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输入关键字:

①古代丧葬礼之一。古人认为,死者“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牲》)。故人刚死,即使人手执死者之衣,由东边房檐翘起处登上屋顶,向北方呼喊死者的名字,男呼名,女呼字,令其魂复归。呼唤三次,即将衣卷起,投于屋下,由人接着,盖于死者之身。如诸侯、大夫、士死在路上,同行者即踩着死者所乘车左边车轮中心的圆木登高,用车上旌旗的旄为死者招魂,见《礼记·杂记上》。②免除徭役。战国时魏国考选武卒,考中者“复其户”,即免除全户徭役。秦商鞅变法,规定努力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即免除本身徭役。秦始皇迁三万户至琅邪台,“复十二岁”,迁三万户至丽邑(今陕西西安东北),五万户至云阳“皆复不事十岁”。汉制,爵位至五大夫,武功爵至千夫,才得“”。后代亦有沿用此法者。③见“起复”。


【检索复 ==>】 古籍全文检索:复     全站站内检索:复

奏曹
奏弹
奏裁
奏销
奏笺
奏辟
奏谳
奏折档
奏事处
奏事官
奏销册
奏销案
奏谳掾
奏折夹片
奏事太监
奏事中散
奏议辑览初稿
奏定币制则例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大学堂章程
奏定中学堂章程
奏定进士馆章程
奏定译学馆章程
奏定任用教员章程
奏定实业学堂通则
奏定高等学堂章程
奏定各直省官制章程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
奏定优级师范(範)学堂章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