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诗词宝典 >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

辛弃疾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1],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注释】:
[1]:左“革”右“录”。

原题: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
①约作于庆元六年(1200),时稼轩罢居瓢泉。少年时事:指青年时期的一段抗金经历。稼轩生于北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时稼轩二十二岁聚众起义,后归耿京,为掌书记。次年春,奉表归宋,于北返海州途中,闻叛将张安国杀耿投金。遂率轻骑五十馀夜袭金营,捉叛张而兼程南渡,献俘朝廷(以上见《宋史》本传)。时人洪迈《稼轩记》评说:“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按:本词上片正是回忆这一段英雄往事。  词以“有客慨然谈功名”起兴,上片回忆“少年时事”,为稼轩生平最雄壮之一幕,刻骨铭心,一触即发。是以挥笔写来,境阔情豪。下片起二句抚今追昔,抒发现实感慨。结韵写出南渡后的壮心抱负和落寞处境,于诙谐幽默中见牢骚悲愤。上片“追往事”,下片“叹今吾”,今昔对照,讥刺时政和不甘终老田园之意甚明。
  ②“壮岁”两句:回忆当年率众起义、突骑渡江情景。壮岁:少壮之时。拥万夫:率领上万名抗金义士。锦襜(chān掺):锦衣。襜:短上衣。突骑:突击敌军的骑兵。渡江:指南渡归宋。
  ③“燕兵”两句:描叙夜闯金营,活捉叛将的战斗场面。燕兵:北兵,即指义军。银胡■〈革录〉(lù陆):饰银的箭袋,多用皮革制成。既用以盛箭,兼用于夜测远处声响。唐人杜佑《通典·守拒法》:“令人枕空胡■〈革录〉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于胡■〈革录〉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宋人《武经备要前集》也有类似之说。娖:通“捉”,把握,整顿。金仆姑:箭名。据《左传·庄公十一年》载,鲁庄公曾用此箭射伤宋国大将南宫长万。按:或谓上片仅写首次南渡事。言稼轩一行奉表至扬州,正值金主亮被部下射杀。稼轩等乘兵乱之际,冲过乱阵而渡江南去。
  ④春风不染白髭须:言春风染绿万物,却不能染黑我的白须。欧阳修《圣无忧》词:“春风不染髭须。”髭(zī资)须:胡须。
  ⑤“却将”两句:谓空有壮志宏略,只落得种树田园。万字平戎策:指抗金复国的良策。按:稼轩南归后,曾先后上《美芹十论》和《九议》,力陈抗金战略,但都未得朝廷重视,故有此叹。东家:东邻家。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此喻归隐。韩愈《送石洪》诗:“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
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 。“锦襜突骑 ”,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 ,汉箭朝飞金仆姑 。”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革录”,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通“捉 ”;胡革录,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娖 ,谨慎貌;胡革录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两说皆可通 ,今取前说。
“汉箭”句 ,指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 ,一“追 ”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 ;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 ,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
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对于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 :“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词:“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 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