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紀
|
拼音:jì,jǐ |
四角码:27917 |
部首:糹 |
总笔画:9 |
部首外:3 |
98五笔:xnn |
86五笔:xnn |
郑码:zyy |
统一码:7D00 |
仓颉:vfsu |
笔顺:554444515 |
|
异体字:纪 𥿓 紀
「紀」基本解释
紀
〔纪〕
《説文》:“紀,絲别也。从糸,己聲。”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後出字,己為十幹,借義所專,因又製此加糸傍也。”按:金文紀作己,不从糸。
(一)jì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之部。
(1)丝缕的头绪。《方言》卷十:“緤、末、紀,緖也。南楚皆曰緤。或曰端,或曰紀,或曰末,皆楚轉語也。”《説文·糸部》:“紀,絲别也。”王筠句讀:“紀者,端緖之謂也。”《墨子·尚同上》:“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淮南子·泰族》:“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引申为事物的头绪、开端。《列子·湯問》:“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
(2)要领;纲领。《吕氏春秋·論威》:“義也者,萬事之紀也。”《禮記·樂記》:“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鄭玄注:“紀,總要之名也。”《素問·脈要精微論》:“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張隱菴集注:“紀,綱也。察脈之綱領,當從陰陽始。”
(3)量词。古代丝束量名。《西京雜記》卷五:“五絲為䌰,倍䌰為升,倍升為𥿮,倍𥿮為紀。”
(4)治理。《廣韻·止韻》:“紀,理也。”《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鄭玄箋:“張之為綱,理之為紀。”《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災紀也。”范寧集解:“災謂罪惡。紀,治理也。有罪當治理之。”《國語·周語上》:“稷則徧誡百姓,紀農協功。”韋昭注:“紀,謂綜理也。”又经营,料理。晋陶潛《移居二首》之二:“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清方苞《金陵近支二節婦傳》:“才不足以紀衣食,持門户。”
(5)法度;准则。《書·胤征》:“俶擾天紀,遐棄厥司。”孔傳:“紀謂時日司所主也。”《禮記·禮運》:“禮義以為紀。”孔穎達疏:“紀,綱紀也。”唐劉禹錫《天論下》:“用天之利,立人之紀。”
(6)规律。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稽其成敗興壞之紀。”《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孟陬殄滅,攝提無紀。”李善注:“《漢書》曰:‘攝提失方。’《音義》曰:‘正月為孟陬,歷紀廢絶。’”
(7)纪律。如:军纪;风纪。《後漢書·鄧禹傳》:“(三輔)百姓不知所歸。聞禹乘勝獨尅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李賢注:“紀,綱紀也。言有條貫而不殘暴。”《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傳》:“紀律嚴明,所向克捷。”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七·峒獠》:“惟葛皓用兵有紀,淑慝詳明,民多賴之。”
(8)岁、月、日、星辰、历数为五纪。《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數。”孔穎達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紀天時,故謂之五紀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李善注引舊注:“二紀,日月也。五緯,五星也。”
(9)古代纪年月的单位。1.十二年为一纪。《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孔傳:“十二年曰紀。”《國語·晋語四》:“蓄力一紀,可以遠矣。”韋昭注:“十二年歲星一周為一紀。”南朝宋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從來漸二紀,始得傍歸路。”2.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纪。古历法以十九年为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新唐書·曆志二》:“古曆有章、蔀,有元、紀,有日分、度分,參差不齊。”3.一千五百年为一纪。《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4.二十五个月为一纪。《淮南子·時則》:“脩邊境,完要塞,絶蹊徑,飾喪紀。”高誘注:“紀,數也。二十五月之數也。”5.三百天为一纪。《抱朴子·内篇·微旨》:“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
