邪也必气急不能喘息声如酣声肩必抬上背心寒冷熨之火而不见其热吐痰如涌泉人不得卧此乃阳症之喘也用参苏饮一剂而轻再剂而愈或用小柴胡汤加减用之亦无不奏功如响故不必更立方法也惟阴喘之症最为可畏而又最难治疗也其症亦作喘状人亦不能卧得食则少减太多则 胀咳嗽不已夜必更甚此等之喘乃似喘而非真喘气之有余实气之不足也盖肾气大虚欲离其根惟此一线元阳挽回于脐之上下欲绝而不遂绝之时也法当大补其气而竣补肾中之阴使木火既济始可成功否则气断而速毙矣方用回绝神奇汤一剂而喘轻再剂而喘定一连四剂自有起色而后始可加入桂附之品少少用之不可多用以劫夺之也盖气绝非参不能回于无何有之乡肾虚非熟地山药不能济其匮乏然肾虚之故终由于肺气之虚肺气既虚肾水不能速生故又助肺气之旺而后金能生水子母有相得之宜自然肺气下行而肾气上接何至有喘病之犯哉

  回绝神奇汤

  人参(三两) 熟地(四两) 麦冬(三两) 山茱萸(二两) 玄参(一两) 牛膝(一两)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中邪

  邪有阴邪有阳邪虽辨之不清无致大害然而亦不可不辨者辨之清用药得当自然易于奏功也阳邪之中大约骂詈之声不绝于口发狂而走不欲安静或呼见大头之鬼或喊见金甲之神眼直视而口吐白沫者是也倘以热药投之立时死矣法当用醒邪汤治之自愈或疑阳症而何以仍用阳药不知阳药可以祛阳邪非人参之助正气则邪不能退也阴邪之中双目必闭安卧无声或自言自语声必低微或遗尿手撒或痰响如酣或身子发热不喜见明者是也倘以寒药投之亦立时身丧法当用扶正荡邪汤治之此方之妙妙在用人参为君而佐之生枣仁为臣枣仁生用实有妙理盖中邪之病昏昏欲睡不以枣仁生用则其气更昏而不能醒生枣仁得人参更有殊功所以相佐而相合也阴寒非桂附不能祛邪然非参苓甘术一派扶正之药亦不能夺魂于俄顷返魄于须臾也论理此方去附桂亦可兼治阳症之中邪 终不若二方分治之更妙犹愿人细为消息之耳

  醒邪汤

  人参(三钱) 石膏(一钱) 半夏(三钱) 菖蒲(一钱) 黄连(一钱)水煎服

  扶正荡邪汤

  人参(三钱) 白术(一两) 附子(一钱) 半夏(三钱) 菖蒲(一钱) 茯神(五钱) 甘草(一钱)麦冬(三钱) 丹参(一钱) 当归(五钱) 肉桂(一钱) 生枣仁(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吐血

  吐血宜分阳症阴症者尤宜细辨盖吐血犯人浊道不比衄血之犯清道也清道者气道也浊道者食道也胃中无血而胃中有血吐血从口中而出者非胃中之血而何此血也因胃中有窍不闭而血乃妄行然而此血非止胃经一经之血也盖心肝肺脾肾之血俱奔腾于胃腕之外而渗入于胃中胃不能藏所以上涌而吐也然五脏之血俱不可伤而肾经尤甚一伤肾则经年累月而不可止遏矣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不闭而肾中之血自然上升于胃又理之易知者也然同是五脏之失血又何以辨其为阴为阳此又有故盖吐血无火不能吐血而无水亦不能吐血也无火吐血人能知无水吐血人难测其故又何也吾先言其有火者胃本土也而实有火在胃无土气则吐变为火火存胃中自然挟血而上奔此阳火之焚非水不能相济然而血乃有形之物一时倾盆而出欲急补其水一时既难收功不得不益其气使气生夫血气生则气行气行则血止实有妙理存乎其间其症必口渴齿痛喉干目赤身热便可知为阳症之吐血也治之法须用独参汤一两饮之最妙其次莫若当归补血汤之为更神倘二方之中能调之三七根末各三钱再加入荆芥炒黑者为末同前二方饮之立止断不再吐无奈世人不知妙法使吐血者致成痨瘵未必非吾辈天医过于珍重方法不肯传人之咎也至于阴症何以辨之或一日而数口或经年而咳嗽或痰中见丝或夜重而日无血迹或声哑而声嘶者是也治之法又不可专用参归黄 之品当改用纯阴之味世医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最为相宜但此等之病非一二剂可以速效人见六味汤之迂缓而无近功也往往弃而不用遂至轻变重而重变亡吾今怜惜酌定神方可以长服而不必如六味丸之必须服至三年也此方大半补阴少加阳药以生胃气又用归经止漏之品以塞其窍较六味汤为更神且此药味平妥无有动性盖血症最恶动也熟地(五钱) 山茱萸(三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三钱) 天冬(一钱) 车前子(三钱) 荆芥(炒黑三分) 人参(三分) 山药(五钱) 薏仁(一两) 百合(五钱) 三七根(末五分)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梦遗

  梦遗之症十人常患六七人有此病半如废人盖肾不可泻而可补如何可终日而自泻之也此病之必须速愈而不可因循失治致成终身之漏卮也但其症有阴虚阳虚之分不可不辨不知阴阳而妄治之多见其寡效也阳虚之症气必寡弱而阳痿往往见色倒戈一入梦中又偏鼓往直前而不肯已其先亦必见色而思慕容而视身不能窃而魂随梦游遂成此症当时即用补阳丘涩之药亦易成功而无如人以为梦耳何足忧一而再再而三三而至四至五而玉关不闭矣余今传一方最简最易一剂轻三剂全愈至神之方不可思议者也如若初起之时一剂永不再发倘能消息吾方改剂为丸日服一两亦奏奇功读书之子当奉我为救命之神也至阴虚梦遗又复不同往往有绝非思想而夜间亦遗者此必天禀素虚又加色欲或看春图而摹拟或读野史而怡神或陶情花柳而娱色以至玉关不锁见色则流闻声则泄擦皮肉而辄遗终日呻吟全无健色当大补真元扶助命门之火始可回阳光之离照祛阴荡之群魔闭其关门增其精水不必止遏而精自止也方名壮阳止精汤此方虽名壮阳而实补肾水止用巴戟以温暖命门之火使水足以相济而精自收摄于肾宫而不外遗此不止精而正所以止精也倘徒以牡蛎金樱子之类以止涩其精而不补其肾中之水火吾日见其消亡而已矣芡实(一两) 山药(一两) 人参(五分) 莲子(三十个连心用) 生枣 水煎服

  壮阳止精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三钱) 炒枣仁(五钱) 芡实(五钱) 人参(五钱) 巴戟天(三钱) 车前子(三钱) 北五味(一钱) 麦冬(三钱) 柏子仁(一钱) 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吞酸

  吞酸之症皆肝木之凌土也何以有阴阳之殊哉不知肝经虽属阴然肝中有火以克脾克胃而阴阳遂分之矣大约脾受肝火之侵多属于阴胃受肝火之犯多属于阳耳犯于阳者心中嘈杂如火之焚烧饮之水而辄吐吐水必黄绿之色如醋之酸而不可闻者是也方用解酸汤治之此方之妙皆舒肝之圣药而又解其火郁之气自然手到功成也侵于阴者虽胸中作酸而不甚今日食之必至明日吞酸而不可咽口虽作渴饮之水而酸更加吐出必纯是清水可用热物而不可用凉物者是也方用八味地黄丸实与症相宜然而丸方终不及煎方之速吾今定一方治阴症之吞酸有奇功也方名补阴化酸汤一剂少轻二剂即愈此方之妙妙在健脾多于补肾盖脾健则水湿自去邪水既去而真水自生肾水行于脾之中脾气即通于胃之上又何至胃口之寒出于吞酸而作吐乎倘不知补脾于肾中而惟图止酸于胃上势必变为反胃而不可止也

  解酸汤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苍术(五钱) 炒栀子(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神曲(一钱) 砂仁(三粒) 枳壳(五分) 香附(二钱)水煎服

  补阴化酸汤

  肉桂(五分)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芡实(五钱) 陈皮(五分) 薏仁(五钱) 车前子(三钱) 附子(一钱)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腰痛

  腰痛多是肾病然而腰痛不止肾病也肾病固是阴虚而肾病亦有阳虚者阳虚之病腰必冷气如冰见寒则痛必甚不可俯仰食凉水冷饭之类必然痛甚而不可止阴虚之病痛虽甚而不十分冷冻饮料凉茶食冷饭而亦不十分大痛以此分别阴阳实为得要而治之法亦少有微异也吾今立一方统治之各略加减无不神效名为健腰散阳虚者加肉桂一钱阴虚者加熟地一两各照方服之病各全愈大约不必用至四剂也惟有一种阳症腰痛人最不知其故一时风湿骤侵腰痛不能转侧打恭作揖如千钱系腰一般阳气有余而风邪作祟法当祛邪消湿其病立痊方用祛荡汤一剂轻二剂病如失此方纯去祛风荡湿而又不损其正气所以称神而奏功愈奇也若错认作虚症而用熟地补水之剂则湿以恶湿邪留腰脊而不去必成伛偻之症倘已成伛偻吾有奇方可以渐起之日服一剂三月伛偻可以起立神方也

  健腰散

  白术(二两) 薏仁(二两)水煎服

  祛荡汤

  泽泻(三钱) 防己(一钱) 柴胡(三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一钱) 苍术(三钱) 薏仁(三钱)草(二钱) 半夏(二钱)水煎服

  后方

  薏仁(一两) 白术(二两) 黄 (一两) 防风(五分) 草(二钱) 肉桂(五分) 茯苓(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霍乱

  霍乱之症乃感暑热之气也因人之阴阳有虚有实而症遂分之矣大约霍乱虽有干湿而犯暑邪则一也宜别其阴阳之虚实以用药耳阳症之霍乱腹必大痛欲死而手足不致反张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或吐泻交作不可止抑不比阴症之欲吐而不能欲泻而不得也方用香薷饮治之最佳然而香薷饮为世人妄用不知遵守我今重定香薷之饮一方盖香薷性热必热药冷冻饮料始能顺其性而奏功也我所定方与世上之香薷饮各有不同然而吾方实异于世人所定之方也凡遇暑天而患霍乱者用吾方煎饮无不下喉即定耳至于阴症霍乱此方亦可并用但宜加入人参三钱或二钱或一钱煎服亦佳但不可一气服之必须缓缓呷之则暑气自消而正气来复非吐则泻便庆回春矣设更用桂附热剂以劫之虽亦有一时奏功者而乱定复乱往往变生他症又不可不知也香薷(三钱) 白术(三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浓朴(一钱) 茯苓(三钱) 藿香(五分)砂仁(一粒)煎汤候冷冻饮料之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生产

