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神灭论

输入关键字:

神灭论

篇名。南朝齐、梁间范缜著。发表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本文自设宾主,通过问答诘辩,阐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的思想,故名。全文以“质用统一”为理论基础,坚持“形神相即”,反对“形神相异”,强调人的精神只是形体所发生的作用,而形体则是精神所从属的质体,“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舍刃无利,离形无神,心神既无,佛自不有。提出人之质有知,木之质无知的命题,认定精神是人体所特有的属性,将心理活动建立在生理的基础上,否定思维作用的基础是灵魂。区分了人的生理器官的不同功能,以及知觉和思维的不同特征,以“知即是虑;浅则为知,深则为虑”,阐明思维不能离开感觉而存在,驳斥了“虑体无本”之说。揭露了佛教病民害国的罪恶。是论出,朝野哗然,梁武帝为此下诏,亲自批驳,并动员王公朝贵六十余人进行论难。其中,萧琛和曹思文分别作《难神灭论》,或以“形神有二”,或以儒家权威,予以诘责。范缜“辨摧群口,日服千人”,对当时的反佛斗争起了积极的影响。收入《梁书·范缜传》和《弘明集》卷九。


【检索神灭论 ==>】 古籍全文检索:神灭论     全站站内检索:神灭论

方宾
方望
方清
方维
方程
方腊
方滋
方翥
方舆
方鼐
方镇
方耀
方彝
方于鲁
方士
方大湜
方大镇
方丈山
方丈镜
方山原
方山埭
方友升
方中通
方从义
方从哲
方以智
方孔炤
方玉润
方正化
方石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