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原本周易本義 易類
提要
【臣】等謹案原本周易本義十二卷宋朱子撰以上下經為二卷十翼自為十卷頋炎武日知録曰洪武初頒五經天下儒學而易兼用程朱二氏亦各自為書永樂中修大全乃取朱子卷次割裂附程傳之後而朱子所定之古文仍復淆亂如即文王所繫之詞傳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詞後凡言傳放此乃上傳條下義今乃削去上傳三字而附于大哉乾元之下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之詞也乃象上傳條下義今乃削去象上傳三字而附于天行健之下此篇申傳之義以盡乾坤二卦之藴而餘卦之說因可以例推云乃文言條下義今乃削文言二字而附于元者善之長也之下其曰象曰文言曰皆朱子本所無復依程傳添入後來士子厭程傳煩多棄去不讀專用本義而大全之本乃朝廷所頒不敢輒改遂即監板傳義之本刋去程傳而以程之次序為朱之次序又曰今四書板本每張十八行每行十七字而註皆小字書所禮記並同惟易每張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三字而本義皆作大字與各經不同凡本義中言程傳備矣者又一傳曰而引其文皆今代人所為也其辨最為明晳然割裂本義附程傳自宋董楷已然不始于永樂也【詳董楷周易傳義附錄條下】此本為咸淳乙丑九江吳革所刋
内府以宋槧摹雕者前有革序每卷之未題敷原後學劉㝐校正文字行欵及傳履夬二卦不載程傳一一與炎武所言合卷端惟列九圖卷末係以易贊五首筮儀一篇與今本升筮儀于前而增列卦歌之類者亦迥乎不同上傳標題之下註從王肅本四字今本删之又襍卦傳咸速也恒久也下今本惟註咸速恒久四字讀者恒以為疑考驗此本乃是感速常久經後人傳刻而訛實為善本故我
聖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即用此本之次序復先聖之舊文破俗儒之陋見洵讀易之家所宜奉為訓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原本周易本義序
象占易本義也伏犧畫卦文王繋周公繋爻皆以象與占决吉凶悔吝各指其所之孔子十翼專註義理揮經言豈有異旨哉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互相而不相悖也程子以義理為之傳朱子以象占本其義革每合而讀之心融體驗將終身玩索庶幾寡過昨刊程傳于章貢郡齋今敬刋本義于朱子故罣與同志共之折朱子有言順理則吉逆理則凶悔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必然之應也夫子曰不占而已矣咸淳乙丑立秋日後學九江吳革謹書
<經部,易類,原本周易本義,序>
右繫辭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圖之數也洛書蓋取龜象故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蔡元定曰圖書之象自漢孔安國劉歆魏關朗子明又有宋康節先生邵雍堯夫皆謂如此至劉牧始兩易其名而諸家因之故今復之悉從其舊
右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說卦傳曰易逆數也邵子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時之比也後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右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至來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後六十四卦方位放此
<經部,易類,原本周易本義,序>
<經部,易類,原本周易本義,序>
右前八卦次序圖即繫辭傳所謂八卦成列者此圖即所謂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畫即前圖之八卦上三畫則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為八也若逐爻漸生則邵子所謂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者尤見法象自然之妙也
<經部,易類,原本周易本義,序>
右伏羲四圖其失皆出邵氏蓋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脩伯長伯長得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者所謂先天之學也此圖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隂生於午中極於子中其陽在南其隂在北方布者乾始於西北坤盡於東南其陽在北其隂在南此二者隂陽對待之數圓於外者為陽方於中者為隂圓者動而為天方者静而為地者也
右見說卦
右見說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後天之學也
卦變圖【傳或以卦變為說今作此圖以明之蓋易中之一義非畫卦作易之本指也】
凡一隂一陽之卦各六皆自復姤而來【五隂五陽卦同圖異】
剥比豫謙師復
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
凡二隂二陽之卦各十有五皆自臨遯而來【四隂四陽卦同圖異】
頤屯震【明夷】臨
蒙坎解升
艮蹇【小過】
晉萃
觀
【大過】鼎巽訟遯
革離【家人】【无妄】
兌睽【中孚】
需【大畜】
【大壯】
凡三隂三陽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來
損節【歸妹】泰
賁【既濟】豐
【噬嗑】隨
益
蠱井恆
【未濟】困
渙
旅咸
漸
否
咸旅漸否
困【未濟】渙
井蠱
恒
隨【噬嗑】益
【既濟】賁
豐
節損
【歸妹】
泰
凡四隂四陽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壯觀而來【二隂二陽圖已見前】
【大畜】需【大壯】
睽兌
【中孚】
離革
【家人】
【无妄】
鼎【大過】
巽
訟
遯
萃晉觀
蹇艮
【小過】
坎蒙
解
升
屯頤
震
【明夷】
臨
凡五隂五陽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來【一隂一陽圖已見前】
【大有】夬
【小畜】
履
【同人】
姤
比剥
豫
謙
師
復
右易之圖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無文字只有圖書最宜深玩可見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讀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說為文王之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