  生产如何有阴阳之分如阴虚不能产即阳虚不能产也但何以辨其阴阳之虚也阳虚者气虚下陷而浆水必然干枯往往有不能转头而即欲产者倘以手脚先下此至危之症或用针刺儿之手足未为尽善必须多用参 使气足而儿身自能转动不可止见其浆水之干枯而徒用滑胎补水之药以濡润之也方用救胎两全散一剂儿身实时活动二剂而儿头到门立产矣盖参 原是纯于补气之药二者同用更见奇功况又各用至二两之多则气生于无何有之乡母健而子自不弱自然勇力出于寻常而转身甚速也尤妙加升麻三分以少提其滞气气不滞而生产更自神奇也若阴虚不能产者又从何辨之儿头业已到门而交骨不开水自然不能推送以至于此非大补其水又何以推送之易乎方用顺推散一剂而交骨一声响亮儿头窜出而生矣倘儿头先不到门此方万不可加柞木以轻启其门户也切戒之戒之盖当归川芎原是补血之神品而柞木又是开关之圣药自然相合而成功也倘舍此不用而徒用催生兔脑之丹恐徒取败亡而已矣

  救胎两全散

  人参(二两) 黄 (二两) 升麻(三分)水煎服

  顺推散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红花(五钱) 柞木枝(五钱) 益母草(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小产

  小产多是阴阳之虚而又加好色以至胎动不安少有所触使至堕落矣然则不急补其阴阳之气血又何以安其胎乎但阳衰之症从何而辨其妇必然嗜卧懒于下床少若起居之劳倦便觉心烦头晕饮食少思者是也方用安胎上圣汤一剂即安二剂不再动矣多服尤妙然亦不必至十剂也阴虚而动者人必瘦弱或夜热而昼寒或夜有汗而昼无汗皮焦骨热咳嗽时见者阴虚也方用养阴安胎汤此方专治阴水之虚而少佐之补阳之品前方纯乎补阳而少佐之补阴之味总使阴阳不可偏胜而调济之不可失宜也后方大约服四剂自然胎安如肯多服尤佳亦听病患之意而医者不必过强之也

  安胎上圣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山药(五钱) 茯苓(二钱) 黄 (五钱) 甘草(一钱) 杜仲(二钱)白扁豆(三钱) 麦冬(三钱) 北五味(一钱)水煎服

  养阴安胎汤

  熟地(五钱) 山药(一钱) 茯苓(一钱) 山茱萸(二钱) 枸杞(一钱) 杜仲(一钱) 白术(二钱) 陈皮(五分) 当归身(三钱) 人参(五分)水煎服(倘热甚加黄芩一钱不热不必加也)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产后

  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补气血即补阴阳也然而产后又不可徒补气血而不分阳盛阴衰阴盛阳衰而概用补剂也如产后身热血晕此气衰不能生血以致血晕不可止补血而尤宜补气当用人参为君而佐之当归川芎荆芥为妙如产后儿枕作痛手不可按而血晕此乃血气有余以致阳衰不能运动亦用前方加山楂十粒便可奏功惟有亡血过多仅存微气或作寒作热必须大补其血而少补之以气为得方亦用前汤以当归川芎为君臣以人参荆芥为佐使未尝不可一剂奏功也产后原有专门吾所以止言大概大约阴虚者夜必沉困阳虚者日必软弱耳以此用药更为得宜汝再广之可耳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子嗣

  子嗣之当分阴阳也天师与仲景张公定方于从前而雷公又发明之于后吾可以不必再言之矣然而何故又言之耶盖阴阳偏胜终难生子徒服温补之品亦复何益必须知其阳虚者补阳阴虚者补阴庶几阴阳两得其平有子之道也如见人见色倒戈望门流涕正战而兴忽阑或欲再举而终不振此阳气之衰微又何疑哉方用扶弱丸以助之每日酒送下六钱或一两服三日阳事振作非复从前之衰惫矣然三日之中母染色欲吾方始见神奇倘一犯吾禁止可少助其半而不能大改其观非我传方之不精也阴虚不能生子者又不可服此药阴虚者必然多火火之有余水之不足熬干阴精泄亦不多或太热而惊其胞或水少而难于射或夜热骨蒸汗出亡阴皆不能生子吾今立一方如法修合终日吞咽必能生子每日早晚吞下五钱或一两亦可多之更美服至三月半年未有不生子者二方各有至理各有奇功要在人分别阴阳以为种玉之丹也

  扶弱丸

  人参(六两) 白术(一斤) 黄 (二斤) 巴戟天(半斤) 肉桂(三两) 鹿茸(一对) 远志(三两)覆盆子(四两) 柏子仁(三两) 熟地(半斤) 北五味(三两) 山茱萸(六两) 肉苁蓉(一支) 龙骨(二两) 杜仲(四两) 驴鞭(一具大而壮者佳) 麦冬(四两)各为末蜜为丸酒送下(每日或服六钱或一两)

  后方

  熟地(一斤) 地骨皮(一斤) 天门冬(半斤) 麦冬(一斤) 山茱萸(一斤) 芡实(一斤) 山药(一斤) 玄参(四两) 北五味(三两) 车前子(四两)各为末蜜为丸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咳嗽

  咳嗽之宜辨虚实也初嗽之时多是实久嗽之后多是虚肺主皮毛一感风寒便成咳嗽痰气住于胃腕之间而不得散鼻塞流涕而不已其咳嗽之声必响其吐痰亦必或黄或绿重且身热而喉痛嗑干胸中膨闷而不可解此皆邪气之实也若以为□□□□剂则邪未散而气更壅滞矣故初起之□□□□风药解散为第一惟世人治嗽实多其方□□□□者无几也吾今酌定一方可以为永远之□□□□名宁嗽丹此方祛风祛痰又不耗气治初起之咳嗽殊有神功大约二剂无不愈者此治实症之咳嗽人幸存而收之又何必用柴胡防风过于消散哉至于肺虚嗽症非脾胃之虚即肾肝之涸也咳嗽至于日月之久若有风邪即不服药亦宜自散今久而不愈因脾气不健土不能生肺金则邪欺肺气之无亲况土虚则肝木必然过旺又来克脾而金弱不能相制则邪气无所顾忌盘踞于肺中而不去或日久而成嗽也然何以知其脾气之虚以致其久嗽之不已论其饮食则能食而不能消口欲餐而腹又饱或溏泻而无休或小便之不谨皆是脾虚作嗽也法当用培土之味而益之止嗽之品方名土金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半料即全愈此方全不治嗽而嗽自安盖健脾之气而肺气有养邪自难留故不止嗽而嗽自已也肝经之虚以致久嗽者何故肺金本克肝木肝木之虚肺金免乎制伏宜于肺气之有养矣何得反致咳嗽不知肝木之气必得肺金之制而木气始能调达今因肝木素虚而风又袭之筋不能疏益加抑郁而不伸此咳嗽之未能痊也法当舒肝中之郁滋肝中之津而金气始能彼此之相通而不致上下之相隔庶几嗽有止时也然而肝虚之症又从何而辨之问其人必两胁作胀闷之状或左边之疼痛而手不可按或面目之青黑而气无开或胃脘作酸而欲吐或痰结成小块而咽在喉咙或逢小怒而咳嗽更甚此皆肝虚咳嗽之病也世人治肝经之咳嗽原无方法动以老痰呼之误之甚矣吾今立一方专治肝虚作嗽之症神效之极方名木金两治汤此方之妙全去舒肝而不去治肺盖久嗽则肺气已虚何可又虚其虚故不用风药以散肺金之气也然则何不补肺金之气耶不知肝虚所以久嗽若又去助肺则仍又致肝木之不得伸何若竟补肝舒木之为得耶况方中祛痰祛风于表里胆膈之间又未尝不兼顾肺邪也此方之所以神而妙耳肾虚之嗽更自难明肺为肾之母子母相恋岂有相忌而作嗽之理殊不知肺金之气夜卧必归息于肾宫所谓母脏子舍也今肺金为心火风邪所凌逼既无卫蔽劝解之人又无祛逐战争之士束手受缚性又不甘自然投避子家号召主伯亚旅以复其仇子母关切安忍坐视自然统领家人腾上祛邪无奈强邻势大贼众瞒天而其子又国衰民弱不能拒敌逃窜披靡肺金之母不得已仍回己家而肾宫子水敌既未除而家人星散亦且民作为盗不复仇而反助仇矣于是水化为痰终年咳嗽而不能愈也法当专补肾水而兼益肺金之气其症始可安然然肾虚作嗽之症若何辨之饮食知味可饮可食全无相碍惟是昼轻夜重夜汗则淋漓或夜热之如火或声嘶而口不干或喉痛而舌不燥痰涎纯是清水投之水中而立化或如蟹之涎纯是白沫皆肾虚咳嗽之症也论方莫妙用八味地黄汤去桂附加麦冬五味大济煎饮必能奏功如响然而可作丸而不可作汤诚恐世人不知倦于修合吾今另定奇方可代地黄之汤也方名水金两治汤此方奇绝补肾补肺而又加去火之剂使骨髓之虚火皆安又何虑外邪之相犯肾中不热则水气相安自然化精而不化痰况方中又有薏仁车前以利其膀胱之气分消败浊而精益能生非漫然而用之也愿人加意吾方以治肾虚之咳嗽又奚至经年累月受无穷之累哉

  宁嗽丹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黄芩(一钱) 陈皮(一钱) 天花粉(二钱) 麦冬(三钱) 苏叶(一钱)水煎服

  土金丸

  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一两) 桔梗(一两) 白芍(三两)麦冬(三两) 干姜(一两) 神曲(五钱) 陈皮(五钱) 薏仁(三两)各为末蜜为丸

  木金两治汤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柴胡(三钱) 炒栀子(二钱) 苍术(二钱) 甘草(一钱) 神曲(一钱) 白芥子(三钱或五钱) 防风(五分) 枳壳(五分)水煎服

  水金两治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三钱) 车前子(三钱) 薏仁(一两) 玄参(三钱 )地骨皮(五钱) 牛膝(二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喘症

  喘症之有虚实也喘症遇风而发此实邪也可散邪而病辄愈其症喉作水鸡声喘必抬肩气闷欲死视其势若重而其症实轻盖外感之病而非内伤之患也方用射干止喘汤一剂即愈不必再剂也此方虽皆祛邪散风之品而有补益之味以相制邪去而正气无亏倘无补味存乎其中但有散而不补风邪虽去喘亦顿除后日必有再感之患不若乘其初起之时预作绸缪之计也至于虚喘若何口中微微作喘而不至抬肩盖短气之症似喘而非喘也问其症必有气从脐间上冲便觉喘息不宁此乃肾虚之极元阳止有一线之微牵连未绝而欲绝也法当大补肾宫之水而兼补元阳之气则虚火下潜而元阳可续方用生水归源散此方神而更神此等之病非此等之方不能回元气于将亡补真水之乘绝一剂而喘轻再剂而喘定三剂四剂而安宁矣庶几身可眠而气无上冲之患矣倘不用吾方自必毙或少减乃亦能奏效然而旷日迟久徒增困顿与其后日多服药饵过于吾方之多何若乘其初起之时即照吾定之方而多与之痛饮能去病之为快哉