(10)世,代。《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李善注引應劭曰:“紀,世也。”漢史岑《出師頌》:“歷紀十二,天命中易。”
⑪年岁。三國魏曹植《五遊詠》:“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爰暨山樓,彌歷年紀。”
⑫日月会合处。《廣韻·止韻》:“紀,會也。”《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月窮于紀。”鄭玄箋:“紀,會也。”《吕氏春秋·季冬》:“(季冬之月)日窮于次,月窮于紀。”高誘注:“月遇日相合為紀,月終紀,光盡而復生曰朔,故曰月窮於紀。”
⑬旧史书体裁之一,记述帝王生平事迹。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武帝紀第六》;《新唐書·本紀第一·高祖》。
⑭中医称横行的脉络叫纪。《素問·皮部論》:“脈有經紀。”張隱菴集注:“經,徑也;紀,維也。言脈絡有徑之經,横之維也。”
⑮终,止。《廣韻·止韻》:“紀,極也。”《國語·周語上》:“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韋昭注:“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新唐書·王縉傳》:“幸其去,則横加錫與,不知紀極。”
⑯事。《廣韻·止韻》:“紀,事也。”《周禮·天官·庖人》:“(庖人)共喪紀之羞庶。”鄭玄注:“喪事之祭,謂虞袝也。”《禮記·文王世子》:“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鄭玄注:“紀,猶事也。”
⑰节制。《吕氏春秋·本味》:“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高誘注:“紀猶節也,品味待火然後成,故曰火為之節。”
⑱地质年代与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作系。
⑲旧时泛称仆役为“纪纲”,也称“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秦伯送衛於晋三千人,實紀綱之僕。”孔穎達疏:“與晋人為紀綱,謂為之首領主帥也。”《南史·顧覬之傳附顧憲之》:“其家人絶滅者,憲之出公禄使紀綱營護之。”《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四回:“弟即修(字)數行,煩尊紀帶去,便感激不盡了。”
⑳通“記”。记载。《釋名·釋言語》:“紀,記也,記識之也。”畢沅疏證引葉德炯曰:“紀、記二字古通。”《左傳·桓公二年》:“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列子·楊朱》:“太古至于今日,年數固不可勝紀。”《宋史·沈括傳》:“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耆舊出處,傳於世。”清洪仁玕等《戒浮文巧言諭》:“照得文以紀實,浮文所在必删。”又笔记、记录。《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余從之,坐欄上作紀。”
㉑古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集韻·止韻》:“紀,國名。”《左傳·隱公元年》:“八月,紀人伐夷。”杜預注:“紀國,在東莞劇縣。”《史記·齊太公世家》:“八年,伐紀,紀遷去其邑。”
(二)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姓。《廣韻·止韻》:“紀,姓。”《通志·氏族略二》:“紀氏,炎帝之後,侯爵姜姓,莊四年齊滅之。”
「紀」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
影印版 |
备注 |
文字版 |
汉语大字典 |
第3588页 |
第5字 第6卷 |
|
中华字海 |
第1311页 |
第21字 |
|
汉语大词典 |
第13242页
|
第9卷 725 |
|
现代汉语词典 |
第610页 第612页
|
字 源 |
第1132页 |
|
中华大字典 |
第2027页 |
第15字 |
|
康熙字典 (内府) |
第2190页 |
第9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同文) |
第915页 |
第13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标点) |
第877页 |
第12字 |
|
异体字 |
纪紀𥿓𥾏紦详情 |
说文解字注 |
第2577页 |
|
文字版 |
说文解字 (陈刻本) |
第530页 |
|
|
说文解字 (孙刻本) |
第453页 |
|
文字版 |
说文解字 (日藏本) |
第443页 |
左栏 |
|
说文解字 (汲古阁) |
第853页 |
|
文字版 |
说文系传 |
第1007页 |
|
|
说文解字句读 |
第1860页 |
|
|
说文通训定声 |
第697页 |
|
|
说文解字义证 |
第4477页 |
下翻1到3页 |
|
字形演变 |
详情
|
说文解字今释 |
第1843页 |
|
|
下载《
汉字宝典》离线查询,支持部件查字和反查,反查就是根据解释查字。完美显示所有汉字,无乱码。
浏览器滚动条滚动到底,即可显示剩下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