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成语词典 >

荆轲歌易水

成语:荆轲歌易水

【成语】:荆轲歌易水
【拼音】:
【简拼】:
【解释】:

    指荆轲(Kē科)在易水(今河北省西部,水源出易县境)边慷慨高歌。后以此典比喻慷慨悲壮、视死如归之气概;或比喻士人别离的悲凉场面。荆轲(?——前227年),字公叔,战国末卫国(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人。喜读书击剑。秦于公元前209年灭卫,荆轲逃亡到燕(Yān烟)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经田光推荐,受燕国太子姬丹重托,怀拚命之心,赴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刺杀秦王政(即秦始皇)。临行,燕国太子姬丹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白衣戴白帽去送他。到易水边上,祭路神,然后上路,高渐离用竹尺敲打弦乐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音调,人们都流泪哭泣。又一边前进一边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又发出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都怒目圆睁,头发直立冲顶帽子。于是荆轲上车离去,终于连头也不回往前走。此典又作“气成虹蜺”、“咏易水”、“贯日”、“寒水之悲”、“壮士不还”、“燕丹客”、“义贯白日”、“长虹贯日”、“日贯虹”、“白虹贯日”、“寒风易水”、“易水萧萧”、“气贯虹”、“燕荆歌易水”、“易水寒”、“精贯白虹”、“送客白衣冠”。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例传·荆轲》2534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本是丧服,燕太子姬丹知道荆轲一去难返,所以象丧那样送他,也含激励意)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古人出行祭祀路神),取道,高渐离击筑(如琴,用竹尺敲打之弦乐器),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纸,古代音律,分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即西乐所用C、D、E、F、G、A、B七调,此相当于F调,音调苍凉,适于悲歌)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象声词、风声、草木摇晃声)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相当于A调,此调音调高亢,其声激昂慷慨)忼(通“慷”),士皆瞋(chēn抻)目(睁大眼睛),发尽上指冠(发直立,冲顶帽子,夸张说法)。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七启》:“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 晋·陆机《七徵》:“奏商荆之高叹,咏易水之清角。” 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阴图食昴,潜谋贯日。” 北周·庾信《小园赋》:“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庾信《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岂非侍郎忠节盖世,义贯白日,垂名竹帛,为一代宗臣。” 唐·李白《拟恨赋》:“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羞道易水寒,徒令日贯虹。” 唐·沈彬《结客少年场行》:“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 宋·杨亿《涅》之二:“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宋·乐雷发《谒李梅亭》:“力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贫穷。” 宋·汪元量《读文山诗稿》:“燕荆歌易水,苏李泣河梁。” 清·王崇简《新秋感兴》:“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 清·沈磬《陈靖献公祠》:“精贯白虹随落日,魂归丹陛起悲风。” 清·李载《遥赠阎古古先辈》:“笑我从军红抹额,怜君送客白衣冠。”


荆轲歌易水 成语接龙

【顺接】:水满金山 水底捞针 水流花落 水火不容 水光山色 水府三官 水满则溢 水乳之合 
【顺接】:高山远水 黄尘清水 楚山巫水 翻山涉水 鳣鲸失水 涸鲋得水 桑田海水 以火投水 
【逆接】:裙钗布荆 三田分荆 田家紫荆 被苫蒙荆 肉袒负荆 地棘天荆 鲁女泣荆 裙布钗荆 
【逆接】:荆衡杞梓 荆棘丛里 荆人涉澭 荆卿燕市 荆钗布衣 荆钗布襦 荆玉三献 荆棘铜驼 


 查看:「荆轲歌易水」的典故、荆轲歌易水成语故事

「荆轲」开头的成语:

荆轲歌易水
荆轲歌易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