  射干止喘汤

  射干(二钱) 柴胡(一钱) 麦冬(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一钱) 黄芩(一钱) 苏子(三钱) 百部(一钱)水煎服

  生水归源散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人参(三两) 牛膝(五钱) 麦冬(三钱) 车前子(五钱) 北五味(三钱) 胡桃仁(五个) 生姜(五片)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双蛾

  双蛾症之虚实从何辨之大约外感者为实内伤者为虚而外感内伤又从何而辨之大约外感者鼻必寒舌必燥身必先热而后寒痰必黄而白目必赤而浮此邪气之实也用杀蛾丹治之用鹅翎吹入喉中必吐痰涎碗许而愈神方也内伤者虽同是为蛾喉肿而日间少轻痰多而舌必不燥吐痰如涌泉而下身必畏寒两足必如冰冷此正气之虚也用八味汤必然奏功吾今更定一方名为三陆同补汤此方之妙妙在水中补火水足而肺经有养亦火温而土气有生则肺经兼有养也况方中原有生肺之品而肺金有不安宁者哉肺肾脾三经俱安则邪何所藏自难留恋于皮肤之内邪退而肿自消双蛾顿失其形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矣

  杀蛾丹

  硼砂(一分) 丹砂(三分) 牛黄(一分) 冰片(一分) 儿茶(一钱) 麝香(一分) 石膏(一钱)各为绝细末

  三陆同补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薏仁(一两) 肉桂(二钱) 人参(一钱) 白芥子(五钱)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目痛

  目痛有虚有实实痛之症必然红肿流泪结眵或如锥伤或如砂入羞明喜暗见日光而如触对灯影而若刺起障生星发寒发热吐痰吞酸大便实而小便黄此皆邪火之实症也治之法必须散邪解热祛痰为主倘遽以补药为先愈助其火势之焰痰且不得消而邪且不易散方用泻火全明汤治之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参之多以解散浮游之火而各药无非入肝舒木之品去湿热而除风邪消痰结而培土气不治目而正所以治目也虚痛之症色必淡红即红而亦不甚痛虽羞明而无泪虽畏明而无星大便如平时小便必清长有痰亦不黄畏寒而无涕此肾肝之虚症也治之法必须补水舒肝为主倘然以逐邪散火为先势必轻变重而重必变盲矣方用温补救目散治之此方肝肾两补而尤注意于肝虽肝木之枯由于肾水之竭以致肝木不能养目然而肝气虽必得肾水以相资必竟目为肝养补肝则目自然有光故补肾尤须补肝之为先也世人治虚眼之方原无佳法一见目痛动以风药治之往往坏人之目倘闻吾之教而辨其虚实毋论或先或后实者用前方虚者用后方则目病必能随手回春何致有失明之叹哉可见虚实之必宜辨明而用药之不宜少差也

  泻火全明汤

  柴胡(二钱) 草决明(三钱) 甘菊花(二钱) 玄参(五钱) 炒栀子(二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三钱) 白芍(三钱) 泽泻(一钱) 车前子(一钱) 龙胆草(一钱)水煎服

  温补救目散

  熟地(五钱) 当归(五钱) 白芍(一两) 山茱萸(五钱) 甘菊花(五钱) 葳蕤(五钱) 枸杞(三钱) 薏仁(五钱) 柴胡(五分) 车前子(二钱) 白芥子(二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吐症

  吐症之虚实尤不可不辨不知虚实而轻用药饵死亡立刻可不慎欤吐有朝吐暮吐饱吐饥吐虫吐水吐之异朝吐者阳气虚也暮吐者阴气虚也饥吐者邪火之实也饱吐者寒邪之实也虫吐者有虚有实虚则寒而实则热也水吐者吐黄水为实吐清水为虚也朝吐之病乃头一日之食至朝而尽情吐出也此乃阳气之虚阳气者乃肾中之阳气虚而非脾阴之气虚也若徒以人参白术以健其脾气亦终年累月而寡效不助其肾中之火则釜底无薪又何以蒸夫水谷此其症胃气不弱故能食之以藏于胃中而胃既藏一宿自当转输于脾矣而脾寒之极下不能化自然仍返于胃而胃不肯受而上反而出矣倘认之不清皆为胃气之弱仍用参 之类则胃益健而脾之寒虚如故何能使之下行哉况脾气既寒下既不能推送则大肠久无水谷之养亦且缩小即或脾有残羹剩汁流入大肠而大肠干枯亦难润导势不得不仍返之于脾而脾仍返之于胃而胃仍返之于咽喉而上出矣治之法急于肾宫温之方用八味地黄丸大剂煎服始能水中生火以煮土中之谷气脾土热而传化亦易且大肠得肾水之滋润则水谷亦可下达矣暮吐者朝食而即吐也亦有随食而随吐者此乃阴水衰之故胃中无液不能润喉所以水谷下咽便觉棘喉故随食而随吐或朝食而暮吐也倘亦以胃之虚而错用健脾开胃之剂愈助其火势之炎蒸而食转不能下咽矣法当用六味地黄丸汤大剂煎服或四物汤加人尿人乳亦大剂煎服庶几可愈否则徒自苦而已矣饱吐者因先有风邪入于胃中饮食入胃而胃气得饮食之势难与邪气相战故一涌而出往往有一吐而病自愈者所谓吐之即发之也吐后用二陈汤加减调治之亦未为不可至于饥吐者腹中无食何以作吐盖寒邪入腹挟肾水上凌于心驱其火而外出也此乃至危之症然而寒邪挟肾水而上冲者饱时亦有此病终不若饥时之吐为更重法当以热药温之方用理中汤温其命门之火健其脾胃之土使元阳无奔越而厥逆有返还之庆也虫吐之症虽有虚实寒热之异而虫吐则一也吾定一方专治虫而加减之可通治虫吐矣方用定虫丹服后万不可饮之茶水约二时可饮矣此方乃杀虫之圣药而又不十分耗气所以饮之而虫死而痛亦随之而定也水吐之病吐清水者乃脾气之寒虚不若吐黄水者胃气之实热也故最宜辨清喻嘉言谓吐清水者有水窠之异不然何以吐水而绝不吐食耶其言则是而看症实非胃口之中那有更生一窠囊之理不知脾气寒虚则水不能分消专聚于脾而不知一经泛滥则倾肠而出而胃中糟粕何以绝无此又有故存焉盖胃气之行原禀令于脾土里病而表亦病脾病而胃亦病也脾之水既然上溢胃之水亦必然上行脾之气使糟粕不出胃之气亦使糟粕不出也喻生不知其妙以物理窥脏腑浅哉之见也此等之病必须健脾而加之重堕之品而不可单尚塞窍之药以专恃乎阻抑之也方用遏水丹一剂而吐止再剂而全愈三剂而吐不再发盖人参补气而白术止水二味原有奇功况又加茯苓等类以分消其水势之滔天又用鹿角霜以止流而断路又何至上吐之奔越哉

  定虫丹

  白芷(一钱) 苦楝根(二钱) 枳壳(一钱) 使君子(十个槌碎)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 白薇(三钱) 榧子肉(三钱槌碎) 茯苓(三钱) 乌梅(三个) 水煎服如热加黄连(一钱) 寒加干姜(一钱)实加大黄(二钱) 虚加人参(三钱)

  遏水丹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茯苓(一两) 肉桂(一钱) 干姜(二钱) 鹿角霜(一两) 水煎调鹿角霜末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泻症

  泻症多虚亦未尝无实泻也实泻之症腹痛多不可手按完谷不化倾肠而出粪门之边觉火毒烧焚里急后重与痢疾正复相似但无鱼冻瘀血而已此乃火势借水横行土随水转翻江破海而来其势难于止抑投之茶水立时俱下投之米食即速传出仍如故物似乎膀胱不化而脾胃无权大小肠尽行失令苟不治之得宜三昼夜必然归阴此等之症万中见一原不必细辨然世既有此病之一种吾又何可置而不论世人用脾约丸亦佳而终非一定不可移易之方吾今特传一方以治此症神验之极方名收脾汤先服未有止势再服之无不止者神方也其虚症之泻或脾泻或肠泻或肾泻三症大约可包而治之法亦不相远惟是肾经之泻不特不可止水而兼且必须补水以止泻人实难知非补水可以止泻盖水必得火而后能生补水者又不可不补火也补火者补命门之火也火在水之中徒补火则火且飞扬不能止泻必于水中补火则火得水而生而水得火而止其中实有至理非漫然好辨也但脾泻肠泻与肾泻从何以辨其虚实哉脾泻之虚腹喜温而不喜冷冻饮料食能食而不能化面色痿黄手足懒惰此脾泻之虚症也方用燥脾止流汤方中纯是健脾去湿之品投脾之所好土旺而水自归元也肠虚之泻腹中时时雷鸣或作水声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者是此等之病亦要健脾助气为妙而佐之实肠之品则泻可除而肠之气又旺可以传导水谷也方用补肠至圣丹此方之妙妙在鹿角霜下行而固脱然不佐之人参健脾之药虽用鹿角霜仍是徒然止脱而终不能生气于绝续之时挽回于狂澜无砥柱之地也肾虚之泻必于夜半子时或五更前后痛泻三四次五六次不等日间仍然如病患者此是肾泻名为大瘕泻也倘徒以脾胃药止之断不能愈必须用热药以温其命门为妙方用温肾止泻汤此方虽补肾而仍兼补脾补肾以生其火补脾以生其土火土之气生寒水之势散自然不止泻而泻自止也

  收脾汤

  黄连(五钱) 山药(一两) 薏仁(五钱) 车前子(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五钱) 肉桂(五分)水煎好用米糕粉炒熟调服之

  燥脾止流汤

  人参(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泽泻(二钱) 吴茱萸(五分) 炒干姜(五分) 茯苓(五钱)神曲(五分)水煎服

  补肠至圣汤

  人参(三钱) 茯苓(五钱) 薏仁(一两) 芡实(五钱) 肉桂(一钱) 山药(一两) 鹿角霜末(五钱)水煎汤调服

  温肾止泻汤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熟地(八钱) 附子(二钱) 肉桂(二钱) 车前子(二钱) 北五味(三钱) 山茱萸(五钱) 山药(一两) 薏仁(五钱) 巴戟天(五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头痛

