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汉字:頃

頃汉字
拼音:qīng,qǐng,kuǐ 四角码:21786
部首:頁 总笔画:11 部首外:2
98五笔:xdmy 86五笔:xdmy 郑码:rrgo
统一码:9803 仓颉:pmbc 笔顺:15132511134
 异体字: 𩒵 𩔥 𩓏 

「頃」基本解释


〔顷〕
《説文》:“頃,頭不正也。从匕,从頁。”
(一)qīng 《廣韻》去營切,平清溪。耕部。
(1)头不正。《説文·匕部》:“頃,頭不正也。”
(2)倾斜;偏侧。后作“”。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匕部》:“頃,引申為凡傾仄不正之偁,今則傾行而頃廢。”《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陸德明釋文:“《韓詩》云:‘頃筐,欹筐也。’”《漢書·王褒傳》:“是以聖王不徧窺望而視已明,不單頃耳而聽已聰。”顔師古注:“頃讀曰傾。”又倾覆。《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大經·姓争》:“非德必頃。”《鳳凰山》第五十回:“一言出口頃家禍,伏惟卿莫亂聲言。”
(3)姓。《萬姓統譜·梗韻》:“頃憲,見《印藪》。”
(二)qǐng 《廣韻》去潁切,上静溪。耕部。
(1)量词。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百亩为顷。《玉篇·頁部》:“頃,田百畝也。”《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田律》:“稼已生後而雨,亦輒言雨多少所利頃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五十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蘇軾《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另外给予两顷首阳山下的肥田,叫他在村里研究八卦学。”
(2)短时间。如:少顷;俄顷。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三:“頃,《考聲》云:‘少選也。’《集訓》云:‘少間也。’”《墨子·非儒》:“有頃,聞將伐,告子貢曰:‘乎!舉大事於今之時矣!’”《莊子·秋水》:“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成玄英疏:“頃,少時也。”《荀子·性惡》:“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得頃矣。”《戰國策·秦策一》:“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高誘注:“有頃,言未久。”又近来;刚才。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三:“頃,近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自頃以來,軍數征行。”唐中宗《答大恒道觀主桓道彦等表勅》:“頃以萬幾餘暇,略尋三教之交。”洪楝園《後南柯·立約》:“頃得電報云,各國公使前來議和。”
(3)往时;当时。《後漢書·光武帝紀》:“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又时候。《唐順宗遺誥》:“頃在弱齡,即敦清浄,逮于近歲,又嬰沈痼。”严复《救亡决论》:“至于平日用功之项,则人手一编,号曰揣摩风气。”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氏之为此言,实在一九○○年顷。”
(三)kuǐ 《集韻》犬繠切,上紙溪。
通“”。半步。《集韻·紙韻》:“䞨,《説文》:‘半步也。’或作跬、頃。”《禮記·祭義》:“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鄭玄注:“頃,當為跬,聲之誤也。”陸德明釋文:“一舉足為跬,再舉足為步。”范成大《與時叙觀老納涼池上》:“會心不在遠,頃步便得之。”

「頃」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影印版 备注 文字版
汉语大字典 第4642页 第4字
中华字海 第1579页  第5字
汉语大词典 第17027页 第12卷 226
现代汉语词典 第1063页  
字 源 第724页 
中华大字典 第2668页  第1字
康熙字典 (内府) 第3351页 第5字 文字版
康熙字典 (同文) 第1399页
考证:第1677页
第5字
考证:第38字
文字版
康熙字典 (标点) 第1392页 第5字
异体字 𩒵𩔥𩓏详情
说文解字注 第1538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陈刻本) 第324页
说文解字 (孙刻本) 第288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日藏本) 第276页 左栏
说文解字 (汲古阁) 第525页 文字版
说文系传 第665页
说文解字句读 第1098页
说文通训定声 第3439页
说文解字义证 第2833页 下翻1到3页
字形演变 详情
说文解字今释 第1116页


下载《汉字宝典》离线查询,支持部件查字和反查,反查就是根据解释查字。完美显示所有汉字,无乱码。
浏览器滚动条滚动到底,即可显示剩下的工具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