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伤寒六书

> 伤寒琐言卷之一 死生脉候

死生脉候

阳病热证不退,反似阴脉,凶。汗后热退,阴脉,瘥。阴阳诸证,脉平,吉。伤寒咳逆上气,脉散者,凶。脉浮而滑,身汗如油,喘息不休,水浆不入,身体不仁,乍静乍喘者,死。汗出发润,喘不休者,肺先绝也。阳反独留,体如烟熏,直视摇头,心先绝也。唇吻反青,四肢 汗出,肝先绝也。环口黧黑,虚汗发黄,脾先绝也。三部紧盛,大汗出不解者,死。阴阳尺寸俱虚,热不止者,死。身热喘粗,见阳脉而燥者,死。汗后微热不解,未可言死,如转索者,即日死也。谵语微热,脉浮大,手足温,欲汗出,脉暴出者,死也。阴衰欲绝而阳暴独胜,则脉出,一日阴气先绝,阳气后竭,死。逆冷,脉沉细者,一日死。 死证虽多,至于危极处,无过死也。 凡看伤寒,初学后生,不可轻易治之,治其病之可晓者,缺其不可晓者。胸中证不明白,有一毫疑惑,不可强治,故君子不强其所不能。若不量力,私于亲故,或见利而动,轻易玩弄,视人命如草芥,非君子之用心也。谨而敬慎,毋怠毋忽。 初得伤寒一二日,头痛恶寒皆除,便觉胸中连脐腹注闷疼痛,脉沉有力,坐卧不安,上气喘促,不候他证,便可用下药。若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每日如此,不可以日数多少,病尚在太阳经,正宜发汗,要在随所见者,表里而治之,不必拘于日数也。若烦渴欲饮水,由内水消竭,欲得外水自救耳。大渴欲饮一升,只与一半,常令不足,不可过饮。若过饮水,重则为水结之证,射于肺为喘,为咳;留于胃为嗌,为哕;溢于脾为肿;蓄于下焦为癃,皆饮水之过也。病若经十余日以上,有下证者,只宜大柴胡汤,恐承气太峻。盖伤寒过经则正气多虚故也。 病七八日,未得汗,大便闭,发黄生斑,谵语而渴,越婢桃仁汤主之。 病八九日,已经汗下,脉尚洪数,两目如火,五心烦热,狂叫欲走,三黄石膏汤主之。 病五六日,但头汗出,身无汗,际颈而还,小便自利,渴饮水浆,此瘀血证也,宜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看上下虚实,用犀角地黄汤治上,桃仁承气汤治中,抵当汤、丸治下也。 病六七日,别无刑克证候,忽然冒昧不知人事,六脉俱静,或至无脉,此欲汗,勿攻之。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换阳之吉兆也。 夫今人治伤寒一二日间,不问属虚属实,便用桂枝汤之类以汗之。三五日后,不问在表在里,便以承气汤之类以下之,多致内外俱虚,诸变蜂起。大抵病患虚实表里不同,所以邪之传变有异,岂可以日数为准。盖有即传者,有传一二经而止者,有始终只在一经者,不必拘始太阳终厥阴也。 伤寒无出于仲景书,但文本深奥,非浅学可仿佛。况其残缺颇多,晋人作全书诠次,其中不可晓处,十有四五。苟未能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未易窥测,临病之际不能无惑。必须破的而后用,又恐病危有所不逮,既不可不救,又不可失之苟且。今备此数事,以备缓急之用,非博雅通医之所尚。(以上略引东垣先生引举。)

返回目录 >> 《伤寒六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