  头痛有虚有实实痛易除而虚痛难愈实痛如刀劈箭伤而不可忍或走来走去穿脑连目连鬓连齿而痛风痰壅塞于两鼻之间面目黎黑胸膈饱胀叫喊号呼皆实症也倘以为虚而用补阳之药转加苦楚必以散邪去火为先而病始可去方名升散汤此方全是发散之药必须与前症相同者方可用二剂而病去如失否则未可轻投也至于虚症头痛有阳虚阴虚之分阳虚者脾胃之气虚阴虚者肝肾之气虚也脾胃之气虚者或泻后得病或吐后成灾因风变火留恋脑心以致经年累月而不效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一钱半夏三钱一剂而痛如失阴虚者肾肝之气不能上升于头目而颠顶之气昏晕而头岑岑欲卧或痛或不痛两太阳恍若有祟凭之此症若作阳虚治之不特无效而且更甚往往有双目俱坏而两耳俱聋者可慨也方用肝肾同资汤一剂而晕少止再剂而晕更轻四剂全愈此方妙在肝肾同治少加入颠之药阴水既足肝气自平肝气既平火邪自降设不如此治法徒自于头痛救头风邪未必散而正气消亡必成废人而不可救矣

  升散汤

  蔓荆子(二钱) 白芷(二钱) 细辛(一钱) 本(五分)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肝肾同资汤

  熟地(一两)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一两) 细辛(五分) 郁李仁(五分) 白芥子(五钱)水煎好半钟加入酒一碗其饮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臂痛

  臂痛虽小症而虚实宜分盖此等之症最难辨也实症若何其痛长长在于一处皮毛之外但觉苦楚按之痛更甚口渴便闭此实邪也用搜风散火祛痰之味自然有效苟若不然更添疼痛吾以外祛汤治之一剂而痛轻两剂而痛减三剂而痛愈使邪从外入仍从外出也虚症若何其痛不定或走来而走去或在左而移右捶之而痛减摩之而痛安或作 而现形或生瘢而见色口必不渴而痰结更深肠必干枯而溺偏清白此真气之虚而痰气壅滞固结而然也若用祛风之剂而身原无风或用祛火之药而体非实火即用消痰之剂而正气既虚痰亦难去必须用健脾补肾之药而后佐之去风去火去痰之品自然手到病除也方用卫臂散此方全不去治臂痛而单去滋肝益肾水木有养自不去克脾脾气健旺自能运动四肢何致有两臂之痛哉

  外祛汤

  白术(五钱) 防风(三钱) 炒栀子(三钱) 荆芥(三钱) 半夏(三钱) 乌药(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芍(三钱) 水煎服

  卫臂散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防风(一钱) 白芥子(三钱) 白芍(五钱) 茯苓(五钱) 熟地(五钱) 枸杞子(三钱) 薏仁(三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足痛

  两足之痛亦有虚实其症与两臂相同而少有异者盖足居下流多感水湿之气实症之生必为水肿按之皮肉如泥者是也虚症之生虽感水气而不致肿胀之如泥骨中作酸时痛时止久之膝大而腿胀者是也实症宜泻其水用牵牛甘遂各二钱煎汤服之实时获效正不必俟其大肿而后治之也虚症不可泻水宜补其气而兼利湿温其火而带治其风之为得也方用顾足散此方之妙妙在用气分之药以壮其气气壮而后利水则水自出而邪自难留也

  顾足散

  黄 (一两) 薏仁(一两) 芡实(五钱) 白术(一两) 车前子(五钱) 肉桂(五分) 防风(五分) 茯苓(五钱) 白芥子(五钱) 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齿痛

  齿痛人之最小之疾也然不得其阴阳之道最不能愈而最苦也齿之部位不同有脏腑之各属然而各分脏腑之名目反致炫惑不若单言阴阳易于认识虽然阴阳终于何而辨之仍亦辨之脏腑而已矣大约阳症之痛多属于阳明胃经之火此火多是实火发作之时牙床必肿口角流涎喉咙作痛欲食甚难不食作痛汗出而口渴舌燥而便闭倘以补阳补气之药祛风杀虫之方治之多有不效即或少有效验亦随止而随痛牵连作楚者比比也法当用竹叶石膏汤一剂而痛轻二剂而全愈不必三剂也至于虚症之痛多是肾经之病肾水熬干肾火上越齿乃骨之余骨髓无肾水以相资使致齿中作痛倘亦以祛风散火杀虫之品急救之不特无济于事而痛且更甚从前或一齿之痛后必上下之齿全痛矣法当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骨碎补治之一剂而痛失真奇异之法也二方治虚实之齿痛实为至妙惟是虫牙作祟不可拘于虚实之分以五灵脂为细末先以净水嗽口后以醋调灵脂含漱多时立时虫死而痛除又不可不知也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心痛

  心痛之宜辨虚实也古人云痛无补法是痛不可以虚实言也然虚可补而实可泻心痛言虚实即宜言补泻矣人恐不相信不知心痛有可补之道人未之知也如心痛之时昼夜呼号饮食难进此实火也断断不可用补一补而痛必更甚必有死亡之祸然而能于补中泻火亦未尝不可却病盖补正气少而去火之药多又何患乎补也方用先攻散治之一剂即止痛神方也论此方有白芍之酸收似乎不宜治火痛之心病谁知栀子枳壳贯众各皆祛火散邪之药而无芍药以调和之则过于杀伐未必不使穷寇之死斗妙在用芍药以解纷则剿抚兼施实有人谋不测之机也至于可补之心痛亦因其虚而可补故补之也其痛必时重而时轻喜手按而不喜不按与之饮食而可吞此痛名为去来痛也去来痛原是虚症岂可执痛无补法而不用纯补之药哉吾今立一方名为消痛补虚饮一剂而痛如失二剂全愈不再发亦神方也盖去来之痛全在心气之虚少有微寒留于膻中之下寒远则不痛寒近则少痛也此等之病往往有经岁经年而不愈者亦因人不敢用补邪无所畏留住于皇畿内地时时偷窃作祟耳今吾用大剂补药以补其膻中譬如相臣得令英察精明必然擒贼小偷细盗焉敢潜住皇居左右哉此方之所以神耳

  先攻散

  芍药(五钱) 栀子(五钱) 枳壳(五钱) 贯众(五钱)水煎服

  消痛补虚饮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茯神(五钱) 枳壳(一钱) 广木香(一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甘草(一钱) 附子(一片重二分)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胁痛

  胁痛之虚实又何以辨之胁痛属之肝肝经本是至阴之位宜乎痛皆阴症也不知肝虽属阴而气则属阳或一时感冒风邪两胁作痛痰壅上焦中腕不痛结成老痰欲吐不能欲下不得亦最苦之症也法当用舒肝散风之药逍遥散最妙之方也至于肝气之虚一旦触动怒气伤其肝血亦两胁作痛其症亦与前症相似但无欲吐不能欲咽不下之状论理亦可用逍遥散以舒解之然而本方药味虽佳而分两欠重吾今更立一方名为平肝舒怒饮治因怒胁痛甚效或因郁而作痛者亦无不神一剂而痛如失此方之妙妙在芍药用至一两之多则肝木得酸而自平况又佐之当归之补血以生肝又佐之各品相辅之宜则肝气之郁解而两胁又何能作痛哉倘不知用此一旦用小柴胡等汤虽亦能去痰而旷日迟久不能如此方之神速耳

  平肝舒怒饮

  柴胡(二钱) 白芍(一两) 炒栀子(三钱) 当归(一两) 白芥子(三钱) 车前子(三钱) 白术(三钱) 枳壳(一钱) 丹皮(三钱) 神曲(一钱) 麦芽(二钱) 山楂(十粒)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腹痛

  腹痛之虚实又何以辨之腹居至阴之下以痛之皆阴症也既是阴症宜虚而非实矣谁知痛之不同有虚有实之异乎实痛何以辨之按之必手不可近此乃燥屎结成于大肠之内火迫于脏腑之间伤寒日久最多此病此乃实邪而非虚病之可比方当下之为妙仲景张公有大柴胡乘气亦可选用然而非专治腹痛也吾今另立一方专治腹痛之症实有神效名为涤邪救痛汤此方虽有大黄之下邪而即有当归生地之生血以活血总然有枳实之推荡而无妨亦攻补并施之妙法也倘腹痛而身有寒邪未散本方中加柴胡一钱足矣余可不必增入一剂而邪散秽出身即凉而痛如失至于腹痛虚症大约畏寒畏食喜热手之相熨喜健人之按摩盖虚寒之气留于下焦之故也其大便必溏而小便必然清冷一问可知无多深辨方用祛寒止痛汤此方妙在用白术为君以利其腰脐之气气湿而寒温之气不能留于腹中自然邪从小便而出而疼痛之苦顿除也倘以轻清之味和解之未必奏功如神至此

  涤邪救痛汤

  大黄(五钱) 红花(一钱) 生地(五钱) 当归(五钱) 枳实(一钱) 浓朴(一钱) 天花粉(一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祛寒止痛汤

  白术(一两) 肉桂(二钱) 甘草(一钱) 吴茱萸(五分) 砂仁(三粒) 藿香(一钱) 人参(二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吐血

  吐血最难治之症虚实更不可不知吐血实症百中二三非感暑而得即大怒而成也其余郁症不可言实病矣暑症之成自家必然知道必有热气从口中而入一时不能外却而吞入胸中便觉气逆痰滞少顷倾盆吐血虽血既倾盆而出亦成虚症然终不可因其已失之血而谓是虚症以治之也法当解其暑热而佐之引血归经之品火散而血归经络虽身子微弱而血终不再吐也方用解暑至神汤一剂而血症顿愈不必再剂也大怒吐血以致肝气大伤不能藏血亦倾盆而出但其色多紫不若伤暑之纯红也若见其吐血之多便为虚症而用黄 补血之汤未为不可然终非治肝平怒之法肝气不平吐血又何日止也方用平肝止血汤一剂而病如失再剂不再吐血矣此方妙在白芍用至三两始能平其大怒之气况肝中之血尽情吐出非芍药之多何能滋润又虑芍药尚不足以平肝又益之以丹皮之凉血而佐之以柴胡之舒肝又恐漏卮之路熟加三七以杜其隙相制得宜所以奏功如神也此方服后必须六味地黄汤加麦冬生地当归白芍各三两为丸每日吞服一两一月如平时也此又善后之计又不可不知至于虚症吐血或因房劳或因行役或因气郁皆能失血我有一方可以通治名为救生丹一连数服未有血症之不愈者愈后将此方少减一半终日煎汤作饮能服至三月者断无再行吐血之理何至有少年夭亡者哉

  解暑至神汤

  青蒿(一两) 生地(一两) 人参(五钱) 荆芥(末炒黑三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一两)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平肝止血汤

  白芍(三两) 丹皮(一两) 炒栀子(三钱) 白芥子(三钱) 柴胡(五分)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三七根末服

  救生丹

  熟地(一两) 生地(一两) 麦冬(一两) 人参(三钱) 荆芥(三钱) 三七根(末炒黑三钱) 水煎调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发狂

