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七,吴全节卒,年七十八。

输入历史事件:

初七,吴全节卒,年七十八。

公元1346年 十月
初七,全节卒,年七十八。

胡助《挽吴大宗师》诗三首(《珊瑚木难》卷三),张雨《吴大宗师挽诗》(《句曲外史诗集》卷四)。[按,全节生年,据虞集《河图仙坛之碑》云:“故宋咸淳己巳,有泉出东楹之础,润液之脉理,直如贯绳上升梁间,达乎西楹,乃生灵芝,光彩映日,久而不坏。是岁十一月七日公生,丹光盈室。”(《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五)又许有壬《敕赐吴宗师画像赞》云:“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臣全节,生至元六年己巳,越后至元四年戊寅,年实七十。”(至正集卷六十七)其卒年,据许有壬所作《特进大宗师闲闲吴公挽诗》,其序云:“至正六年十月七日,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闲闲吴公,薨于大都崇真万寿宫承庆堂。”(至正集卷三十五)元史卷二〇二《释老传》元诗选小传均误其寿年为八十二。]虞集《河图仙坛之碑》:“至于学问典故,从容裨补,有人所不能知,而外庭之君子,巍冠褒衣,以论唐虞之治无南比,皆主于公矣。若何公荣祖、张公思立、王公毅、高公昉、贾公钧、郝公景文、李公孟、赵公世延、曹公鼎新、敬公俨、王公约、王公士熙、韩公从益,诸执政多所谘访。阎公复、姚公燧、卢公挚、王公构、陈公俨、刘公敏中、高公克恭、程公钜夫、赵公孟矱、张公伯纯(淳)、郭公贯、元公明善、袁公桷、邓公文原、张公养浩、李公道源(源道)、商公碛、曹公元彬、王公都中诸君子,雅相友善,交游之贤,盖不得尽纪也。”(《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五)全节交游之广,元代道流中,仅张雨一人堪与之匹敌。刘将孙《题吴闲闲诗卷》:“东坡尝赋诗,羡无为子以王事而得山水之乐。今闲闲真人阁批皂降香,为山中赋咏,写成卷以付葆光张省吾,又非无为子可得而几也。笔光墨润,飞动毫楮,诗辞秀丽潇洒,兼有天人之福。文章技道,有本有原,所以教省吾者,无不可以三隅反也。把玩爽然。”(《养吾斋集》卷二十五)袁桷《吴闲闲真赞》:“德不形,礼为翼。熙熙冲静之神,侃侃孝友之色。笼古络今,其词如云。佐理以无为,智渊而若存。朝承衮龙,暮抚松鹤。心彻九九,坐石盘礴。是所谓养其尺宅,守玄以生白者耶!”(《清容居士集》卷十七)任士林《闲闲说》:“吕道士自阳明洞天北还京国,里人任士林遇于钱唐之开元,因道其友吴君闲闲之贤而问其说。洞天下之物理者,形色不能移;究天下之事情者,耳目不能役。是以无营无求,嗜欲净也;不将不迎,天宇宁也。……庄子曰:大知闲闲,此之谓也。虽然,吴君老子徒也,洒然熊豹之姿,充充然日与猿鹤相俛仰。方将枕藉白雪,吞吐元气,则其清净空寂之学,顾何往而非闲闲之境乎?然炼形气者劳其神,歌洞章者诎其息。鞭鸾笞凤之御远,上界官府之事具,虽谓不闲可也。非神交庄周之论于千载之上者,其孰能与?于此作《闲闲说》。”(《松乡集》卷五)李孝光《题宗师吴闲闲诗卷》:“簇仗神官踏绿烟,玗琪华静白麟眠。梦骑黄鹄飞绕日,手弄紫云行补天。歌咏太平追雅颂,扶持圣主属神仙。宫中应受长生诀,珠笈琼章映御筵。”(《五峰集》卷十)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此诗中有“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句,可以体会到玄言诗内主体强势性的特征不复存在了,由此作者才能够将眼光转投到山水景物,写出“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谢氏友人宗炳《明佛论》也恰可与之相印证。
而这样的佛学思想作用于谢灵运的诗歌写作,会对谢氏产生深刻的影响,谢氏所谓“理来情无存”[18],《山居赋》说“选自然之神丽”,按其《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说“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可知其所谓“理”具有佛理的内涵,而这样的“理”以遣荡世俗之情为指归。
而谢灵运则是在慧远和宗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终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山水诗。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按皎然《诗式》卷一《文章宗旨》谈及“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云云,所谓“真于情性”,盖指谢灵运因接受佛学而“净化”了内心世界,虽然其高门的自负一贯耿耿于怀,但是却超越了玄学和儒学的思维惯性,使得其情性不致过多地受后天思想观念的萦绕或侵扰,这在同属释家的皎然看来,就是“真于情性”。
《文心雕龙•神思》篇说:“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1]陈寅恪:《读洛阳伽蓝记书后》,《陈寅恪文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2]僧佑:《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3]慧皎:《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4]僧佑:《出三藏记集》卷第十。
[5]慧远:《大智论抄序》又说:“故游其樊者,心不待虑,智无所缘,不灭相而寂,不修定而闲,非神遇以斯通,焉识空空之为玄。
[6]僧佑:《弘明集》卷第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僧佑:《出三藏记集》卷第十一载僧睿法师《十二门论序》说:“《十二门论》者,盖是实相之折中,道场之要轨也……是以龙树菩萨开出者之由路,作十二门以正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