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求真

> 上编卷四·泻剂 黄芩

黄芩

(山草)清上中二焦火热与湿 黄芩(专入心脾肺。兼入肝大肠膀胱)。书载味苦入心。又载入肺。入脾除湿。入大肠以治肠 腹痛。(痢为肠 。凡痢有寒有热。痢属于热。则其形气坚强。脉必滑实有力。身则畏热喜冷。不欲衣被。渴则恣好冷水。愈凉愈快。随饮随消。小便热赤涩痛不堪。下痢纯红。痛则便硬拒按。并或头疼身热。筋骨酸痛。此其症之实者也。痢属于寒。则其形体薄弱。颜色清白。脉虽紧数。而无力无神。脉即真弦。而中虚似实。血则微红不鲜。及或杂有紫红紫白屋漏水形。所下之物。或浅黄色淡。不甚臭秽。痛则不实不坚。或喜揉按。或喜暖熨。或胸腹如饥而不欲食。或胃脘作呕而多吞酸。或数至圊欲出不出。或口虽渴而不欲饮冷。饮冷而不欲咽。此其症之虚者也。)入小肠膀胱以治淋闭。且治中焦实火。及邪在少阳胆经。得此以为清理。一药而上下表里皆治。其功力之泛涉。殆有难为专主者耳。不知内火冲激。外邪传入。皆能恣害。上如胸膈咽喉。下如肚腹二便。中如表里之所。阴阳之界。无不病症悉形。以故腹痛肠 。(痢)寒热往来。(疟)黄胆淋闭。胸高气喘。痈疽疮疡。火嗽喉腥。经闭胎漏。口渴津枯。一皆湿之所淫。热之所侵。火之所胜。(提出湿热与火。为诸病之要。) 黄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肺清则痰自理矣。(汪昂曰。痰因火动。当先降火。)实而细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则肠 自去。酒炒则膈热可除。而肝胆火熄。生用则实热堪投。而腹痛斯愈。(时珍曰。仲景治少阳症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痢黄芩汤。少阳症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盖黄芩味苦气寒。色黄而绿。泻心火而除脾湿。俾金不受胃火上刑。故能救肺。少阳之症。虽曰病在半表半里。为胸胁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又兼脾胃中焦之症。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本经药也。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且得白术砂仁以安胎。得浓朴黄连以除腹痛。得芍药以治痢。得柴胡以治寒热往来。此虽合上与下。表里皆治。而究止为上中二焦除热与湿之味矣。(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燥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方用黄芩一两。)但肺虚腹痛属寒者切忌。(时珍曰。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黄明者良。中虚者为枯芩。即片芩。内实者名条芩。即子芩。上行酒炒。泻肝胆火。猪胆汁炒。山药龙骨为使。畏丹皮丹砂。

返回目录 >> 《本草求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