  发狂之有虚实也发狂多是热邪之作祟然亦间有虚火之发狂又不可不知也发狂之实症与治实狂之方法前文已载兹不再论但论阴虚而发狂者此症妇人居多郁气不伸思慕不遂一时忧愤遂成此症或披发行歌或出门呼唤见男子则思其心上之人见女子则嗔其目中之刺或吞炭而食泥或毁容而割体人生抱病至此亦可怜也此皆肝气实郁肝血干燥两关之脉必然沿出寸口所谓欲得男子而不可得者也此等之病必须大补肾中之水足以生肝而少加之以安心祛痰之药又益之以解郁降火之味自然羞愧顿生前狂自定方名解羞汤一剂即见神功二剂全愈不必三剂也吾传方至此亦怜妇人之郁而成此病也倘见左关之脉沿出寸口人未发狂之前即以吾方减十之六七早为治之又何至有花颠之患哉远公可记之汝将来有治此等之病者故吾先传此方也

  解羞汤

  熟地(二两) 白芍(三两) 柴胡(三钱) 炒栀子(三钱) 生枣仁(五钱) 菖蒲(一钱) 白芥子(三钱) 茯神(一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山茱萸(五钱) 丹皮(五钱) 当归(五钱) 香附(二钱) 郁金(一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耳聋

  耳聋之宜知虚实也耳虽属于肾耳聋自然是肾水之虚以致肾火之旺故气塞而不通老人多有此症补其水而少加开窍之药渐渐耳聪亦不能一时奏效其症饮食如常手按之更觉无蝉鸣之响者是也至于实症或作蝉鸣或如涛响或发寒作热饮食少思吐痰成 面目青黄赤白之不同时而汗出时而汗止汗出觉轻汗止则重遇食转加遇热更甚此乃实聋之症也肾虽开窍于耳而胃为肾之关胃热而反感风邪则火热于中而邪壅于外肾气且随胃气而助焰其窍反致遏塞故耳亦聋也重者常若有千军万马汹腾之状手按之其聋十倍者是也若用补肾补脾之药益添其壮盛之气而聋且倍常治之法宜用发散降火之剂我今留一方一治虚聋一治实聋也虚聋方名为清音汤此方不特补肾而兼去补肺补心补肝者谓何盖肾水不能自生必得肺金之气下降而后能生也心肾相通而耳之窍始不闭欲心之通窍舍肝气之相生又何以通之耶故必补肝以生心火也况肝有补而后能泻不致耗窃肾气则肾水更有生气矣此耳聋之所能自愈也但此方必须多服为妙盖阴不能骤生而补阴不易遽补也实聋方名为止沸汤此方降胃中之火舒肝木之气消上壅之痰不治耳聋而耳聋自聪也

  清音汤

  熟地(一两) 菖蒲(一钱) 茯神(五钱) 丹皮(三钱) 玄参(五钱) 薏仁(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柴胡(五分)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止沸汤

  柴胡(一钱五分) 白芍(五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甘草(一钱) 青蒿(五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茯神(三钱) 神曲(五分) 蔓荆子(一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疮痈

  疮痈皆热毒也分其阴阳是矣又何必别其虚实乎不知阴阳之中各有虚有实倘分别不清用补用泻亦自徒然故必辨其阴中之虚与阴中之实阳中之虚与阳中之实为妙阴中之虚若何疮口平而不高而血色复加黯黑者是也阴中之实若何疮口先平而后实血色红润者是也虽阴症俱是虚然而用补可分轻重吾今立一方皆可治之如见血色黯黑者此虚之极而寒之至也方中加附子一钱肉桂三钱一连数剂必然黑色改为红色矣去附子再服自然疮口生肉而愈也若先见疮色红者不必加附桂一连照前方服之必全痊矣倘不知阴症之虚实而乱用附桂适足以取败也阳中之虚者若何疮口虽高忽然色变而不红此阳症欲变阴症之兆急宜用金银花三两归身一两附子一片重二分生甘草三钱煎汤饮之则色即变红矣此方名转阳化毒丹此症因病患原不十分健旺或又加色欲恼怒一时变症刻不可迟一见色变即用此方可转危为安也阳中之实若何疮口既高突而巍然而色又鲜红而有光者是也方用泻阳祛毒丹此方治阳症之毒最佳一剂即出毒二剂即毒净三剂即全痊也若初起之时而高突者一剂立削神方也又不可不知之也

  转阳化毒汤

  人参(五钱) 黄 (一两) 远志(三钱) 白术(一两) 金银花(一两) 生甘草(三钱)水煎服

  泻阳祛毒丹

  金银花(一两) 蒲公英(五钱) 大力子(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生甘草(三钱) 白矾(三钱)防风(一钱)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大小便闭

  大便之闭结实有虚实之分实者乃风火结于脏腑之间故成闭结之症手按之而痛者是也虚者虽亦闭结觉肛门艰涩有不能畅遂之状然手按腹中平平无痛饮食如常亦不十分紧急以此辨虚实断断不爽其方上文已讲兹不再赘至于小便之闭塞虚实从何而分虚者乃膀胱寒甚内无火气之化源故尔寒如冰冻而不能出其症亦觉腹痛而难忍然以热手按之反觉快然服热汤姜水则快饮寒汤冷汁而痛加者是也古人用五苓散多加肉桂亦能奏功但此方止可救急于一时而不能久远之宽快吾今定一方实可长服有功实非旦夕之取效也方名温水散此方利水而不耗气去湿而温其源久暂皆可奏功胜于五苓散多多矣治小便闭结之实症奈何盖膀胱有火邪壅于小肠之口而不得下达且肺金又热不传清肃之气而反传温热之气故点滴不能出以致腹痛而不可按急迫之状往往至于双目之红肿而心烦意躁刻不可眠倘治之不得法有数日不便而死者矣我今定一方以救此危症方名疏浚丹此方之奇奇在用寄奴与王不留行二味走而不守又能泻膀胱之火然过于下行加入升麻以提其气譬如水注之法上升而下即降也况方中又有白术薏仁以健脾土而仍是利湿之圣药自然手到病除下喉而水如奔决也设徒以五苓散以利水而不知升提之法亦徒然利之也

  温水散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肉桂(二钱) 茯苓(五钱) 升麻(五分) 车前子(三钱) 薏仁(一两) 莲子(三钱连心用)水煎服

  疏浚丹

  车前子(五钱) 刘寄奴(三钱) 肉桂(一分) 王不留行(三钱) 升麻(一钱) 薏仁(一两) 猪苓(三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大渴

  大渴之症自是热症如何有虚实之分不知肾水大耗肾火沸腾变为消渴之病非虚而何往往有饮水一斗而反溺二斗者此水不知从而来往往使人不可测度虽消症有上中下之分而渴症则一也一者何肾水之虚以致肾火之旺也故治消渴之症无论上中下俱以补肾为先仲景张公定八味地黄汤原治汉武帝消渴之症其方实是神奇能遵守此方大剂煎服又何患虚渴之难治哉但医道苦方之不多治法之最少我今再传一方可与仲景张公并传千古治渴症实是奇绝方名止渴仙丹早午晚各饮一碗一日而渴减半二日而又减半三日而渴止四日而全愈愿人勿惊疑此方当遵守而敬服自能转逆为安也其大渴实症舍竹叶石膏汤原无第二之方然而石膏过于酷烈吾今更定一方名为解渴神丹用石膏一剂之外即用此汤连服二剂以伐石膏之峻烈未为不可也大约实症之渴舌如芒刺目红而突发狂发斑者是又不可不知

  止渴仙丹

  熟地(三两) 麦冬(三两) 玄参(三两) 天冬(三两) 肉桂(三钱) 山茱萸(三两) 北五味(一两) 车前子(一两) 牛膝(一两) 芡实(一两) 水十碗煎三碗(早午晚服每服一碗)

  解渴神丹

  玄参(四两) 生地(二两) 茯苓(一两) 甘菊花(一两)水煎服

  卷之二(亨)虚症实症辨

  大汗

  大汗亡阳明是虚症如何分虚实耶不知发狂发斑之症非实而何其症大渴引饮饮水至半桶或一桶者其汗必如雨之来不可止遏盖热乘水势而外泄也无水济之往往无汗盖干燥之极汗从何来必得水济之而汗乃出此汗乃实而非虚也法当用竹叶石膏汤大剂煎饮始能止汗而解其热然而汗多必致亡阳石膏汤中亦宜多用人参以防亡阳之祸是实症亦宜用补也况虚症之汗乎虚症之汗或如潮热而汗发星星或如珠之出而阁住不流或夜间有汗而昼无汗或下体有汗而上身干燥见风则畏见寒则止大非阳症之见风寒而无畏也若误认作白虎阳症而亦用竹叶石膏则死亡顷刻可不慎欤然则当用何药以治之乎莫妙用补血汤也此方治之则汗止而身快吾加黑姜五味实有妙用归 乃生血补气之品气足则皮毛有卫而汗自然不致外泄当归生血则虚热自退而汗又何致外越耶黑姜守而不走五味酸而能敛自然气血相安何从发汗所以相济而成功也

  补血汤

  当归(一两) 黄 (二两) 干姜(炒黑二钱) 北五味(一钱)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怔忡

  怔忡之症本是心气之虚如何分为上下其故实有至理而世人未知也肺脉居于心之上肺气有养则清肃之令下行足以制肝木之旺肝木不敢下克脾土脾土得令自能运化以分津液而上输于心而后心君安静无为何致有怔忡不定之病耶此所谓上症之源流也因肺金失令则肝木寡畏以克脾土脾土为肝所制事肝木之不暇又安能上奉于心乎心无脾土之输而肝木又旺自己尊大罔顾心君之子此心所以摇摇靡定而怔忡之症起矣但怔忡上病何以知之其症必兼咳嗽而饮食能食而不能消者是也方用安止汤此方合肺脾心肝四脏之药以治之也一剂而少定再剂而更安十剂而怔忡之病可以全愈矣其下病奈何其症吐痰如清水饮食知味而苦不能多闻人言则惊见天光可畏时时懊 刻刻烦闷此病乃肾水耗竭不能上输于肝木而肝木自顾不遑又安能上养于心乎心血既耗又安能下通于肾心肾交困怔忡时生不止痰气之作祟也治用消烦汤此方乃补心肝肾之圣药三经大补则气血精皆足虽有痰气不清又有白芥子以消其痰于胆膈之中岂尚有怔忡之不定乎自然烦去而心安闷除而魂静也

  安上汤

  人参(三钱) 茯神(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丹参(二钱) 柏子仁(二钱) 半夏(一钱) 丹砂(一钱) 菖蒲(二钱) 白术(五钱) 枳壳(三分) 神曲(五分) 白芍(五钱)水煎服

  消烦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黄 (五钱) 人参(五钱) 牛膝(五钱)巴戟天(五钱) 菟丝子(五钱) 枸杞子(五钱) 炒枣仁(五钱) 白芥子(五钱) 山药(五钱)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痿症

