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七日,鹿善继(1575一1636)卒。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七日,鹿善继(1575一1636)卒。

公元1636年 七月
  二十七日,鹿善继(1575一1636)卒。

钱谦益《初学集》卷五《太常寺少卿管光禄寺丞事赠大理寺卿赐谥鹿公墓志铭》:“崇祯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奴酋兵破定兴太常少卿鹿公死之……公讳善继,字伯顺,其先小兴州人也。国初有讳荣者,徙居定兴南之西江村……万历丙午举于乡,过容城,与孙奇逢酌酒切脯,定交杨忠愍墓下。癸丑举进士,与吴郡顺昌吴桥范景文襥被萧寺,鸡鸣风雨,以节义相期勉……里居教授,生徒以百数。摄齐升堂,离经辨志,江村之上,有河汾、濂、雒之风。畿南之士,殖学修行,镞砺自好者,不问而知为鹿氏之徒也……所著有《四书说约》三十一卷、文集若干卷。”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今属浙江)人。《明史•鹿善继传》:”(崇祯)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扞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鶚等共守。守六曰而城破,善继死。”《四库总目提要》卷三七著录鹿善继《四书说约》:“明鹿善继撰……其持论亦颇笃实,然学出姚江,大旨提倡良知,与洛、闽之学究为少异。”同书卷一八〇又著录其《无欲斋诗钞》一卷:“明鹿善继撰。善继有《四书说约》,已著录。此乃所作诗稿,称成云洞定本。诗后间有评语,不知何人所选辑也。案李光《成云洞诗韵》,或光地所评欤?善继成仁取义,大节凛然,诗笔亦有遒劲之气,而不耐苦吟,未免失之觕率。”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二选鹿善继诗三首,小传云:“善继字伯顺,定兴人。万历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以事谪官。起兵部军前赞画,历员外、郎中,告归。崇祯初,起尚宝卿,进太常少卿,再请归。大清兵下定兴,死之。赠大理卿,谥忠节。有《无欲斋诗钞》。”又引孙奇逢《日谱》云:“伯顺先生生平有三变,为诸生时,有嗜书之癖,饭不呼之常不应;初登第,一介必严,万人必往,故到处能循职掌,人人惊为破格;事榆关三年,功名之念已灰,生死之关亦破,每以朝闻夕死为谈柄,故能从容就义而神不乱。”又引李光《榕村集》云:“忠节鹿公诗,如操笔直吐者,而宛转曲至,使读之者若亲见闻其义形之色、愤慨之声,深情远概,足以敦浇振懦于无穷。”又加按语云:“天启间,魏忠节、周忠节堤骑赴狱,道出定兴。鹿太公周旋营救,无微不至,义声侠气,惊动一世。暨忠节以退老之身,守黑子弹丸之邑,城亡与亡。是父是子,江村一片地,遂为节义之乡。炜矣哉!”


《静居绪言》:逎易之《新乡媪》、《颍州老翁歌》,有白傅之真率。
《农田馀话》卷上:宋祚将终,不独文气衰弱,民间歌曲皆靡靡亡国之音,至今临安府瓦子印行小令,人家尚存,于此可见。
《石洲诗话》卷五:张蜕庵、贡玩斋皆元末大家。
《石洲诗话》卷五:蜕庵、玩斋、易之诸什,皆具有风骨,非漫为彩色者。
《石洲诗话》卷五:元时诸画家诗,如云林、大痴、仲珪集中,多属题画之作。
《石洲诗话》卷五:元末诗人于七古声调杂遝中,忽用“不有祝鮀之佞,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世矣”,又云“甚矣吾衰也久矣”云云。
《曲律》卷三:古曲自《琵琶》、《香囊》、《连环》而外,如《荆钗》、《白兔》、《破窑》、《金印》、《跃鲤》、《牧羊》、《杀狗劝夫》等记,其鄙俚浅近,若出一手。
《砚山斋杂记》卷二《恽氏说画小记》:南宗以唐王摩诘维、荆洪谷浩为祖,开文人笔墨游戏法。
十六日,曹伯启卒。
二十九日,虞集序王士点所编《禁扁》。
樊士宽序郑持正所撰《文章善戏》。
吴师道与黄溍等人复游金华北山,师道作《北山后游记》以记其事。
初八,妥懽贴睦尔即位于上都,是为顺帝。
二十五日,吴澄卒,年八十五。
三日,廷试进士同同、李齐等,复增名额,达百人之数。
李齐登左榜进士第一。
李祁举左榜进士第二人。
余阙举右榜进士第二人。
刘基中第二十六名进士,汉人、南人第三甲第二十名,授高安县丞。
宇文公谅登进士第。
朱文霆登进士第。
成遵登进士第。
十三日,胡炳文卒,年八十四。
张翥以荐授金陵郡学博士。
初八,颁诏改元,以至顺四年为元统元年。
王翰生。
张羽生。
丘葵卒,年九十。
于钦卒,年五十。
徐达左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