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求真

> 上编卷四·泻剂 渗湿

渗湿

病之切于人身者。非其火之有余。即其水之不足。火衰则水益胜。水衰则火益炽。昔人云。火偏盛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配水。不必去水。譬之天乎?此重彼轻。其重于一边者勿补。则只补足轻者之一边也!决不凿去砝马。审是则凡水火偏胜。决无凿去砝马用泻之理。推是禀体素浓。脏气偏胜。并或外邪内入。阻遏生机。如湿气流行。土受水制。在初湿气内盛。能毋渗而泄乎?久而水气横逆。泛流莫御。能无决而去乎。此水之宜渗宜泻者然也。火气内炽。一火发动。众火剂起。冲射搏激。莫可名状。此火之不得不泻者也。热气内蒸。水受煎熬。苟不乘势即解。则真阴立槁。此又热之不得不泻者也。至于或热或火。结而为痰。或热或火。盈而为气。痰之微者。或从渗湿泻湿之药以去。若使痰甚而涌。宜用苦宜苦咸之药以降。气之微者。或用泻火泻热之药以消。若使气盛而迫。须用苦寒苦劣之药以下。其有禀受素亏。邪气不甚。则止酌以平剂以投。不可概用苦寒。以致胃气有损。又按湿为阴邪。凡人坐卧卑地。感受湿蒸。及或好食生冷。遏其元阳。郁而为热。在初受邪未深。不必竟用重剂。惟取轻淡甘平以渗。然渗亦须分其脏腑。如扁豆山药陈仓米茯苓浮萍通草鸭肉鲫鱼鲤鱼泽兰。是渗脾胃之湿者也。但茯苓则兼肺肾以同治。通草则止合肾以共理。鲫鱼则止合肾以皆渗。故暑湿熏蒸。三焦混乱。宜用扁豆以除之。胃气不平。烦渴不止。宜用仓米以止之。脾虚热泄。宜用山药以渗之。水肿不消。宜用浮萍以利之。淋闭不通。宜用通草以开之。肠风下血。膈气吐食。宜用鲫鱼以理之。陈气不化。宜用泽兰以去之。虚痨嗽肿。宜用鸭肉以平之。肿嗽泄泻。宜用茯苓以利之。水肿香港脚。宜用鲤鱼以治之。又如榆白皮冬葵神曲石钟乳。是渗肠胃之湿者也。故五淋肿满。胎产不下。宜用榆白皮冬葵子以服之。乳汁不通。宜用石钟乳以通之。又如茯神萱草。是渗心经之湿者也。故惊悸健忘。水湿内塞。宜用茯神以利之。消渴心烦。宜用萱草以释之。他如肾有邪湿。症见心气不交。则有桑螵蛸以治之。症见杨梅毒结。则有土茯苓以导之。但土茯苓则兼诸脏之湿同理。肺有邪湿。汗闭不泄。则有姜皮以发之。肺气不降。则有通草以通之。肝有邪湿。而见子肿风痨。则用天仙藤以治之。至于湿热稍胜。药非轻剂可治。则又另有泻剂。而非斯药所能尽者也。

返回目录 >> 《本草求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