  痿症之不起床也人以为两足之无力非下病而何殊不知痿症不同有上下之分焉上痿者非手痿之论乃肺气与阳明之病也虽痿症皆属之阳明治痿不治阳明终难起废然而阳明有兼肺经而痿者实是上病而非下痿之可比其症必咳嗽吐脓吐痰而双足无力则与下痿之症颇同而治法不可与下痿之病同治也吾今立一方治上痿者神妙名为起痿上清丹此方仍是治阳明之药而妙在用金银花以治肺中之痿清其肺气自然下生肾水肾水生而骨中之髓自生又何必更补肾哉况方中俱是轻清散火之味轻清则上升以散其肺中胃中之火则阳明火焰自然不上冲于肺而肺气安宁又可不辨而自知也至于下痿之症虽治法不能离于阳明然必竟以补肾为主盖两足之无力本是骨中无髓而髓乃肾中之精也不补其精则髓从何出况阳明胃经乃肾之关门补肾正所以补胃耳其症能食而饥面红如火昼轻夜重吐痰如水者是也方用坚骨起痿丹此方妙在补肾而兼补胃也可统治下痿之症无不神效但痿病非一二剂可以奏功愿人遵守吾方朝夕吞咽断无久卧床席之人也

  起痿上清丹

  麦冬(五钱) 金银花(二两) 玄参(一两) 北五味(一钱) 薏仁(一两) 生地(五钱) 天门冬(五钱) 天花粉(三钱) 甘菊花(三钱) 黄 (三钱) 陈皮(一钱) 人参(五钱)水煎服

  坚骨起痿丹

  熟地(三两) 山茱萸(二两) 牛膝(五钱) 金钗石斛(五钱) 薏仁(二两) 山药(一两) 白术(五钱) 玄参(五钱) 麦冬(五钱) 丹皮(五钱) 地骨皮(五钱)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气病

  气病何以分上下也如有人气逆冲而上两胁饱满又不作喘又不咳嗽痰如核结欲吐不可欲下甚难谓非气之上症而何治之法又不可徒治其上也此等之症非忧郁而得之即恼怒而成之也方用逍遥散最佳不必更立奇方耳如有人气崩迫于下两腹作胀欲泻不能不泻更急大便燥结小便短少脐下作痛而不可忍或环脐而痛或两足俱肿谓非气之下症而何而治之法又不可徒治其下也此等之症虽亦因忧郁恼怒而来然何以气不上而反下盖上焦无火其气无隙可乘见下有可下之机故随之而下奔调其中而解其郁亦非难治故其势较上冲者反重而治之实易也亦用逍遥散和解之亦随手而愈然则予又何必取而细辨之乎不知方可兼用而症不可混观辨明上下之症而于逍遥方中上病加苏子降气之味下病增栀子泻火之品又何至临症之旷顾哉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痰症

  痰症之分上下者其故何哉痰在胃中者上也痰在脾中者下也痰在肾中者下之下也世人谓肺中有痰者误盖肺乃娇藏一物不容如何有痰肺痰者因肺有病因谓之也其实皆胃中之痰耳若心亦有痰肝亦有痰二皆因其病而命名而终不可谓心肝有痰不统之于胃中也故言胃而凡有在上之痰举皆包之矣治上之痰奈何健其胃而清其痰补其气而利其湿治上焦之痰其庶几乎然而上痰终何以辨之必感风寒而得之或黄或白或成 而胶结不开或呕吐而终朝不已或胸闷而作胀或鼻塞而气粗或咳嗽而随吐或咯唾而难出或如败絮或如黄脓此皆上痰也我有一方可以通治之神效方名攻痰散此方健胃补气又兼利湿消痰而去风也痰在下者虽有脾肾之别而症实相同脾气之虚而后肾水之泛肾气之乏而后脾土之亏原相因而至也其症则有纯吐清水者盖命门无火则水寒命门无火则土亦寒水土既寒又何有堤防之障哉势必狂润汹涌上腾泛滥而不可止遏方用返流汤一剂而痰静再剂而痰消四剂而痰无矣此方妙在以白术为君健脾而佐之以补肾消痰之药引水归源而先坚其土气侠水不能荡其土则土自然能制夫水也

  攻痰散

  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半夏(三钱) 神曲(一钱) 黄芩(一钱)甘草(一钱)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

  返流汤

  白术(一钱) 山药(五钱)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 山茱萸(五钱) 北五味(二钱) 肉桂(二钱) 人参(三钱) 白芥子(五钱)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痨病

  痨病之宜分上下也五脏过劳皆能成痨何以止分上下不知五脏成痨非由上以损下即由下以损上也故言上下而五脏之痨症已不外于此也又何必逐脏以细别之乎由上而损下者何如大约先损其心而后伤于肺肺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传之肾而后死也其症之外见者若何心惊不寐咳嗽吐痰饮食少思两胁微闷梦遗不休身发潮热足膝无力此等之症初起之时补其阳虚而少佐之滋阴之品自易奏效无如世人不知治法妄用消痰降气克削之剂不至于成痨不已其已成痨又不用杀虫之药于大补气血之中无怪乎奄奄垂绝也吾今悯惜世人特传奇丹于初病之时于已病之时急用吾方皆可回春方名补上救痨丹此方之妙平平无奇而实有奇效乎补之中而寓以剿杀之计所以奏功如响也由下而上损者如何因房劳而起也先损其肾肾传之心心乃传之肺肺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仍传之肾其症身先发热骨蒸多汗以致梦寐恍惚吐痰不已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胁胀心跳腹泻肠鸣不可劳役力难胜任久则奄奄卧床难于起立者是也若误认作阳虚误用参 必致阳愈旺而阴愈消咳嗽吐血唾血衄血而不能止梦遗精滑强阳不倒骨髓作酸头晕眼花恶症种种不可枚举谁知皆是不慎女色而然也必须大用补阴而加之化虫之味始能夺命返魂重登寿域否则行尸坐鬼不过旦夕为世上之人而已吾今传一奇方专治下痨实见奇功方名重春夺命丹此方妙在地骨皮同鳖甲地栗同用盖痨病未有不骨髓内热者地骨入于骨中以清其虚热鳖甲无孔不钻与地栗粉相济有虫则杀有隙则填阴虚则补阳旺则衰三者并用实有至理况各品又纯是补阴制阳之味阴足而阳有不平者乎此方之所以神而肆也

  补上救痨丹

  麦冬(三两) 生枣仁(三两) 炒枣仁(三两) 山药(六两) 芡实(六两) 地骨皮(六两) 丹皮(六两) 当归(六两) 白芍(一斤) 人参(三两) 北五味(二两) 橘红(八钱) 白薇(三两) 神曲(三两) 茯神(三两) 万年青(三片) 薏仁(五两) 天门冬(六两)各为细末蜜为丸每日空腹服五钱早晚各一服

  重春夺命丹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 山药(五钱)地骨皮(一两) 丹皮(五钱) 地栗粉(五钱) 鳖甲末(三钱) 生何首乌(三钱) 菟丝子(三钱)砂仁(一粒) 人参(三分)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心惊

  心惊本是上症而余分上下者有故心与肾相通心气不下交于肾则能成惊而不寐肾气不能上交于心亦能不寐而成惊也故症须分别而治法亦宜各异也但二症何以别其在上在下乎大约心不交肾者终日不寐而肾不交心者终夜难眠耳以此分别最得病情若人有心惊不寐于日者用止惊补心汤一剂即寐二剂而心惊少安矣四剂全愈此方补心而不补肾惟引其心肾之合而不必治肾经之虚也盖肾气原未常大虚补其心而肾不必上之于心则肾气有养又何至心肾之不交哉心惊而夜不寐此肾水之竭急用定惊补肾汤此方妙在大补肾水而不去补心肾足原能上通于心也方中用肉桂黄连相济成功盖二物同用原能交心肾于顷刻况又有肾经之味大壮其真水之气则水火既济亦何至惊悸而不寐哉

  止惊补心汤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炒枣仁(五钱) 丹砂(二钱) 竹茹(一丸) 远志(一钱) 甘草(一钱) 麦冬(五钱) 黄连(三分) 肉桂(三分) 半夏(八分) 北五味(一钱)水煎服

  定惊补肾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北五味(二钱) 牛膝(三钱) 葳蕤(五钱) 当归(五钱)丹皮(三钱) 沙参(一两)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 白芥子(三钱) 肉桂(一钱) 黄连(二分)巴戟天(五钱) 白术(三钱)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中满

  中满之宜辨上下也既曰中满矣似于病不在上病在下矣不知中满中宫似满也非肺气之虚以成满即肾气之虚以成满也肺气苟旺则清肃之道下行胃脾且奉令之惟谨又何至有饮食之阻滞以成中满哉惟其肺气之衰清肃之令不行于中州于是肝木寡畏来克脾胃之土中州受祸贼人截路粮道不通而中满之病生矣其症胸宽微饱吞酸吐酸能食而不饥既食而作胀此皆上病而非下病也法当用健土制肝之味尤宜用补肺扶金之药始为得之方用助金制满汤此方补气以助肺金薏仁山药之类以培土气枳壳萝卜子之类消食以去胀满此方之相制而相成也初服之时少觉微闷久服自通倘不知此等妙法而妄用削刻消导之品初觉快而后觉甚矣此塞因塞用实有妙机也至于肾虚成满者半由于脾之寒而脾之寒又因于命门之火少也釜底无薪何能煮爨肾气既虚下不能消必反而上此所以成中满之症也其症必腹寒而时痛小便清长大便闭塞盖大肠之能开能合肾操权也今肾水干涸则大肠无水以润之日日煎熬肠亦细小肠既细小水谷难化而糟粕之类不能直达于肛门势必停积于下流下流既闭塞势必上反而中满此等之病即翻胃之渐也世人以翻胃为脾肾之症误矣当急补其肾水而更益之以命门之火盖此水乃真水也真水非真火不能生水中补火正火中补水也水生而大肠有水以相济则舟舶可以相通粮路可以输挽下既无阻抑之途则中自无饱满之苦倘不知此等妙论而徒用大黄牵牛之类以峻攻之徒取一时之宽快反成日久之闭结转利转虚遂成不可救药之病矣方用宽中散此方纯补肾经而少佐之以补肝使肝木平和不来克土则肾水更能润泽于大肠大肠既润又何隔塞之不通哉此又不治中满而正所以治中满也人又不可不知之耳

  助金制满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三钱) 神曲(一钱) 甘草(一分) 萝卜子(一钱) 大腹皮(五分) 枳壳(五分) 山药(五钱) 薏仁(五钱) 山楂(五粒) 麦芽(一钱) 谷芽(一钱)水煎服

  宽中散

  熟地(二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麦冬(五钱) 牛膝(三钱) 玄参(三钱) 葳蕤(五钱)车前子(一钱) 鳖甲(五钱) 龟胶(三钱) 山茱萸(三钱) 山药(五钱) 丹皮(三钱) 沙参(三钱)水煎服

