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汉语词典 >

延安

延安    yán ān


郡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延州置。治肤施(今延安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安塞志丹宜川延长延川子长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延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延州为延安郡。
府、路名。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置。治肤施(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地及大理河上游一带地区。元改为路,辖境略有扩大。明复为府,1913年废。宋、金时为防御西夏的重地。明末为农民大起义最先发动地区,张献忠李自成都起义于此。
市名。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中游。西延铁路终点。市区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辖宝塔区和延长延川子长吴旗志丹安塞宜川黄龙洛川黄陵富县甘泉十二县。秦置高奴县,隋改肤(膚)施县,明、清为延安府治,1936年改延安县。以滨延河得名。1937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首府。1937—1947年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有“革命圣地”之称。1949年撤市并县,1972年又以延安县部分地区复设市。1975年延安县并入。人口190万(市辖区32.8万,1996年)。是陕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工业有电力、机械、化肥、汽车修配、纺织、水泥、皮革等。市郊农产以小麦、黍、玉米为主,并有甘草、五加皮等药材。高等学校有延安大学。宝塔山上有明代宝塔。革命纪念地有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麓、南泥湾等。建有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