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酇
|
拼音:zàn,cuó |
四角码:27827 |
部首:阝 |
总笔画:21 |
部首外:19 |
98五笔:tfqb |
86五笔:tfqb |
郑码:mbly |
统一码:9147 |
仓颉:hcnl |
笔顺:312135312135251113452 |
|
异体字:䣜 鄼 酂 醝
「酇」基本解释
酇
《説文》:“酇,百家為酇。酇,聚也。从邑,贊聲。南陽有酇縣。”
(一)zàn 《廣韻》則旰切,去翰精。又作管切,在丸切。元部。
(1)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聚居的称呼。《説文·邑部》:“百家為酇。酇,聚也。”《集韻·桓韻》:“酇,聚居也,百家為酇。”《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
(2)古县名。1.汉置。南朝梁废。故治在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説文·邑部》:“南陽有酇縣。”《漢書·蕭何傳》:“以酇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孫慶為酇侯。”顔師古注:“酇,南陽縣也。”《三國志·吴志·吴主傳》:“南陽陰、酇、筑陽、山都、中廬五縣民三千家來附。”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五·襄陽府》:“光化縣……秦、漢為陰、酇二縣。”2.东晋侨置。东魏废。故治在今安徽省全椒县西南。《宋書·州郡志》:“南譙太守,晋孝武太元中,於淮南僑立郡縣,後割地成實土。《太康地志》、《永初郡國》又有酇縣。”《魏書·地形志中》:“臨徐(滁)郡治葛城,領縣三:懷德、烏江、酇。”
(3)姓。《萬姓統譜·寒韻》:“漢酇授字仲華,漁陽人。”
(二)cuó 《集韻》才何切,平歌從。
(1)古县名。秦置,属沛郡。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十五:“酇,沛國縣名也。亦作䣜。”《集韻·戈韻》:“䣜,《説文》:沛國縣,蕭何初封邑。或从贊。”《史記·陳涉世家》:“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苦、柘屬陳,餘皆在沛也。”《後漢書·劉永傳》:“吴漢與蓋延等合軍圍之,城中食盡,永與茂建走酇。”李賢注:“亳州縣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五·歸德府》:“酇縣城在縣(永城縣)西南本秦縣屬泗水郡。”又:“漢亦為酇縣屬沛郡。後漢屬沛國。”又:“晋屬譙郡……後魏因之,北齊郡縣俱廢。隋復置酇縣屬亳州,唐因之。開元二十六年移治于汴城之垣陽驛,尋廢。”
(2)白酒。后作“醝”。《周禮·天官·酒正》“盎齊”漢鄭玄注:“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陸德明釋文:“酇白,即今之白醝酒也。宜作醝。作酇,假借也。”
「酇」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
影印版 |
备注 |
文字版 |
汉语大字典 |
第4058页 |
第2字 第7卷 |
|
中华字海 |
第186页 |
第21字 |
|
汉语大词典 |
第14664页
|
第10卷 697 |
|
现代汉语词典 |
第1622页 第222页 第227页
|
字 源 |
第583页 |
|
中华大字典 |
第2479页 |
第14字 |
|
康熙字典 (内府) |
第3062页 |
第4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同文) |
第1279页 |
第33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标点) |
第1266页 |
第11字 |
|
异体字 |
鄼䣜酂详情 |
说文解字注 |
第1133页 |
|
文字版 |
说文解字 (陈刻本) |
第250页 |
|
|
说文解字 (孙刻本) |
第227页 |
|
文字版 |
说文解字 (日藏本) |
第217页 |
左栏 |
|
说文解字 (汲古阁) |
第407页 |
|
文字版 |
说文系传 |
第509页 |
|
|
说文解字句读 |
第831页 |
|
|
说文通训定声 |
第3012页 |
|
|
说文解字义证 |
第2181页 |
下翻1到3页 |
|
字形演变 |
详情
|
说文解字今释 |
第862页 |
|
|
下载《
汉字宝典》离线查询,支持部件查字和反查,反查就是根据解释查字。完美显示所有汉字,无乱码。
浏览器滚动条滚动到底,即可显示剩下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