  卷之三(利)上症下症辨

  关格

  关格之症原有上下之分一上格之而不得入一下关之而不得出也上下既有相殊治法亦宜各异大约上格之而不得入者当治肝下关之而不得出者当治脾然而开郁行气则上下皆同也上格之症水食俱不可下一得水食则吐出两胁饱胀气逆拂抑而觉气不能通初起之时以逍遥散和解之何致成不可救药之症惟其不与此汤也则肝木终无解时又加另服他药则愈加胀闷吾今定一方缓缓呷之自然重门渐开转输有路矣下关之症大小便俱不能出上食水谷觉胀闷欲死气急而息粗初起之时亦以逍遥散和之亦随手奏功而无如人之不识也则脾气转燥而肝木来凌大小肠火势阻遏而不能下达其势甚急然而较上格之症实少轻也盖邪在上难于发泄邪在下易于推荡也用四物汤加大黄柴胡于补中兼下而散之则火郁可开关门中启矣谁谓关格之症可不分上下以治之乎

  增补逍遥汤

  白芍(三钱) 白术(一钱) 枳壳(一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香附(一钱) 甘草(五分)川芎(一钱) 炒栀子(一钱) 茯苓(三钱) 陈皮(五分) 天花粉(一钱) 竹沥(五匙)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痈疽

  痈疽之宜辨真假也少若辨之不清杀人多矣痈疽之毒结于脏腑之中发于皮肤之外往往现假象以欺人本是热而假作寒本是阴而假作阳其问辨明之法尤宜亟讲如痈疽之初生也身必重而口必渴此现真象以示人也及见疮口也或现高突而作疼止有一点黄头露形者此真象也或疮口作痒现无数小头无高突之形止现圆圆一线之红影者此假象也及其头破出脓也脓出红黄而作痛者此真象也脓出而不多或现紫黑疮口作黯澹之状不疼不痒者此假象也及其将收口也云蒸雾起肉拥皮绉虽有脓而黄红中有脓而旁无脓者真象也坎陷色滞脓少而血多两旁之皮全无润泽之气或外边皮肉生满而中央仍复作疼或中不满而作痒旁反痛者皆假象也大约真者皆火毒也宜用散火以凉之假者皆虚寒也宜用补剂以温之而少加解毒之药余今定二方一治真症一治假症无不神效治真者名为散真汤此方散毒而又能祛火未破者能消已破者能收自生毒之初至出脓之后皆可服之收功不论前后而均宜也治假者名为救假汤此方大补气血而又能散毒凡遇阴症不论初起已破已溃已坏以此方投之即能起死为生转祸为福又何至有夭人性命之忧哉倘遇人贫家窘无参亦可服但加黄 当归可也

  散真汤

  金银花(一两) 蒲公英(五钱) 生甘草(五钱) 荆芥(二钱) 当归(一两)水煎服

  救假汤

  金银花(三两) 人参(三两) 生黄 (五两) 肉桂(二钱) 当归(三两)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火症

  火症之真假宜辨也火症本为大热之病热极则火势炎天自宜显现火热之症如何有真假之分不知火原有二有真火有假火真火者实邪也假火者相火也然而真火每见假寒以欺人假火每见真热以欺世少若用药之误顷刻杀人矣真火之见假寒奈何身热而手足反凉脉反沉细而口渴心作懊 而身反战栗此阳症似阴热极假作冰凉也法当用大寒之药以凉解之方用攻真散一剂而手足之凉反作如火之热慎勿疑寒药之多用也盖病是热极之症见假寒以骗人吾以真寒之药攻其至坚假象破而真状乃显故手足凉者而转为火热也再以此汤少减一半与之则胸腹一身之热尽去倘疑前方过峻改用他方又且热变为寒以成危亡之症矣又何可不知复为所误乎行医者当于此等之病着眼留心则生死之权不在阎罗而在医者之手操之矣假火而见真热之象奈何此乃肾水涸竭肾火无制上腾而作热也肾火者少阴之虚火也肾火得肾水以相资则为真火肾火离肾水以相制则成虚火矣相制者忽而相离则火无所养忽然冲地而出如霆如雷劈木焚林震天轰地者龙雷之火也人身少阴之火亦然有一发而不可止遏由脾而胃由心而肺无脏不烧无肤不害咽喉方寸之地安能止遏自然火星奔越目痛喉干咳嗽吐痰身热心烦头痛耳鸣诸症蜂起矣看其症候绝是火之有余谁知是水之不足哉若错认作白虎汤症而大用寒凉石膏知母肆情多用下口即便灭亡不知其故而用吾攻真之汤祸亦同之然则治之奈何当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大肆吞饮水足而火自归原盖龙雷之火原喜水也寒凉之味亦水也何以以水投水而龙雷之火愈加飞越其故何哉盖水非真水故龙雷之火愈为猖獗耳六味地黄汤乃至阴之水也阳水以制阴火则阴火不能伏阴水以制阴火则阴火自能归倘药中再加入肉桂少许尤为得宜盖龙雷之火不特喜阴水之相济而更喜阴火之相宜肉桂亦至阴之火以火引火原为妙法而更加入至阴之水中水中引火火自退藏消归乌有矣此种议论实惊世人然实有至理存焉非故作幽奇之论能知此等治法医道自然神异而治病又何有棘手哉

  攻真散

  黄连(三钱) 栀子(五钱) 柴胡(二钱) 白芍(一两) 茯苓(五钱) 枳壳(一钱) 浓朴(一钱)甘草(一钱) 天花粉(五钱) 黄芩(一钱)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厥症

  厥症之真假最宜辨清一不明而立刻死亡于医人之手矣盖厥症多一时变起祸生仓猝认之清自然治之断也厥症大约热者多而寒者少然而热病偏见假者以相欺而寒者偏见热者以相骗也但热症甚多颇难枚举内经已将热厥尽情阐扬而未言其真假余又将何以逐症辨之耶不知得其要则一言可定真假自分又何必纷纷之论症乎大约热厥之见假寒也作寒畏冷四字尽之每论诸厥但辨其舌之燥滑滑者寒而燥者热也汝见舌燥而红者尤为热症舌燥而白者亦未尝非热也吾定一方方名扶危转厥汤治热厥之症无不神效此方单平肝木以泻其肝中之火肝平火去而各经之厥尽安又何必问经寻方之为多事耶至于寒厥之症方名温经转厥汤此方健脾以祛寒寒去而厥自定也汝见舌滑而呕吐面目戴阳两足冰冷者乃寒厥也所谓假寒而故见真热之状以欺人者也此方投之无不神效倘或寒甚隔阳加入人尿胆汁为妙

  扶危转厥汤

  白芍(一两) 柴胡(三钱) 当归(五钱) 炒栀子(五钱) 干姜(一钱) 天花粉(三钱) 车前子(三钱) 陈皮(二钱) 木瓜(二钱) 广木香(五分)水煎服

  温经转厥汤

  白术(五钱) 吴茱萸(一钱) 干姜(一钱) 半夏(一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 附子(一片) 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吐血衄血

  吐血衄血之宜分真假也虽上文已言之矣而真假尚未言之也真者非寒热之论也假者非虚实之论也有人跌磕而忽然鼻血如涌泉而出者此假衄血非内伤而然也吐血而受人打伤以至倾盆而出者亦假吐血而非真吐血也此真假如此之分辨而非前症之言阴阳虚实也二症亦相同同是外伤而治法亦宜相同然而不可同也盖跌磕伤鼻病在上殴伤吐血病在上中下也我今定二方一治跌磕鼻伤衄血之症方名补金丹一剂而血止再剂而不再发此方妙在入肺而又上能入鼻使伤损者重全而窍开者重闭又能生血补血以大益其肺金自能奏功如神也殴伤吐血者方名为护损奇丹此方用归芍以生血而用大黄以逐淤淤血去而新血生新血生而淤血止实有神功也二方救跌磕损伤俱妙不独治二症之伤损也

  补金丹

  生地(一两) 麦冬(一两) 枳壳(五分) 败龟板(一付) 甘草(一钱) 荆芥(炒黑二钱) 人参(三钱) 当归头(三钱) 丹皮(三钱) 桃仁(七粒)水煎服

  护损奇丹

  当归(一两) 牛膝(三钱) 生地(五钱) 大黄(五钱) 红花(三钱) 丹皮(三钱) 白芍(一两)甘草(三钱) 桃花(二十粒) 荆芥(三钱炒黑)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发狂

  发狂有真有假虽虚实可包其内然而真假非虚实之论也人有一时闷乱妄言见鬼此痰迷心窍而非火毒入心非假狂而何若作狂症治之则死矣如人不得志先议论纷纭以曲为直讥刺雌黄本为无心之论以消其郁郁不平之气久之而狂成矣见妻子而怒骂谒官府而指摘甚至赤身露体终年累月而不止者乃因假而成真非若一时发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之可比也此等之病但可治狂而不可泻火若作火狂治之亦顷刻死矣吾所以又立一门而畅谈之也特传一方二症俱可治之方名为释狂丹病患不肯服两人执其手一人抱其身一人掘其齿一人灌药服后必然大骂久之而身倦又久之而身卧矣听其自睡切勿惊他醒来前症顿失彼自索药减半再与二剂无不全愈神之神也

  释狂丹

  人参(五钱) 天花粉(五钱) 生枣仁(五钱) 白术(一两) 白芥子(五钱) 陈皮(一钱) 菖蒲(二钱) 丹砂(一钱) 柴胡(二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郁金(五钱) 枳壳(一钱) 神曲(五钱)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大吐

  大吐有真假也既吐矣如何有假有真之分不知吐症而兼他症者多吐为真象则他症为假象吐为假象则他症为真象也故亦不可不辨明之耳如伤寒之有吐症也伤寒为真吐乃假象若但止其吐而不顾其寒则寒症不能愈如翻胃之吐也乃下元之真虚不治其虚而止治其吐则吐愈不可止此吐症之所以有真假也大约真吐者少而假吐者多真吐者止胃气之病治其胃而即安其症心中泛泛然一时而来非平昔之素有疾病非火作祟即风作虐耳方用二陈汤加香砂平胃之品一剂便可奏功何治之易耶以其真吐之病耳若夫假吐之症必观其病情察其虚实看其起居观其口舌之滑燥而后以治伤寒翻胃等症之药因病而加减之始可奏功以安其吐否则适所以取败也假吐余不立方者正以病非一端而方难执一耳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大泻

  大泻之症何以亦分真假其泻果有真假之分哉亦以泻必兼邪挟邪而泻有因虚而泻者实不相同故吾又分门而辨论之阴虚而泻乃真泻也补脾阴之气温命门之火前已有方故不再定若挟邪而泻乃假泻也不可因其泻而用止泻之药其症必腹痛而有一阵一阵之景状者乃邪泻不比正泻之但痛而不动也邪泻者必后重而里急正泻则不然也以此辨症最为得情上文言泻已定其方然而止言挟火而泻未尝论及挟邪而泻挟邪而泻者挟风而泻也更有挟毒而泻者此皆假泻不可不知余今立一方风泻毒泻俱可通治无不神效方名秽逐丹此方逐秽之中而兼去风之药泻火毒而又利其水浊者仍从大便出而清者则从小便而行真两得之道也然何以知是风泻与毒泻之分风泻者里急浓重粪门作哔唪之声风泻也下如胶漆乌黑屋漏水之污秽者毒泻也以此分别大约无差又在临症以细辨之

  秽逐丹

  大黄(三钱) 车前子(五钱) 当归(五钱) 甘草(二钱) 槟榔(二钱) 枳壳(一钱) 萝卜子(一钱) 桃仁(二十粒) 栀子(二钱) 柴胡(二钱)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大渴

  大渴之症有真有假真渴者饮水至一斗不止舌如芒刺眼赤如火喉中吐火星者真热也热极而渴非真渴而何此等之症不用石膏知母白虎之汤大剂煎饮不可人亦见症自能用药不必余之多辨也虽是假渴之症亦饮水而无休而大便不见燥实口中虽起白胎而无芒刺胸前虽觉热而两目未见红肿时时烦躁而饮之热水亦宜上部脉洪大而下部又觉微细欲绝上身以上有汗而下体寒冷而无汗此皆假渴之症也余定一方与此症实有相宜方名甘露饮一剂而渴减半二剂而渴止然后以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肉桂为丸每日早晚各吞下一两服三月不再发此方神异而实平常盖大渴之症半是肾虚而胃火沸腾胃为肾之关关门不闭肾火随胃火而上升燎原之势非水不能救所以必得水而解渴而杯水何能止之故大渴之症亦宜以此等大剂与之雨沛滂沱而漫山遍野之火始无余焰矣

  甘露饮

  玄参(四两) 熟地(四两) 麦冬(四两) 山茱萸(四两) 生地(四两) 肉桂(五钱) 北五味(一两) 牛膝(四两) 车前子(二两)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狐疝

  狐疝之有真假也人知之乎疝不同原无真假而狐疝独有之人有日间有疝上升夜间乖下者此狐疝无疑矣然而以狐疝之药治之有效有不效何也正未辨明其真假耳真者若何日隐而夜垂其势必翘然而举者也盖狐性善战而此病似狐则其阳亦必似狐古人象物命名必非无意真正狐疝予以一方治之甚效甚速方用逐狐汤一剂而病全愈神方也此方用沙参以补阴用杜若以祛邪已操必胜之道又加群品无非消痰逐秽之味更有肉桂以引入膀胱之路直捣中坚所以奏功如响也此治真正狐疝者如此若假者若何亦日隐而夜坠而势则终夜不起即随起而随痿遇寒更痛或有经年累月而体木者日间缩入全无痛楚此则狐疝之假者也吾亦有一方治之最妙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愈此方利腰脐而兼逐邪消痰不必治狐疝而疝症全愈者也以此分别以治疝又何疝之不可治哉

  逐狐汤

  沙参(一两) 橘核(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槟榔(一钱) 天花粉(三钱) 肉桂(五分) 野杜若花根(五钱生者用二两捣碎)水煎服

  后方

  白术(一两) 肉桂(三钱) 白芥子(五钱) 橘核(二钱) 小茴香(二钱) 枳壳(一钱) 茯苓(三钱) 野杜若花根(生者一两)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妇人之病也妇人经行之时忽遇风邪之侵多成此症其症发寒发热似疟非疟状似见鬼谵语胡言此热入血室之真病也然亦有似是而非又不可不辨亦发寒发热似疟非疟但无见鬼之状亦胡言乱语饮食少思此非热入血室之真病也症既不同治法亦宜少变如遇真正热入血室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一剂而热退二剂而身凉病全愈若遇非真正热入血室者乃肝木过燥血不养肝虽亦热症而非入于血室之中也欲滋其肝必须大润其肾肾水足而肝木自然发生又何至有木郁之症木郁既解而寒热自除矣方用凉肝解热汤此方补肝胜于补肾病原重肝故以补肝为主而佐以补肾子母相生痰邪两去而寒热尚留于人身吾不信也或曰此病亦热也何以不用凉药不知大凉则寒寒则血凝而不生血血不生又何以润肝以解郁哉况方中用丹皮未尝不凉血以生血一味而两用之实有妙用也

  加减小柴胡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丹皮(五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

  凉肝解热汤

  熟地(五钱) 丹皮(三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一钱) 白术(五钱) 柴胡(一钱五分)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痢疾

  痢疾之真假人多不识不可不辨明之以昭示万世也大约白痢多真红痢多假人以白痢为寒红痢为热误矣何以见白痢之为真红痢之为假也白痢如白脓如鱼冻如黄精皆湿热之真象也以去湿逐秽之药治之大抵无甚差错予亦不必再立方也惟是如红痢而非痢最能惑人倘亦以痢药下之是虚其虚矣其症必皆纯血而无粪间有秽物亦必如脓而稀少更或久痢之后即有血下亦如败脓而黯黑相间无神无色此皆不可作痢治之盖似痢而非痢也此等之症一作痢治去生不远吾今特传一方治似痢之假症无不如神方名急生丹一剂而血止再剂而身安四剂而全愈惟有久痢而有败脓黯黑相间者本方去附子加萝卜子三钱煎服余则俱照本方所定药味分两也此方止血于补气补血之中而绝不去治痢故尔收功如响此治假痢之法实宜如此愿人遵守之也

  急生丹

  人参(五钱) 白芍(一两) 附子(一片) 黄 (一两) 干姜(二钱炒黑) 熟地(二两) 茯苓(五钱) 三七根(末三钱) 当归(五钱)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痰症

  痰之有假真也人亦何从而辨之乎痰之真者人人而知之也治真痰之症亦人而能之也故予亦不再立方矣惟是痰之有假症不可不畅谈之以破世人之惑如人终年终月吐痰如蟹涎者此非真痰也此乃肾之精肾火挟之而化为痰如釜中之沸乃火沸为痰耳此症以上焦治痰之味投之而益甚以中焦消痰之味治之而益多盖不能探其本源而直入之于肾岂以水救其火也然则以何药救之乎必须以补阴之味而且上滋乎肺金之气使金生水而水制火水足而火自归原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大剂煎饮同痰气自清不化痰而化精矣然此等之症亦须早治之为妙失时不治必变为青臭之痰以成肺痿之症吾所以特言假痰一门教天下之人速以六味汤预治其已然非教人执此方以救于将困之时也凡见有白沫之痰不妨即劝其速用此汤挽回于初起之日自然手到成功尤为易之也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大满

  大满之症真假难知必须辨明始无差错大约真满之病邪气横塞于胃中得之伤寒之症者居多仲景张公用陷胸汤是也但此方峻利无病之人误服之下喉之后觉心如崩陷倘虚弱之人服之又将何如故必同伤寒愈后作大满者曾否用过何物倘有食塞在胃中可用陷胸汤下之然亦一时权宜之计而不可执之以概治大满之症也伤寒大满倘能可以忍受不若饿以待之为妙亦不必定用陷胸之汤况原无大满更非实满乎乌可孟浪用之以夭人之性命哉至于假满之症心懊 而难眠腹虚胀而不实手中按之而不痛以指弹之作逢逢之声水饮可入食物难进此皆假满之病也法当开其木郁之气培其脾胃之土分其下消之势宣其上焦之滞自然中州太平输挽有路运用有基又何虑中满之患哉犯此等之病宜久治而不可责之近功余定一方时时常服自然郁开而满除也名为化消汤此方无论伤食□可见□方中再加柴胡七分芍药三钱凡遇满症均可施治此又治假满之法也

  化消汤

  人参(一钱) 甘草(一分) 萝卜子(一钱) 白术(五钱) 薏仁(五钱) 枳壳(一钱) 陈皮(五分) 浓朴(五分) 神曲(五分) 山楂(五粒) 麦芽(二钱) 砂仁(一粒)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疟疾

  疟疾之有真假何以辨之乎发时有一定之时刻者真疟也发时或早或迟或昼或夜而无一定之时刻者假疟也虽治之法可以通用而治之症不可不知予所以又立一门而再辨之真疟之方以从前上文已传神效之方可不必再为立方矣然而真疟之症多有鬼崇为耗我前所定者皆方而非法我今更传篆法治之实奇而且效之极愿吾子广传于世将来刊刻此书亦不妨付之剞劂以彰吾救世之心也太乙符不必咒语但书符时不可啧声用朱砂书符一气书完心对于我书之将此符与病患带在头上或系头发变内或藏在耳中俱妙但先须对病患帮助就里当日该发之前俏俏如法系藏在发内耳中当日断断不发疟矣无力买药饮者与之最妙之法当日愈后即以此符焚在姜汤内朝东或朝日光对吞之不再发也神效之极勿视为寻常也假疟之症又不可如此治之假疟者因真气之未甚大虚与邪气之两相战斗故正胜则邪退邪胜则正负因气机之往来致寒热之作止所以时节之不准而无定候也补其正气而兼带消邪奏功最易吾今亦传一方名为助正消弭汤此方补气补血而佐之柴胡以舒发其半表半里之邪消痰消食之药即有邪气何从潜伏况正气既强主人善战门户重修刀枪俱备自然气势张而贼人且望之而走又何必亲加格斗哉此又治假疟之法也然吾更有一法以救贫穷无力买药之人吾符亦能却病并传于后□书此符于茶杯水碗之内不必书纸焚烧也服符亦不可啧声

  助正消弭汤

  黄 (五钱) 柴胡(一钱) 白术(五钱) 半夏(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茯苓(五钱) 砂仁(三粒) 神曲(二钱) 麦芽(二钱) 山楂(十粒) 防风(五分) 水煎服

  卷之四(贞)真症假症辨

  伤寒

  伤寒有真假也阳症假作阴症阴症假作阳症辨之不清下喉即死可不慎欤夫纯阴之症自然易明纯阳之症自然可识惟是真见假而假见真人患此病已在半死半生之际天道以观人心之善不善也有一念之善危变为安无一念之悛生且入死无奈世人不知犹怪生病之拙可叹也虽然病之成于似阳似阴者天道之奇而必辨其似阴似阳者医道之法岂可以天心之警戒为医者免谤之资乎宁知真假叹病之难医不可昧于假真听病之莫救也吾故谈各门之外又将伤寒阴症似阳阳症似阴之真假而重为辨之也阳症见假阴之象必有身热手足寒而厥逆之状口必干燥而脉反细微此等之症当从症而不可从脉观其舌之黄白红赤之若何真热之症舌必如刺非黄即赤非黑即灰以此辨之万无一失急以大乘气下之或以大柴胡汤和之二汤之中又必按人之腹痛甚者用之必无有差矢之误也阴症似真热之症身亦有时而发热腹亦有时而作痛手足亦时而作逆而口渴喉肿往往有之与之凉药而作吐与之热药而亦吐此阴盛隔阳上假热而下真寒也方用白通汤加人参附子煎冷与服一剂而病如失然亦须验舌舌必白胎而滑断不干燥断不芒刺此又可辨而明者也将此等之症了然胸中又何致动手杀人吾传道至此实一段悲悯怜惜之心也以吾传而告之天下自无再误之理愿远公广传刊布以慰我碧落之怀也

  太仓公淳于意传于燕山之东时康熙戊辰六月之后二日也

  

《辨症玉函》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辨症玉函》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